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义雄专利>正文

一种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228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插座,特征在于两极孔外的面板设矩形板凹,两极孔间相对于极孔的长度突设一板肋,相对外侧各设一段滑槽,与盖片连结;盖片为片体,容置于板凹内,且对应于板肋处形成盖槽,其两侧的盖翼相对外侧各自向下垂设盖钩,盖片嵌入板凹内,处于极孔的盖翼触及板肋;未拨动盖片时,两极孔外露于面板上,将插头直接插入极孔内便可取电;拨动盖片时,两侧的盖钩沿着滑槽向前位移直至盖槽与板肋密接,两盖翼分别遮蔽极孔,而成为一安全插座。(*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座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座,特别是涉及一种拨动设于面板各插座上的盖片,使其在位移过程中将插座所预设的极孔封闭,以避免孩童持异物插入极孔所导致的危险;同时,盖片将极孔封闭也可获致诸如防尘及防止异物直接进入极孔等安全的效果。电力的普及,向来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时至今日,电力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力,大抵以交流电居多,因其具有可输送的特性,只要具备相关的电路,则可远距离的延伸,所以日常生活用品,均采用交流电为主。为求取电的便捷,通常一般的室内/外的空间大都有插座或延长设置,其目的是将电力连结于其内所预设的接极,当使用电源时以插头的两插极嵌插于插座的极孔内,使插极与接极相接触,以形成电源的接通。因此,基于安全与方便性的考量,先进国家均对插座订有严谨的标准与规格。通常,插座为使用方便,大都将两极孔及接地极孔露于插座的面板上,在正常的使用下,应无安全之虞。但若孩童因好奇而持异物插入极孔时,则可能造成伤害的发生,故有关孩童触电的事端,屡有发生且难以防范。再者,由于插座的极孔内除金属接极外并无任何的阻隔物,灰尘与异物容易堆积其内,若取电不慎常造成短路的危险,轻则电器用品损害,重则会引起火灾,故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均以设计具有安全效果的插座为目标。如本申请人所拥有的美国第5,244,398号专利案为例,则是在插座的两接极间另设一Y型的弹性隔片,当插头的插极插入两极孔时,该Y型隔片顶部斜削的端缺因弹力作用而内缩,使插极与接极相接;反之,若取下插头则该隔片的端缺因回弹力而将极孔封闭,以形成一安全插座。此外,另有一种安全插片设计,其主要以一绝缘板体下对应于两极孔处各自-->向下延伸一绝缘插极,当插座不使用时,将该绝缘插极嵌插于插座上;而使用插座时,将该绝缘插极取下。由于其并非一体设于插座上,往往容易随手放置而遗失,诚为美中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电器用插座的诸多缺陷而提供一种取电时操作方便并具有安全及不致误触的插座。本技术实施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插座包括:一面板,为一板体,其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插座,该插座有两极孔的设置,其特征在于,于两极孔外的面板设一矩形板凹,并在两极孔间相对于极孔的长度突设一板肋,两极孔的相对外侧各设一段滑槽,供与后叙的盖片连结;一盖片,为一片体,并容置于板凹内,其长度界于极孔底缘至板凹底缘之间,对应于板肋处则形成一盖槽,其两侧的盖翼相对外侧各自向下垂设一盖钩,盖钩分别嵌入滑槽,使盖片容置于板凹内,并使处于极孔的盖翼触及板肋;当未拨动盖片时,该插座的两极孔外露于面板上,可将插头直接插入极孔内以便取电;若拨动盖片时,其两侧的盖钩沿着滑槽而向前位移直至盖槽与板肋密接,并使两盖翼分别遮蔽极孔;插座的两极孔下方另设一接地极孔,未拨动盖片时该接地极孔在镂空的盖槽内,当拨动盖片时该接地极孔则被盖片所封闭;所述的盖片上设一盖纹部,以利用手指进行拨动。本技术提供的插座包括:一面板,为一板体,其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插座,该插座有两极孔设置,其特征在于,于两极孔外的面板设一矩形板凹,在两极孔的下方板凹的相对内侧各设一段滑槽,以供与盖片连结;一盖片,为一片体,容置于板凹内,其长度界于极孔顶缘至板凹底缘之间,该盖片两侧对应于滑槽各自向下垂设一盖钩,盖钩分别嵌入滑槽,使盖片容置于板凹内,对应于两极孔处分别开有盖孔;当未拨动盖片时,插座的两极孔与盖板的两盖孔相对应吻合,可将插-->头直接插入极孔内以便取电;拨动盖片时,使其两侧的盖钩沿着滑槽而向前位移直至盖片顶缘与板凹相抵,并使盖片遮蔽两极孔,而成为一安全插座;插座的两极孔下方另设一接地极孔,未拨动盖片时该接地极孔与盖片上所相对设置的底孔相通,当拨动盖片时该接地极孔则被盖片所封闭;所述的盖片上设一盖纹部,以利用手指进行拨动;所述的两极孔中央的板凹上设一道凹槽,其两端部及中央则各设一卡孔,而盖片底部对应于相邻的卡孔处分别突设一卡突,以利盖片位移时定位;两极孔中央至接地极孔间的板凹上设一道凹槽,其两端部及中央则各设一卡孔,而盖片底部对应于相邻的卡孔处分别突设一卡突,以利盖片位移时定位。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附图简要说明: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插座立体分解图。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用于取电时的示意图。