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风帽漏灰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19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风帽漏灰的结构,其能够有效避免漏灰现象发生,保证锅炉正常运行,其包括接管,所述接管外侧壁周面安装有环形垫板,所述环形垫板上设置有对应所述接管的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垫板上端面安装有环状挡板,所述风帽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环状挡板配合的环形槽,所述风帽外壁底部与所述环形垫板上端面点焊且所述环状挡板插入所述环形槽内。述环形槽内。述环形槽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风帽漏灰的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具体为一种防止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风帽漏灰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锅炉运行工况较为恶劣,锅炉返料风室漏灰严重,往往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有返料风室漏灰的现象。这个现象会随着锅炉的运行越来越严重。 为便于现场更换风帽,风帽与接管多采用三点点焊连接,如图1所示,故造成布风装置漏灰的主要原因是返料风帽与接管连接处存在缝隙或在恶劣环境下点焊失效最终形成通畅缝隙,颗粒倒流所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返料风帽容易漏灰,影响锅炉正常运行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风帽漏灰的结构,其能够有效避免漏灰现象发生,保证锅炉正常运行。
[0004]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防止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风帽漏灰的结构,其包括接管,所述接管外侧壁周面安装有环形垫板,所述环形垫板上设置有对应所述接管的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垫板上端面安装有环状挡板,所述风帽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环状挡板配合的环形槽,所述风帽外壁底部与所述环形垫板上端面点焊且所述环状挡板插入所述环形槽内。
[0005]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深度大于所述环状挡板高度,所述环状挡板插入所述环形槽内时所述环状挡板顶部与所述环形槽的槽底之间留有间隙。
[0006]采用本技术后,在环形垫板上增加了环状挡板,配合风帽上的环形槽,风帽安装到位后,连接处形成了环形迷宫式结构,即使点焊处出现缝隙,也能有效阻止漏灰现象发生,保证了锅炉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见图2所示,一种防止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风帽漏灰的结构,其包括接管1,接管1外侧壁周面安装有环形垫板2,环形垫板2上设置有对应接管1的风帽3,环形垫板2上端面安装有环状挡板4,风帽3底部开设有与环状挡板4配合的环形槽5,风帽3外壁底部与环形垫板2上端面点焊且环状挡板4插入环形槽5内。
[0010]环形槽5深度大于环状挡板4高度,环状挡板4插入环形槽5内时环状挡板4顶部与环形槽5的槽底之间留有间隙,用于保证风帽能否被可靠点焊固定住。图中6为浇注料,7为
布风板。
[0011]点焊一般使用三点点焊方式,保证了连接的同时还方便于后续拆卸,本技术中,即使风帽3底部与环形垫板2之间因时间异常出现间隙时,环状挡板4配合的环形槽5形成的环状迷宫式结构,也能有效阻挡灰进入,确保了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风帽漏灰的结构,其包括接管,所述接管外侧壁周面安装有环形垫板,所述环形垫板上设置有对应所述接管的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垫板上端面安装有环状挡板,所述风帽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环状挡板配合的环形槽,所述风帽外壁底部与所述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朋秦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