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间距盾构隧道矿山法联络通道接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73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间距盾构隧道矿山法联络通道接驳结构。它包括设置于两个上下行区间盾构隧道之间的联络通道内的盾构管片,所述盾构管片两端的延伸段端墙与盾构隧道外壁外置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接驳结构对联络通道纵向净空的零占用,解决现有内置端墙接驳方式下联络通道防火门布置空间不足的难题。驳方式下联络通道防火门布置空间不足的难题。驳方式下联络通道防火门布置空间不足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间距盾构隧道矿山法联络通道接驳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地铁盾构隧道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小间距盾构隧道矿山法联络通道接驳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联络通道是连接相邻两条单洞单线载客运营地下区间,在列车于区间遇火灾等事故停运时,可供车上人员向无事故隧道应急疏散及供洞外救援力量进入事故隧道的通道。
[0003]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

2013),两条单线区间隧道应设联络通道,相邻两个联络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600m,联络通道内应设并列反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根据《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 51298

2018),联络通道内应设置一道并列二樘且反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根据《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设计规范》(TB 10020

2017),紧急出口(含联络通道)与隧道连接处应设置满足甲级防火门要求的防护门。
[0004]根据各规范要求及工程实践,地铁联络通道可采用单道防火门、两端设置两道防火门两种形式。其中,联络通道两端设置两道防火门可帮助克服不利风压,使火灾时防火门易于开启,为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其在联络通道与区间排水泵站合建时也更为适用。
[0005]如图1~2所示,联络通道与两端盾构管片通常采用内置式端墙进行接驳,由于内置端墙会侵占联络通道内部的纵向空间,因此,这种现有的接驳方式要求上下行区间隧道之间有足够的间距,以保证联络通道两端内置端墙之间的纵向净空不影响防火门开启。
[0006]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下车站、区间隧道数量与日俱增,新建地铁线路受周边地下空间环境的制约愈发显著,出现越来越多的小间距隧道。
[0007]在小间距隧道中,当联络通道两端设置两道防火门时,采用传统的内置端墙接驳方式可能造成联络通道两端端墙之间的纵向净空不足,影响防火门开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寻找一种不占用或少占用联络通道纵向净空的新型接驳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小间距盾构隧道矿山法联络通道接驳结构。可以实现接驳结构对联络通道纵向净空的零占用,从而在给定线间距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解决小间距隧道联络通道两道防火门布置空间不足的问题。
[0009]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间距盾构隧道矿山法联络通道接驳结构,包括设置于两个上下行区间盾构隧道之间的联络通道内的盾构管片,所述盾构管片两端的延伸段端墙与盾构隧道外壁外置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端墙与盾构隧道内的疏散平台连接。
[0011]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端墙与盾构隧道外壁之间设置壁外植筋。
[0012]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盾构隧道与联络通道连接处开口设置洞口框架圈梁,所述端墙与洞口框架圈梁之间设置环向的植筋。
[0013]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端墙与壁外植筋之间设有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0014]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盾构管片内壁设有一道或多道防火隔墙,所述防火隔墙上设有用于开启和关闭联络通道的防火门。
[0015]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盾构管片外壁为初期支护。
[0016]进一步优选的结构,两个上下行区间盾构隧道之间净间距为L,其中,2.9m≦L<3.7m。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适用于上下行盾构隧道间距较小、矿山法联络通道长度较短时,实现接驳结构对联络通道纵向净空的零占用,解决现有内置端墙接驳方式下联络通道防火门布置空间不足的难题。本技术同时也可用于与区间排水泵房合建的联络通道在设置两道防火门、空间较紧张时的联络通道施工。
[0019]在联络通道两端设置两道并列两樘700
×
2100mm防火门的情况下,本技术最小可适用于净间距2.9m的隧道,而现有的联络通道接驳结构需要隧道净间距达到3.7m及以上方可适用。
[0020]本技术对盾构隧道矿山法联络通道而言,具有结构占用净空小、疏散空间大、线间距对防火门道数制约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的盾构隧道矿山法联络通道接驳结构平剖面图;
[0022]图2为现有的盾构隧道矿山法联络通道接驳结构纵剖面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盾构隧道矿山法联络通道接驳结构平剖面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盾构隧道矿山法联络通道接驳结构纵剖面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接驳结构连接构造平剖面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的接驳结构连接构造纵剖面图。
[0027]图中:1

盾构隧道,2

盾构管片,3

端墙,4

洞口框架圈梁,5

防火隔墙,6

防火门,7

疏散平台,8

初期支护,9

壁外植筋,10

环向植筋,11

预埋注浆管,12

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
[0029]如图3

6所示,本技术一种小间距盾构隧道矿山法联络通道接驳结构,包括设置于两个上下行区间盾构隧道1之间的联络通道内的盾构管片2,所述盾构管片2两端的延伸段端墙3与盾构隧道1外壁外置固定连接。
[0030]所述端墙3与盾构隧道1内的疏散平台7连接。
[0031]所述端墙3与盾构隧道1外壁之间设置壁外植筋9。
[0032]所述盾构隧道1与联络通道连接处开口设置洞口框架圈梁4,所述端墙3与洞口框架圈梁4之间设置环向的植筋10。
[0033]所述端墙3与壁外植筋9之间设有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12。
[0034]所述盾构管片2内壁设有一道或多道防火隔墙5,所述防火隔墙5上设有用于开启
和关闭联络通道的防火门6。
[0035]所述盾构管片2外壁为初期支护8。
[0036]两个上下行区间盾构隧道1之间净间距为L,其中,2.9m≦L<3.7m。
[0037]本技术施工过程:
[0038]步骤一:盾构隧道1施工阶段预先在联络通道位置设置盾构管片2,在联络通道施工前对周围地层采取超前注浆、人工地层冻结、降水加固,将盾构管片2开口,进行联络通道矿山法开挖并进行初期支护;
[0039]步骤二:待联络通道洞通并施作完初期支护后,对联络通道与盾构隧道接驳区段进行扩挖,挖出外置端墙3及其初期支护所占空间,扩挖区域重新进行施作初期支护;
[0040]步骤三:在联络通道与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间距盾构隧道矿山法联络通道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两个上下行区间盾构隧道(1)之间的联络通道内的盾构管片(2),所述盾构管片(2)两端的延伸段端墙(3)与盾构隧道(1)外壁外置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间距盾构隧道矿山法联络通道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3)与盾构隧道(1)内的疏散平台(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间距盾构隧道矿山法联络通道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3)与盾构隧道(1)外壁之间设置壁外植筋(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间距盾构隧道矿山法联络通道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隧道(1)与联络通道连接处开口设置洞口框架圈梁(4),所述端墙(3)与洞口框架圈梁(4)之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冯东阳陈荣郭晓刚朱敏罗欣宇李立国张勇彭朋龙敏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