一种蚊类饲血微餐槽及蚊体外人工膜饲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37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4
一种蚊类饲血微餐槽,设置有上子部和下子部,上子部的下端面与下子部的上端面一体连接,上子部的上端面为用于放置血液的凹槽结构,下子部与外部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蚊类饲血微餐槽具有结构简单、需血量小和易于清洗的优点。一种蚊体外人工膜饲血器,设置有上述的蚊类饲血微餐槽和加热装置,所述蚊类饲血微餐槽与所述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该蚊体外人工膜饲血器具有结构简单、需血量小和易于清洗的优点。而且蚊类饲血微餐槽通过与加热装置的装配柱可拆卸连接,从而装配简单,而且蚊类饲血微餐槽的下子部的下端面和装配孔与加热装置的装配柱和加热主体进行热传导,从而能精确控温。而能精确控温。而能精确控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蚊类饲血微餐槽及蚊体外人工膜饲血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室饲血装置技
,特别涉及一种蚊类饲血微餐槽及蚊体外人工膜饲血器。

技术介绍

[0002]蚊体外人工膜饲血器是室内媒介蚊虫养殖、蚊虫驱避药效评价和蚊媒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实验中的重要仪器。该仪器主要由高精度的自动控温模块和耐腐蚀导热快的微餐槽两核心部分结构构成。
[0003]微餐槽作为蚊体外人工膜饲血器核心结构,然而现有技术的微餐槽结构复杂、需血量大、不易清洗,因而可导致较多的实验不稳定因素,以致易于出现实验稳定性不足。
[0004]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蚊类饲血微餐槽及蚊体外人工膜饲血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蚊类饲血微餐槽。该蚊类饲血微餐槽具有结构简单、需血量小和易于清洗的优点。
[0006]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0007]提供一种蚊类饲血微餐槽,设置有上子部和下子部,上子部的下端面与下子部的上端面一体连接,上子部的上端面为用于放置血液的凹槽结构,下子部与外部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
[0008]优选的,上述凹槽结构的最大容积为0.3ml~10ml。
[0009]优选的,上述凹槽结构的最大深度为1.00mm~5.00mm。
[0010]优选的,上述凹槽结构的直径为20.00mm~60.00mm。
[0011]优选的,上述上子部的下端面直径为30.00mm~50.00mm。
[0012]优选的,上述凹槽结构的边缘为第一弧面过渡结构。
[0013]优选的,上述上子部的上端面外边缘为第二弧面过渡结构。
[0014]优选的,上述下子部设置有与外部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的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的中轴线与所述下子部下端面的中心重叠,且所述装配孔的长度与所述下子部的整体长度相等。
[0015]优选的,上述装配孔为内螺纹孔或者直通孔。
[0016]优选的,上述上子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外部饲血膜的固定槽,固定槽环绕于侧面。
[0017]优选的,上述下子部的下端面为平面结构。
[0018]优选的,上述下子部设置有多个凸环,多个所述凸环一体连接于所述下子部的下端面,且多个所述凸环以所述装配孔的圆心为圆心呈同心圆分布,且每个所述凸环的高度相等。
[0019]相邻两个所述凸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凸环的宽度相等。
[0020]优选的,上述上子部和所述下子部均为实心结构。
[0021]优选的,上述上子部为304不锈钢上子部,所述下子部为304不锈钢下子部。
[0022]将所述上子部的高度定义为A,将所述下子部的高度定义为B,存在B≥3A。
[0023]本技术的蚊类饲血微餐槽,设置有上子部和下子部,上子部的下端面与下子部的上端面一体连接,上子部的上端面为用于放置血液的凹槽结构,下子部与外部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蚊类饲血微餐槽具有结构简单、需血量小和易于清洗的优点。
[002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蚊体外人工膜饲血器。该蚊体外人工膜饲血器具有结构简单、需血量小和易于清洗的优点。
[0025]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0026]提供蚊体外人工膜饲血器,设置有上述的蚊类饲血微餐槽和加热装置,所述蚊类饲血微餐槽与所述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
[0027]优选的,上述加热装置设置加热主体和与所述装配孔匹配的装配柱,装配柱固定装配于所述加热主体,且所述下子部的下端面与所述加热主体抵接。
