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义雄专利>正文

可携式中继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764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携式中继座,其由一顶盖及一底盖对接而成,其一侧设有至少一由两接极和/或一地线极所构成的插座单元,且适当位置开具一开口部,该中继座另包括: 一电源导线架,为一圆盘体,并轴接于底盖,其盘面与底盖设有一自动定位/收线装置,而顶部中央突设一中空卷轴,其内依电源的电极数对应设有至少两道同心的隔环; 一电源线路,以一电源线缠绕于卷轴呈圈束状,其外端延伸一外露于出口部的取电插头,另端则设有至少两导电片,并分别依序固设于隔环内; 一电路板,固设于顶盖内部,其对应各导电片向下突设一具弹性接触件,并形成接触。(*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携式中继座,特别是指一种具自动定位/收线功能的可携式电源中继座。尤其是,本技术尚可加置一具自动定位/收线功能的通讯线路,使本技术兼具电源供应及讯号延伸的可携式中继座。此外,随著资讯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而其中的通讯装置即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谓的“通讯装置”主要是以电话或传真机为代表,使人们得以经由电话洽谈商务或相互问候,而免于面对面的沟通,或者可经由传真机,使人们得为文字或图像的收发。但随著网际网路的快速发展,具备数据机的桌上型电脑与携带型电脑搭配软件后,可由电子邮件(E-mail)作为文字或图像的收发,同时经由与网际网路的连线,可供浏览、下载所欲撷取的资料。因此,电脑广义而言,也属通讯装置的一种。然而对经常需洽谈商务或外出旅游者言,其所随身携带的通讯装置,例如携带型电脑或传真机,往往只能迁就讯号输出插座所在位置,或需自备讯号延长线接续,颇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中继座,可以方便地使用和携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携式中继座,由一顶盖及一底盖对接而成,其一侧设有至少一由两接极和/或一地线极所构成的插座单元,且适当位置开具一开口部,该中继座另包括一电源导线架,为一圆盘体,并轴接于底盖,其盘面与底盖设有一自动定位/收线装置,而顶部中央突设一中空卷轴,其内依电源的电极数对应设有至少两道同心的隔环;一电源线路,以一电源线缠绕于卷轴呈圈束状,其外端延伸一外露于出口部的取电插头,另端则设有至少两导电片,并分别依序固设于隔环内;一电路板,固设于顶盖内部,其对应各导电片向下突设一具弹性接触件,并形成接触,使电源导线架旋转时,仍能将由取电插头所取得的电源经由至少两接线输送至各插座单元。其另包括一突波吸收器,其回设于顶盖内部,并连接于接线及插座单元之间。其中该突波吸收器具一外露于顶盖表面的控制开关及至少一指示灯,以便控制电源的断/通、过载的重设及保护状态的指示。其中该接触件的接触端优选Y形,以确保与环状导电片稳定地接触。其中该等隔环内设有若干支撑件,供导电片的跨置。其中该电路板顶面依通讯线路的脚位数设有至少两道同心的导环,且各导环以线路连接至外露于顶盖的至少一讯号输出插座,且顶盖的适当位置另开具一开口部,该中继座另包括一通讯线路,以一讯号线缠绕于卷轴全圈束状,其外端延伸一外露于出口部的讯号插头,另端对应各导环位置分别突设一弹性端子,且该等弹性端子固设于中空卷轴,以便与对应的导环形成接触,使讯号导线架旋转时,仍能将讯号插头所取得的讯号经由线路传送至各讯号输出插座。其另包括一突波吸收器,固设于电路板的导环及讯号输出插座之间。其中该电源导线架或讯号导线架的中空卷轴顶部周缘得侧向延伸若干翼片,以与盘面共同规范电源线或讯号线。