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卡连接器导电端子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973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插卡连接器导电端子保护装置,其连接器底座上方组合一金属顶盖,以共同形成一插卡空间,在插卡空间至少设有上下相通的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而底座上相对设置后排第一导电端子及前排第二导电端子,并且第二导电端子的主片体延伸一朝前斜翘段及一顶弧曲段以形成弹性接触部;于上述底座内部前段设有两侧轴孔供组接一安全护盖,该安全护盖前端两侧枢接轴活动枢接于上述两侧轴孔,而后端设有配合第二导电端子数量的多数间隔凸导板,每一间隔凸导板设有供穿出第二导电端子顶弧曲段的长形槽孔,及其前端的导斜面,而槽孔的后端壁底部压置于第二导电端子的斜翘段;从而可防止长微型卡插接进入第一插槽时碰撞损坏短微型卡的第二导电端子。(*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卡连接器导电端子保护装置
本适应新型有关一种插卡连接器导电端子保护装置,尤指其可防止长微型卡在插退卡行程中碰撞损坏其它短微型卡的成排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通常,微型卡(如加密数字卡或多媒体卡)与硬件之间通常是以连接器予以接合,此类连接器因而必需具有良好接触性及操作性等相关功能。现今所使用的微型卡种类繁多,包括I型卡(Intelligent Stick Card)、SD卡及MMC卡等,因此早期仅针对单一微型卡的连接器产品,已难以适用于今日的多样化微型卡上。由于每一种微型卡的宽窄长短不一,加上其接点位置均不相同,因此必需在连接器内部设置相对于不同微型卡的多数前后排导电端子。举例而言,短微型卡与前排导电端子接触定位,长微型卡则与后排导电端子接触定位。但深插型长微型卡(如I型卡)在其完全插接定位前,或进行退卡时,往往必需先行通过前排导电端子,此种强行迫压前排导电端子的操作型态中,无法避免不当施力碰撞,而容易损坏连接器内部的前排导电端子。技术本适应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插卡连接器导电端子保护装置,尤指其可防止长微型卡在插退卡行程中碰撞损坏其它短微型卡的成排导电端子,确保其使用上的精确性,并且更可靠耐用。为达上揭目的,本适应新型插卡连接器底座上方组合一金属顶盖,以共同形成一插卡空间及其前开口,在插卡空间至少设有上下相通的一第一插槽及一第二插槽,而底座上相对设置后排第一导电端子及前排第二导电端子,并且第二导电端子的主片体延伸一朝前斜翘段及一-->顶弧曲段以形成弹性接触部;其特征系在于:上述底座内部前段设有两侧轴孔供组接一安全护盖,该安全护盖设为板片状,其前端两侧枢接轴活动枢接于上述两侧轴孔,而后端设有配合第二导电端子数量的多数间隔凸导板,每一间隔凸导板设有供穿出第二导电端子顶弧曲段的长形槽孔,及其前端的导斜面,而槽孔的后端壁底部压置于第二导电端子的斜翘段上。本适应新型依上述结构因而可在长微型卡插接过程中,经由安全护盖作用将前排导电端子以随动式下移,而可防止因施力不当的碰撞损坏,确保其使用上的精确性。图式说明:第1图系本适应新型较佳实施例立体图;第2图显示第1图已取下金属顶盖;第3图显示第2图进一步取下安全护盖;第4图显示第2图的俯视图;第5图为本适应新型安全护盖放大立体图;第6图显示第5图的底视图;第7图显示第1图的局部剖视图;第8图显示第2图的断面剖视图;第9图显示第7图插接SD卡;第10图显示第7图插接I型卡的初步动作图;第11图显示第10图接续推压安全护盖图;第12图显示第11图的接续动作图;以及第13图显示I型卡已插卡定位图。图式中标号说明:(10)底座          (11)、(12)两侧边(13)后端边(14)滑动架        (15)卡块(16)轴孔(17)轴孔(101)、(102)第一、二插槽-->(20)金属顶盖      (21)、(22)两侧边(23)槽孔(31)第一导电端子  (32)第二导电端子(33)斜翘段        (34)顶弧曲段(35)接脚(40)安全护盖      (41)凸导板  (42)槽孔(43)导斜面        (44)凹沟    (45)弧凹部(46)、(47)枢接轴              (48)下斜部(49)限定件(51)I型卡         (52)SD卡    (53)间隔板(54)接点          (55)接点具体实施方式本适应新型的新颖性及其它特点将于配合以下附图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趋于明了。首先请参阅第1~4图,本适应新型插卡连接器在底座(10)上方组合一金属顶盖(20),且于其内部右侧设有一可随微型卡插退卡位移的滑动架(14)及其退卡机构,以及由后向前至少设置上方后排第一导电端子(31)及下方前排第二导电端子(32)。