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将各极孔封闭时的示意图。图4: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插座立体分解图。图5: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用于取电时的示意图。图6: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将各极孔封闭时的示意图。图号说明:面板1     插座11    极孔12    接地极孔13板凹14    极肋15    滑槽16    盖片2盖槽21    盖翼22    盖钩23    盖纹部24面板3     插座31    极孔32    接地极孔33板凹34    滑槽36    凹槽37    卡孔38盖片4     盖钩43    盖纹部44   盖孔45底孔46    卡突47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所揭示插座主要由一面板1、3及盖-->片2、4组合而成。如图1至图3所示的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其中,面板1为一板体,其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插座11,该插座11在实际实施时为两极孔12或两极孔12间另设一接地极孔13,以分别供双极式或三极式插头的嵌插取电。其中,在两极孔12外的面板1上有一矩形凹陷的板凹14,且在两极孔12间相对于极孔12的长度突设一与面板1等高的板肋15,使插座11基本上呈凹字形设置,该两极孔12的相对外侧各设一段滑槽16,供后叙的盖片2嵌合与滑移用。盖片2为一片体,其容置于板凹14内,其长度对应于两极孔12底缘至板凹14底缘的距离,且对应于板肋15处形成一盖槽21,其两侧的盖翼22相对外侧各自向下垂设一盖钩23,可将盖片2嵌入板凹14内,并使处于长极孔12(为已知装置,由于交流电有正、负电之分,故极孔也有长短之别,以利插头的正确嵌插)的盖翼22触及板肋15,即如图2所示。此时,两极孔12及接地极孔13均外露于面板1上,即可将插头直接插入各极孔内以便取电。反之,在不取电时,则将插头取下,并以手指推动盖片2上所预设的盖纹部24,使两侧的盖钩23沿着滑槽16而向前位移直至盖槽21与板肋15完全密合,并使两盖翼22分别遮蔽极孔12,而无法再行嵌插插头,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孩童的误触,以及防尘及防止异物进入极孔所可能导致的潜在危险。再者,由于本技术所揭示的盖片2为一体设于面板1上,故无脱离与分离之虞。尤其是,由于盖槽21与板肋15的设置,可有效减少板凹14的开设尺寸,而不致使插座11的尺寸过大,且于使用状态时,接地极孔13在盖槽21内,故经由本实施例的实施可有效用于三极式插头。请参阅如图4至图6所示的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其中,面板3为一板体,其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插座31,该插座31于实际实施时为两极孔32或两极孔32间另设一接地极孔33,以分别供双极式或三极式插头的嵌插取电。其中,在两极孔32间的面板31上有一矩形凹陷板凹34,且两极孔32略下方的板凹34相对内侧各设一段滑槽36,以供盖片4嵌合与滑移用。其中,为使盖片4于位移的定位,故两极片32中央至接地极孔-->33间设一盖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包括:一面板,为一板体,其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插座,该插座有两极孔的设置,其特征在于:于两极孔外的面板设一矩形板凹,并在两极孔间相对于极孔的长度突设一板肋,两极孔的相对外侧各设一段滑槽;一盖片,为一片体,并容置于板凹内,其 长度界于极孔底缘至板凹底缘之间,对应于板肋处则形成一盖槽,其两侧的盖翼相对外侧各自向下垂设一盖钩,盖钩分别嵌入滑槽,盖片容置于板凹内;拨动盖片,两侧的盖钩沿着滑槽向前位移直至盖槽与板肋密接,两盖翼分别遮蔽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座包括:一面板,为一板体,其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插座,该插座有两极孔的设置,其特征在于:于两极孔外的面板设一矩形板凹,并在两极孔间相对于极孔的长度突设一板肋,两极孔的相对外侧各设一段滑槽;一盖片,为一片体,并容置于板凹内,其长度界于极孔底缘至板凹底缘之间,对应于板肋处则形成一盖槽,其两侧的盖翼相对外侧各自向下垂设一盖钩,盖钩分别嵌入滑槽,盖片容置于板凹内;拨动盖片,两侧的盖钩沿着滑槽向前位移直至盖槽与板肋密接,两盖翼分别遮蔽极孔。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座的两极孔下方另设一接地极孔,未拨动盖片时该接地极孔在镂空的盖槽内,当拨动盖片时该接地极孔则被盖片所封闭。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片上设一以利手指拨动的盖纹部。4.一种插座包括:一面板,为一板体,其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插座,该插座有两极孔设置,其特征在于:于两极孔外的面板设一矩形板凹,且在两极孔的下方板凹的相对内侧各设一段滑槽。一盖片,为一片体,容置于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义雄
申请(专利权)人:周义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