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区桩基成孔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063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6
本申请涉及一种岩溶区桩基成孔施工方法,涉及桥梁施工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保护挖土,沿竖直方向将套管穿设在土壤中,进而形成孔道,并将套管内部的土壤挖出;挖岩,对岩溶区的熔岩进行破碎,并将破碎的熔岩从套管中取出;安放钢筋笼,将钢筋笼穿设至套管中;浇筑混凝土,向孔道中浇筑混凝土,进而使孔道中形成桩基,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随着混凝土的液面的提升逐渐将套管从孔道中抽出。本申请能够降低孔道内壁坍塌的概率,进而提高最终形成的桩基的质量;而且本申请相比与传统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难度,保护了周边的建筑。保护了周边的建筑。保护了周边的建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溶区桩基成孔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岩溶区桩基成孔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桩基础是目前基础施工中的主要形式,具有承载力大、刚度大、造价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其施工环保措施难以保证,成桩过程容易对周边建筑及原有地层造成破坏,影响周边建筑,存在很多未知性和高风险性。如何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及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提高质量,加快成桩速度是桩基施工亟待解决的难题。
[0003]目前,公开日为2018年11月20日,公开号为CN108842802A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提出了一种岩溶区桩基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指定位置采用振动锤插打外护筒,通过导向设施控制垂直度,穿过软塑层,进入硬塑层;步骤2:利用旋挖钻扩大孔至最上层溶洞顶基岩1.0米;步骤3:在外护筒内采用钻机反复冲击造浆开钻,终孔后及时进行清孔,形成孔道,对孔道的内壁进行夯实;步骤4:下放内护筒,在内护筒周围均布多根注浆管,采用水平尺严格控制各节护筒的垂直度,采用定位钢筋与成孔检测仪避免护筒偏斜;步骤5:内护筒与扩大孔间隙采用人工填筑2

4cm碎石,利用内护筒外侧预留的四根PVC管压浆固结,压浆固结前内护筒里回填不小于10m的黏土,并采用锤头压实;步骤6:用冲击钻经多次抛填挤压钻进至桩底标高,灌浆成桩。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步骤3中,需使用钻机对硬塑层内的土壤进行开钻,进而形成孔道,之后再对孔道的内壁进行夯实,由于开钻的过程中,钻机的震动会使孔道的内壁出现局部坍塌,使得孔道最终成型的直径不标准,进而降低了后续的成桩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成孔直径的精度,进而提高成桩的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岩溶区桩基成孔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岩溶区桩基成孔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岩溶区桩基成孔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保护挖土,沿竖直方向将套管穿设在土壤中,进而形成孔道,并将套管内部的土壤挖出;挖岩,对岩溶区的熔岩进行破碎,并将破碎的熔岩从套管中取出;安放钢筋笼,将钢筋笼穿设至套管中;浇筑混凝土,向孔道中浇筑混凝土,进而使孔道中形成桩基,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随着混凝土的液面的提升逐渐将套管从孔道中抽出。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孔道内壁上的土壤始终受套管的支撑,在挖出套管内的土壤时,孔道内壁上的土壤不易向套管内坍塌,使得孔道的直径更加标准;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随着混凝土的液面的提升逐渐将套管从土壤中抽出,使得浇筑完毕的混凝土与孔道内壁接触,此时孔道内壁又受到混凝土的支撑力,使得孔道内壁仍然不易坍塌,进而提高了最终形成的桩基的质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不必对孔道的内壁进行夯实,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难度;由于不必对孔道的内壁进行夯实,在成桩过程中不易对周边建筑及原有地层造成破坏,保护了周边的建筑。
[0008]可选的,所述挖岩步骤中,使孔道中充满清水,并使用气举反循环工艺对孔道的底端进行排渣。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挖岩的过程中对孔道进行及时排渣,提高了孔道底部的清洁程度,进而便于后续对熔岩的破碎,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便于施工人员测量孔底的深度;而且在套管的保护作用下,提高了孔道内壁的稳定性,在使用气举反循环工艺对孔道进行排渣时,使得孔道内壁不易坍塌,保护了孔道内壁。
