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0293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具有组立为一体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其中该第一本体,包含第一绝缘体和第一遮蔽体,该第一绝缘体的长轴面上设有端子收容槽,而紧邻端子收容槽的长轴边设有第一卡槽,其内设有贯穿槽体的槽道,而短轴边的两侧则设有第二卡槽;该第一本体,包含第二绝缘体及第一遮蔽体,其中该第二绝缘体具有长轴边及位于长轴边两端的短轴边;以及多数导电端子,是分别的组装于第一绝缘体的端子收容槽。从而,可达到能够确保电讯传输的稳定,并提高使用寿命的效果。(*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用于与线缆组装、且可以提供与插座连接器对接的连接器装置。
技术介绍
按,现有用于与线缆组装并提供与插座连接器对接的连接器装置,其构造包括:具有接合端与对接端的绝缘壳体,组装于该接合端与对接端之间的多数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该绝缘壳体外的遮蔽体等构造,藉由该接合端是可供线缆的一端与导电端子的一端组接,而藉由该对接端则可于对接时,使得连接器装置的导电端子另一端与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接触,而达到电讯传输的效果。惟,现有连接器装置的导电端子与线缆的连接,是以焊接方式达成,而由于线缆的另一端常常须进行各种方位的对接动作,因此,线缆焊接的一侧便直接受到各种方位的拉扯力量,而现有连接器装置对此现象并无任何的防护设置,因此,经常使得线缆与导电端子的焊接处造成松动、甚或脱离,不但影响电讯稳定的传输,更使得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能够使得对接插拔-->时,其与线缆接合的一端在相互接合处,不会受到对接时拉扯造成松动或脱离现象,以确保电讯传输的稳定,并提高使用的寿命。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是与线缆组装并提供与插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装置,是与线缆组装并提供与插座连接器对接,其特征是:包括具有组立为一体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其中该第一本体,包含第一绝缘体和第一遮蔽体,该第一绝缘体为扁长方形体,其长轴面上设有端子收容槽,而紧邻端子收容槽的长轴边设有第一卡槽,其内设有贯穿槽体的槽道,而短轴边的两侧则设有第二卡槽,而该第一遮蔽体是包覆于第一绝缘体,其两端设有组接臂,该两组接臂之间相对于每一端子收容槽设有多数夹体,且穿越该槽道;该第一本体,包含第二绝缘体及第一遮蔽体,其中该第二绝缘体具有长轴边及位于长轴边两端的短轴边,该长轴边对应第一卡槽的该穿孔设有多数抵压体,而该第二遮蔽体相对于第一遮蔽体的每一夹体设有卡孔,相对于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装置,是与线缆组装并提供与插座连接器对接,其特征是:包括具有组立为一体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其中该第一本体,包含第一绝缘体和第一遮蔽体,该第一绝缘体为扁长方形体,其长轴面上设有端子收容槽,而紧邻端子收容槽的长轴边设有第一卡槽,其内设有贯穿槽体的槽道,而短轴边的两侧则设有第二卡槽,而该第一遮蔽体是包覆于第一绝缘体,其两端设有组接臂,该两组接臂之间相对于每一端子收容槽设有多数夹体,且穿越该槽道;该第一本体,包含第二绝缘体及第一遮蔽体,其中该第二绝缘体具有长轴边及位于长轴边两端的短轴边,该长轴边对应第一卡槽的该穿孔设有多数抵压体,而该第二遮蔽体相对于第一遮蔽体的每一夹体设有卡孔,相对于第二卡槽设有卡臂;以及多数导电端子,是分别的组装于第一绝缘体的端子收容槽,每一导电端子的一端为接触端,是位于第一绝缘体的对接面,另一端为剖线插脚位于第一绝缘体的第一卡槽内;藉由该剖线插脚将固定于第一本体上的线缆刺破处与导电端子达到连通,同时,藉由第一遮蔽体的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启德
申请(专利权)人:鸿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