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99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49
沿着变速器壳体的内周面,沿旋转轴X方向排列配置有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和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在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中,卡环形成于该卡环的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侧,被从变速器壳体的内周面向旋转轴X的径向内侧突出的支承部支承。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的活塞保持架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向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侧突出,且从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的卡环的相反侧与支承部抵接。抵接部在以自动变速器向车辆的搭载状态为基准的铅垂线方向的下侧具有与铅垂线方向的上侧相比增加了径向厚度的壁厚部。线方向的上侧相比增加了径向厚度的壁厚部。线方向的上侧相比增加了径向厚度的壁厚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自动变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

技术介绍

[0002]在JP2000-104810A公开的自动变速器中,沿着变速器壳体的内周面,在旋转轴方向排列配置有两个多板式制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4]在多板式制动装置中具备多个摩擦卡合板和相对于多个摩擦卡合板进行行程而切换多个摩擦卡合板的卡合和解除的活塞。
[0005]在多个摩擦卡合板的与活塞相反侧设置有限制活塞的旋转轴方向的移动的卡环。卡环在多个摩擦卡合板的相反侧被支承部支承,该支承部使变速器壳体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而形成。
[0006]如果支承部经由卡环被活塞按压而变形,则卡环倾斜,影响摩擦卡合板的稳定的卡合,因此,期望防止支承部的变形。然而,支承部因为设置于两个多板式制动装置之间,所以从布局的制约来看,不易将支承部设为厚壁而提高刚性。
[0007]在自动变速器中,寻求减小支承部的变形,稳定地支承卡环。
[0008]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沿着变速器壳体的内周面在旋转轴方向排列配置有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和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其中,
[0010]所述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和所述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分别具有:
[0011]多个摩擦卡合板;
[0012]活塞,其设置于所述多个摩擦卡合板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一端侧,沿所述旋转轴方向进行行程;
[0013]卡环,其设置于所述多个摩擦卡合板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另一端侧,限制所述摩擦卡合板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移动,
[0014]在所述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中,
[0015]所述活塞保持在活塞保持架上,该活塞保持架配置于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侧,且固定于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周面,
[0016]在所述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中,
[0017]所述卡环由支承部支承,该支承部形成于所述卡环的所述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侧,从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周面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内侧突出,
[0018]所述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的活塞保持架具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向所述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侧突出,且从所述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的所述卡环的相反侧与所述支承部抵接,
[0019]所述抵接部在以自动变速器向车辆的搭载状态为基准的铅垂线方向的下侧具有与所述铅垂线方向的上侧相比增加了径向厚度的壁厚部。
[0020]根据上述方案,通过抵接部从卡环的相反侧抵接支承部,能够推回经由卡环按压在活塞上的支承部,减小变形。而且,在支承部容易变形的变速器壳体的铅垂线方向下侧,在抵接部形成壁厚部,由此,能够增加抵接部和支承部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减小支承部的变形,稳定地支承卡环。
附图说明
[0021]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图。
[0022]图1B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图。
[0023]图2是沿着图1A的II-II线的变速器壳体的剖视图。
[0024]图3是说明向支承部施加的压力的图。
[0025]图4是表示活塞保持架的抵接部的图。