[0010]可选的,所述安放钢筋笼步骤与所述浇筑混凝土步骤之间还设置有清孔步骤;清孔,使用气举反循环工艺对孔道的底端进行排渣,直至不再从孔道中排出泥浆。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套管的保护作用下,执行清孔步骤时可将孔道内的沉渣完全排出,并且不易向孔道内引入新的杂质,在浇筑混凝土后,使得桩基底部的稳固性更强,提高了桩基的稳定性。
[0012]可选的,所述保护挖土步骤包括插入套管步骤以及挖土步骤,插入套管步骤,将套管逐渐插入土壤中,挖土步骤,将套管内的土壤逐渐挖出,且套管内土壤的开挖面始终不低于套管的最底端;所述插入套管步骤与所述挖土步骤交替进行。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管插入土壤中一段距离后便对套管中的土壤进行挖掘,待套管中的土壤被挖掘至一定程度后继续将套管插入土壤的更深处;如此降低了套管所受的阻力,降低了套管插入土壤中的难度;而且由于套管中的土壤逐渐被挖出,使得套管中部呈中空设置,便于施工人员检测套管的平直度,使得施工人员可随时对套管进行校准,进而提高了桩基的竖直度。
[0014]可选的,所述挖土步骤中,土壤的开挖面始终高于套管的筒底2米以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护挖土的过程中,使得套管始终可对孔道进行支撑,降低了孔道周围的土层发生塌陷的概率。
[0016]可选的,所述插入套管步骤中,套管绕自身的轴心转动,且套管的转动方向不断切换。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入土壤的过程中,若套管插入的路径上具有薄弱的石层时,套管的底端可通过套管的正反转逐渐将薄弱的石层磨断,进而便于套管逐渐插入土壤中,提高了套管对地质的适应能力。
[0018]可选的,所述浇筑混凝土步骤中,使用导管将混凝土浇筑至孔道中,在浇筑混凝土步骤开始时,导管的底端伸入至孔道的底端,之后向导管中浇筑混凝土,导管中的混凝土从导管的底端溢出至孔道中。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经过导管并从导管的底部流入孔道中,使得孔道中混凝土的液面不断上升,如此孔道中的混凝土中不易夹杂空气,提高了混凝土浇筑的强度。
[0020]可选的,所述浇筑混凝土步骤后还设置有检测步骤,检测,使用声波透射法对浇筑完的混凝土进行检测。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浇筑完的混凝土进行检测,以便于施工人员及时发现桩基内的缺陷。
[0022]可选的,所述安放钢筋笼步骤中,向钢筋笼上绑扎声测管,之后将钢筋笼与声测管一同穿设至套管中。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桩基浇筑完毕后,将声波发射器以及声波接收器穿设至声测管中,声波发射器与声波接收器共同作用便可对桩基进行检测;由于声测管绑在在钢筋笼上,使得声测管不易发生弯曲变形,进而便于将声波发射器与声波接收器穿设至声测管中。
[0024]可选的,所述安放钢筋笼步骤中,向声测管中通水,检测声测管的密封情况。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声测管中通水后,若声测管出现漏水情况,则证明声测管的侧壁上有缺陷,在浇筑混凝土的步骤中,混凝土便容易扩散至声测管中,进而将声测管堵死,因此若声测管出现漏水情况,则应当及时更换声测管。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保护挖土步骤的设置,在挖土前向土壤中插入套管,在套管的保护作用下,挖土时能够降低孔道内壁坍塌的概率,进而提高最终形成的桩基的质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不必对孔道的内壁进行夯实,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难度。
[0027]通过使用气举反循环工艺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溶区桩基成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挖土,沿竖直方向将套管(200)穿设在土壤(110)中,进而形成孔道(130),并将套管(200)内部的土壤(110)挖出;挖岩,对岩溶区(120)的熔岩进行破碎,并将破碎的熔岩从套管(200)中取出;安放钢筋笼(400),将钢筋笼(400)穿设至套管(200)中;浇筑混凝土,向孔道(130)中浇筑混凝土,进而使孔道(130)中形成桩基,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随着混凝土的液面的提升逐渐将套管(200)从孔道(130)中抽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区桩基成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挖岩步骤中,使孔道(130)中充满清水,并使用气举反循环工艺对孔道(130)的底端进行排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区桩基成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钢筋笼(400)步骤与所述浇筑混凝土步骤之间还设置有清孔步骤;清孔,使用气举反循环工艺对孔道(130)的底端进行排渣,直至不再从孔道(130)中排出泥浆。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岩溶区桩基成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挖土步骤包括插入套管(200)步骤以及挖土步骤,插入套管(200)步骤,将套管(200)逐渐插入土壤(110)中,挖土步骤,将套管(200)内的土壤(110)逐渐挖出,且套管(200)内土壤(110)的开挖面始终不低于套管(200)的最底端;所述插入套管(200)步骤与所述挖土步骤交替进行。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永军万雨帆闫宁杨旭张金昌周高军王春波吕立瑞李华东王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