上述底座(10)含有两侧边(11)、(12)及后端边(13),以共同形成一插卡空间及其前开口,其内部并设有第一导电端子(31)及第二导电端子(32)的相关定位结构。上述金属顶盖(20)同样设有两相对侧边(21)、(22),并配合两者在侧边相对位置的卡块(15)及槽孔(23),而可将两者组合成一体。于此一底座(10)内部前段设有两侧轴孔(16)、(17)(参阅第3、4图),供组接一安全护盖(40)。同时,在底座(10)与两侧边(11)、(12)之间,共同由上而下相通形成一第一插槽(101)及一第二插槽(102),供选择插接I型卡及SD卡。上述前排第二导电端子(32)于其主片体后端外折接脚(35),其前端则延伸出一朝前斜翘段(33)及一顶弧曲段(34)以形成弹性接触部,使上述朝前斜翘段(33)和顶弧曲段(34)位于底座(10)内部的大区域开口内。-->如第5、6、7图所示,上述安全护盖(40)设为板片状,藉由前端两侧枢接轴(46)、(47)活动枢接于上述两侧轴孔(16)、(17)(参阅第8图),并且一侧枢接轴(46)长度大于另一侧枢接轴(47),以方便于插入枢接两侧轴孔(16)、(17)。在安全护盖(40)后端设有配合前排第二导电端子(32)数量的多数间隔凸导板(41),每一间隔凸导板(41)设有可供穿出第二导电端子(32)前方顶弧曲段(34)的长形槽孔(42),及其前端的导斜面(43),并且各间隔凸导板(41)之间构成凹沟(44),以配合短微型卡暨SD卡(52)的底部间隔板(53)(参阅第9图)。为妥适配合组接斜翘段(33)与顶弧曲段(34),上述槽孔(42)的后端壁底部最好设为弧凹部(45),以压置于第二导电端子(32)的斜翘段(33)上。而槽孔(42)的前端壁内缘设置一下斜部(48),以挡靠第二导电端子(32)的顶弧曲段(34)末端。同时,此一安全护盖(40)可于中段侧边预设一往上摆动角度行程用限定件(49)。如第7图所示,上述安全护盖(40)于常态未插接微型卡时,将因前排第二导电端子(32)的斜翘段(33)及顶弧曲段(34)往上支持,而成往后斜翘状态。当SD卡(52)(短微型卡)如第9图所示状态插接第二插槽时,上述第二导电端子(32)的顶弧曲段(34)与SD卡(52)的底面接点(54)接触导通。而当连接器第一插槽插接深插型长微型卡时,如第10~13图所示,以I型卡为例,I型卡(51)的底端将先触压安全护盖(40)的导斜面(43)(参阅第10、11图),于I型卡(51)继续插入时(参阅第11、12图),安全护盖(40)将以其枢接轴(46)为动作轴心往下摆,同时安全护盖(40)的槽孔(42)及其弧凹部(45)往下压移第二导电端子(32)的斜翘段(33),使I型卡(51)在插卡及退卡行程中不会碰撞到第二导电端子(32),最后如第13图所示般插卡定位,使第一导电端子(31)接触导通I型卡(51)的上面接点(55)。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适应新型,而并非加以限制,在不离本适应新型精神范畴,熟悉此一行业技艺人士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形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以下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卡连接器导电端子保护装置,其连接器底座上方组合一金属顶盖,以共同形成一插卡空间及其前开口,在插卡空间至少设有上下相通的一第一插槽及一第二插槽,而底座上相对设置后排第一导电端子及前排第二导电端子,并且第二导电端子的主片体延伸一朝前斜翘段及一顶弧曲段以形成弹性接触部;其特征系在于:上述底座内部前段设有两侧轴孔供组接一安全护盖,该安全护盖设为板片状,其前端两侧枢接轴活动枢接于上述两侧轴孔,而后端设有配合第二导电端子数量的多数间隔凸导板,每一间隔凸导板设有供穿出第二导电端子顶弧曲段的长形槽孔,及其前端的导斜面,而槽孔的后端壁底部压置于第二导电端子的斜翘段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卡连接器导电端子保护装置,其连接器底座上方组合一金属顶盖,以共同形成一插卡空间及其前开口,在插卡空间至少设有上下相通的一第一插槽及一第二插槽,而底座上相对设置后排第一导电端子及前排第二导电端子,并且第二导电端子的主片体延伸一朝前斜翘段及一顶弧曲段以形成弹性接触部;其特征系在于:上述底座内部前段设有两侧轴孔供组接一安全护盖,该安全护盖设为板片状,其前端两侧枢接轴活动枢接于上述两侧轴孔,而后端设有配合第二导电端子数量的多数间隔凸导板,每一间隔凸导板设有供穿出第二导电端子顶弧曲段的长形槽孔,及其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坤铭莫志达杨国宾
申请(专利权)人:钜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