[0026]图5是表示变速器壳体的支承部和活塞保持架的对应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8]图1A、图1B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图。图1A以自动变速器向车辆的搭载状态为基准,图示出比变速器壳体1的旋转轴X靠铅垂线方向下侧的多板式制动装置周围,图1B图示出比旋转轴X靠铅垂线方向上侧的多板式制动装置周围。
[0029]图2是沿着图1A的II-II线的变速器壳体1的剖视图。在图2中,容纳于变速器壳体1的内部的零件被除去。此外,图2中夸大图示支承部23及环状槽24。
[0030]如图1A所示,在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沿着变速器壳体1的内周面1a,沿旋转轴X方向排列配置有多板式制动装置3和多板式制动装置5。
[0031]多板式制动装置3和多板式制动装置5分别配置在使变速器壳体1的内周面1a向旋转轴X的径向内侧伸出的台阶部10、台阶部20上。台阶部10、20为阶梯状,台阶部20向比台阶部10靠径向内侧伸出。在台阶部10及台阶部20分别形成有花键部11、21。
[0032]如图2所示,花键部21由沿旋转轴X方向延伸的多个轴向槽210构成。多个轴向槽210沿旋转轴X的周向隔开间隔配置于变速器壳体1的内周面1a。各轴向槽将台阶部20从上表面向底部侧挖入而形成。此外,在图2中图示出台阶部20的花键部21,台阶部10的花键部11省略图示,但同样由多个轴向槽构成。
[0033]如图1A所示,多板式制动装置3具备摩擦卡合板31和相对于摩擦卡合板31沿旋转轴X方向排列配置的活塞32。摩擦卡合板31由沿旋转轴X方向交替配置的环状的驱动板31a和从动板31b构成。在摩擦卡合板31的活塞侧配置有碟形弹簧38,在活塞侧的相反侧配置有端板39。
[0034]在驱动板31a的内周侧配置有作为旋转体的离合器鼓33。在离合器鼓33的外周部设置有花键33a,驱动板31a以能够沿旋转轴X方向滑动的方式与该离合器鼓33的花键33a嵌合。从动板31b以能够沿旋转轴X方向滑动的方式与设置于台阶部10的花键部11嵌合。碟形弹簧38与从动板31b同样地以能够沿旋转轴X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花键部11。
[0035]端板39与花键部11嵌合,并且在摩擦卡合板31侧的相反侧通过卡环34定位。端板39及卡环34限制摩擦卡合板31的旋转轴X方向的滑动。
[0036]在活塞32和摩擦卡合板31之间配置有弹簧保持架35。按压摩擦卡合板31的臂32a从活塞32突出,贯通弹簧保持架35,向摩擦卡合板31侧延伸。
[0037]弹簧保持架35被卡环36在旋转轴X方向上定位。
[0038]由弹簧保持架35和活塞32保持弹簧Sp。弹簧Sp的一端侧保持于弹簧保持架35,另一端侧保持于活塞32。弹簧Sp将活塞32向远离摩擦卡合板31的方向(图中的右方向)施力。
[0039]活塞32被活塞保持架37保持为能够沿旋转轴X方向滑动。活塞保持架37在环状的壁部371的一端侧形成有活塞32的保持部372,在相反侧形成有圆筒状的抵接部373。在保持部372内形成有用于使活塞32滑动的液压室R。如果向液压室R供给液压,则活塞32沿着旋转轴X方向向摩擦卡合板31侧滑动,臂32a按压摩擦卡合板31,使驱动板31a和从动板31b卡合。由此,限制供驱动板31a花键嵌合的离合器鼓33的旋转。
[0040]如果从液压室R排出液压,则由于弹簧Sp的作用力而活塞32的臂32a远离摩擦卡合板31,活塞32恢复到初始位置。由此,驱动板31a和从动板31b的卡合被解除,容许离合器鼓33的旋转。
[0041]通过活塞保持架37的抵接部373的前端碰触台阶部20的端面22,沿旋转轴X方向对活塞保持架37进行定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自动变速器,沿着变速器壳体的内周面在旋转轴方向排列配置有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和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和所述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分别具有:多个摩擦卡合板;活塞,其设置于所述多个摩擦卡合板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一端侧,沿所述旋转轴方向进行行程;卡环,其设置于所述多个摩擦卡合板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另一端侧,限制所述多个摩擦卡合板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移动,在所述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中,所述活塞保持在活塞保持架上,该活塞保持架上配置于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侧,且固定于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周面,在所述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中,所述卡环由支承部支承,该支承部形成于所述卡环的所述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侧,从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周面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内侧突出,所述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的活塞保持架具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向所述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侧突出,且从所述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的所述卡环的相反侧与所述支承部抵接,所述抵接部在以自动变速器向车辆的搭载状态为基准的铅垂线方向的下侧具有与所述铅垂线方向的上侧相比增加了径向厚度的壁厚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所述第二多板式制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山寿志木村友哉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