其中该电源导线架或讯号导线架分别与底盖或顶盖间的自动定位/收线装置包括一路由及定位机构,设于盖体内,其在同心的壳环及簧环分别容置一导线架及一圈状弹簧,该两环体间相对设有至少两弧形导轨,及其间至少两呈叉状的定位榫槽,并由导轨区隔成一外轨道及一内轨道;一伸缩及引导装置,由导线架底部中央的架轴轴接于簧环中央的轴孔,另将一圈状弹簧两端分别固设于导线架及簧环,该导线架底部周缘突设一轴榫,并轴接一弧形摆臂的一端,而另端则突设一导杆,并卡扣于其中一定位榫槽;线材由出口部向外拉伸或向内缩入,使导线架旋转,并使导杆脱离定位榫槽,而沿著外轨道移动,直到触及定位榫槽而进入内轨道旋转,当松手时,圈状弹簧外张,使导杆由离心力作用而沿著轨导位移,并进入其中的一定位榫槽,进而形成自动定位或自动收线。其中该路由及定位机构得制成一单元体,其壳环周缘得突设若干卡榫,而盖体内壁对应该等卡榫相对设有扣槽,以利两者的扣接,使该单元体固设于盖体内。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说明图1至5所示,基本上,本技术的中继座是由一顶盖1,一底盖2,一电源导线架3,一电源线路4及一电路板5所组合而成。其中,顶盖1为一底部呈开放状的壳体,其一侧设有至少一由两接极和/或一地线极所组成的插座单元11,且内部得由公知的锁固元件,例如螺丝,将电路板5锁固于顶盖1内部。底盖2为一造形与尺寸对应于顶盖1的壳体,以便互为对接,一侧设有一路由及定位机构21,其在同心的一壳环22及一簧环23内,分别容置一电源导线架3及一圈状弹簧331,该壳环22径向的切线方向设有一开口部24,供电源线路4的电源线42容置与伸出。而簧环23中央开具一轴孔231,径向设有一卡槽232,以分别供一电源导线架3的架轴32轴接及圈状弹簧331的外端定位。此外,于壳环22及簧环23间突设至少两相对的弧形导轨25,及其间至少两呈Y形的定位榫槽251,以便由导轨251可区隔成一外轨道252及一内轨道253,唯该路由及定位机构21与电源导线架3底部的伸缩及导引机构33共同形成一自动定位/收线装置,其作动方式容后再述。电源导线架3为一圆形架体,其盘面31主要供电源线路4缠绕之用,其底部中央垂设一凸形架轴32,供轴接于轴孔231,并可与一伸缩及导引机构33的圈状弹簧331连接,使该圈状弹簧331两端分别连接于电源导线架3及底盖2之间。此外,盘面31底部周缘另突设一轴榫34,其供一弧形摆臂332一端的臂孔333轴接,呈可回动状,而另端底面则突设一导杆334,以容置于其中的一定位榫槽251。而本技术的特点在于,该盘面31中央突设一中空卷轴35,其内依据电源线路4的电极数设有至少两具缺口的隔环351,以供电源线42的穿入,另各隔环351间突设若干支撑件352,以供导电片43跨置,该各导电片43与电源线42的中线、火线和/或地线连接,形成电路的接通。此外,为确保电源线路4拉出或收纳的整齐性,在卷轴35顶缘水平向至少延伸三只翼片353,以限制线材,使其不致参差不齐。现针对自动定位/收线装置说明其作动原理,当使用者手持电源线路4的取电插头41外拉时,电源线42即由开口部24向外伸出,而令电源导线架3以轴孔231为轴心旋转,而逐渐使圈状弹簧331于簧圈23内也同步旋转而束紧,此时可回动的摆臂332即以轴榫34为轴心,而令其导杆334脱离其中的一定位榫槽251,并沿著外轨道252旋转,当移动至一定位榫槽251的落差面时,即进入内轨道253内旋转。当停止拉线并松手时,圈状弹簧331因自身弹性作用而外张,使导杆334因离心力作用而由内轨道253沿著导轨25位移,并进入其中的一定位榫槽251,而形成定位效果。此时将取电插头41嵌插于插座,使导电片43形成通电状态。欲进行收线时,则先将电源线42拉出一小段,使导杆334脱离其中的一定位榫槽251,使其由外轨道252再度进入内轨道253后,随即将手松开,而圈状弹簧331则由其外张弹性,而令电源导线架3逆向旋转,使导杆334于内轨道253内逆向旋转,直到取电插头42触及开口部24时,导杆334再度沿著导轨25,而卡入其中的一定位榫槽251内,即完成自动收线作业。电源线路4的电源线42一端具一取电插头41,另端则分别连结同心的至少两导电片43,并分别跨置及固定于所对应的隔环351内,且该电源线42沿著卷轴35缠绕,以形成一圈束状。电路板5固设于顶盖1内,其对应前述的各导电片43位置各突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义雄
申请(专利权)人:周义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