[0028]本技术的蚊体外人工膜饲血器,设置有上述的蚊类饲血微餐槽和加热装置,所述蚊类饲血微餐槽与所述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加热装置设置加热主体和与所述装配孔匹配的装配柱,装配柱固定装配于所述加热主体,且所述下子部的下端面与所述加热主体抵接。该蚊体外人工膜饲血器具有结构简单、需血量小和易于清洗的优点。而且蚊类饲血微餐槽通过与加热装置的装配柱可拆卸连接,从而装配简单,而且蚊类饲血微餐槽的下子部的下端面和装配孔与加热装置的装配柱和加热主体进行热传导,从而能精确控温。
附图说明
[0029]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30]图1为一种蚊类饲血微餐槽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2为蚊类饲血微餐槽的透视图。
[0032]图3为在图2中具体部分的标示图。
[0033]图4为在图2中上子部和下子部的高度标示图。
[0034]图5为实施例2的蚊类饲血微餐槽下端面的示意图。
[0035]在图1至图5中,包括有:
[0036]上子部100、凹槽结构110、第一弧面过渡结构120、第二弧面过渡结构130、固定槽140、
[0037]下子部200、装配孔210、凸环220。
具体实施方式
[0038]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39]实施例1。
[0040]一种蚊类饲血微餐槽,如图1至4所示,设置有上子部100和下子部200,上子部100的下端面与下子部200的上端面一体连接,上子部100的上端面为用于放置血液的凹槽结构110,下子部200与外部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凹槽结构110的最大容积为0.3ml~10ml,可以
为0.5ml、1.0ml、2.0ml、3.0ml、5.0ml、7.0ml、9.0ml、10ml等。
[0041]本技术的凹槽结构110的最大深度为1.00mm~5.00mm,凹槽结构110的直径为20.00mm~60.00mm;上子部100的下端面直径为30.00mm~50.00mm。
[004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凹槽结构110容积、最大深度和直径根据蚊类的体积、吸血量而决定。而上子部100的下端面直径为根据外部加热装置发热部位匹配。
[0043]凹槽结构110的边缘为第一弧面过渡结构120,上子部100的上端面外边缘为第二弧面过渡结构130。
[004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第一弧面过渡结构120的作用是便于进行清洗和消毒,而第二弧面过渡结构130的作用是防止将饲血膜刺破。
[0045]本技术的下子部200设置有与外部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的装配孔210,所述装配孔210的中轴线与所述下子部200下端面的中心重叠,且所述装配孔210的长度与所述下子部200的整体长度相等。
[004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装配孔210的作用是与外部加热装置进行固定,从而提高蚊类饲血微餐槽与外部加热装置的热传导效果,也能防止蚊类饲血微餐槽倾斜。
[0047]本技术的装配孔210为内螺纹孔或者直通孔,本实施例的装配具体内螺纹孔,本技术的蚊类饲血微餐槽通过内螺通孔与外部加热装置螺纹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蚊类饲血微餐槽,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上子部和下子部,上子部的下端面与下子部的上端面一体连接,上子部的上端面为用于放置血液的凹槽结构,下子部与外部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凹槽结构的最大容积为0.3ml~10m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类饲血微餐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的最大深度为1.00mm~5.00mm;所述凹槽结构的直径为20.00mm~60.00mm;所述上子部的下端面直径为30.00mm~50.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蚊类饲血微餐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的边缘为第一弧面过渡结构;所述上子部的上端面外边缘为第二弧面过渡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蚊类饲血微餐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子部设置有与外部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的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的中轴线与所述下子部下端面的中心重叠,且所述装配孔的长度与所述下子部的整体长度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蚊类饲血微餐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孔为内螺纹孔或者直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蚊类饲血微餐槽,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紫瑶郭祥胡敏玲任文雯周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