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盾构隧道综合接地配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64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铁路盾构隧道综合接地配套结构,选择轨下结构内固有的结构钢筋形成轨下结构接地网络,与轨下结构之外的接地结构设施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点通体并引接至隧道外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了轨下结构内固有钢筋形成接地网络,耐久性好且接地效果有益。耐久性好且接地效果有益。耐久性好且接地效果有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盾构隧道综合接地配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铁路盾构隧道综合接地配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铁路隧道多采用新奥法施做,但近年来盾构法因其安全性好、掘进速度快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铁路隧道建设中。
[0003]由于盾构法与新奥法的明显区别,盾构隧道不能利用锚杆、钢架、格栅等作为接地极,因此铁路盾构隧道综合接地配套的结构形式是一个新的技术问题。
[0004]现有的铁路盾构隧道综合接地配套结构形式,采用管片螺栓、管片螺栓连接钢筋、引接钢筋、电缆槽侧壁纵向接地钢筋以及接地端子共同组成电通体并与接地体相连,从而达到接地效果。但该方法需采额外增设管片螺栓连接钢筋将外露部分的管片连接螺栓与引接钢筋进行焊接,施工难度大,且螺栓连接钢筋及管片螺栓于运营期间长期暴露于空气中,锈蚀后钢筋及螺栓导电率下降,接地效果难以保障、接地系统失效率高。
[0005]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方法需采额外增设管片螺栓连接钢筋将外露部分的管片连接螺栓与引接钢筋进行焊接,施工难度大,且螺栓连接钢筋及管片螺栓于运营期间长期暴露于空气中,锈蚀后钢筋及螺栓导电率下降,接地效果难以保障、接地系统失效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铁路盾构隧道综合接地配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利用轨下结构内固有钢筋形成接地网络,耐久性好且接地效果有益。
[0007]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铁路盾构隧道综合接地配套结构,选择轨下结构内固有的结构钢筋形成轨下结构接地网络,与轨下结构(4)之外的接地结构设施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点通体并引接至隧道外接地。
[0009]其中,轨下结构(4)之外的接地结构设施包括通信电缆槽侧壁上布设的电缆槽侧壁纵向接地钢筋、以及通信电缆槽内底部布设的贯通地线、接地端子、以及引接钢筋,所述引接钢筋将接线端子、电缆槽侧壁纵向接地钢筋和贯通地线连接成完整的电通路。
[0010]进一步,所述电缆槽侧壁纵向接地钢筋每延伸一段距离截断一次;所述贯通地线敷设于通信电缆槽底部并引接至隧道外接地,同时进行砂防护;所述引接钢筋为A16引接钢筋。
[0011]进一步,所述的接地端子由电缆槽侧壁接地端子及电缆槽底部接地端子构成;电缆槽侧壁接地端子按一定间距布设于通信电缆槽侧壁上,用于为隧道内用电设备提供接地端口;电缆槽底部接地端子按一定间距布设于通信电缆槽底部,用于为引接钢筋提供与贯
通地线相接的连接端口。
[0012]进一步,所述电缆槽侧壁纵向接地钢筋外缘距钢筋混凝土外表面不小于30mm,每50

200m截断一次;所述接地端子每隔50

100m设置一处。
[0013]其中,轨下结构接地网络由轨下结构内的轨下结构纵向接地钢筋及轨下结构环向接地钢筋组成,轨下结构纵向接地钢筋按一定间距选取自轨下结构纵向结构钢筋,轨下结构环向接地钢筋按一定间距选取自轨下结构环向结构钢筋;轨下结构具有多个结构块,每个结构块内各自具有轨下结构纵向接地钢筋及轨下结构环向接地钢筋;相邻结构块间的钢筋、以及结构块内的轨下结构纵向接地钢筋和轨下结构环向接地钢筋均采用钢筋套筒连接或焊接连接形成电通路。
[0014]其中,所述接地配套结构电阻不大于1欧姆。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实施方便、除贯通地线及接地端子外其他接地材料皆埋置于混凝土结构内不易腐蚀、接地材料均取自结构固有钢筋、无需额外增设专用材料,从而达到加快工程进度、减少工程投入、增加接地系统耐久性、降低其失效率并保证良好的接地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综合接地配套结构一种实例的横断面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综合接地配套结构一种实例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右下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9]其中:1、盾构管片;2、隧道中线;3、线路中线;4、轨下结构;5、通信电缆槽; 6、轨下结构纵向接地钢筋;7、轨下结构环向接地钢筋;8、电缆槽侧壁接地端子;9、电缆槽底部接地端子;10、电缆槽侧壁纵向接地钢筋;11、贯通地线;12、引接钢筋; 13、钢筋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铁路盾构隧道综合接地配套结构,由轨下结构4内布设的轨下结构接地网络、通信电缆槽5内布设的电缆槽侧壁纵向接地钢筋10、贯通地线 11、引接钢筋12以及接地端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点通体并引接至隧道外接地。其中电缆槽侧壁纵向接地钢筋10每延伸一段距离截断一次,如每100m截断一次,其作用是将该段隧道内产生的短路电流消散在其所在的管片范围内,如50环内的管片范围内,减少对其他管片的影响。
[0022]轨下结构接地网络由轨下结构纵向接地钢筋6及轨下结构环向接地钢筋7组成。轨下结构纵向接地钢筋6按一定间距选取自轨下结构纵向结构钢筋。轨下结构环向接地钢筋7按一定间距选取自轨下结构环向结构钢筋,接地用钢筋均为结构自有,无需额外增设。轨下结构4可以具有多个结构块,如本实施例图中轨下结构4分为三个结构块,分别由一个中箱涵和两侧的两个边箱涵浇筑而成,每个结构块内各自具有轨下结构纵向接地钢筋6及轨下
结构环向接地钢筋7。相邻结构块间的钢筋、以及结构块内的钢筋均可以采用钢筋套筒13连接或焊接连接形成电通路。
[0023]所述的贯通地线11敷设于通信电缆槽5底部并进行砂防护并引接至隧道外接地。
[0024]所述的接地端子由电缆槽侧壁接地端子8及电缆槽底部接地端子9构成。电缆槽侧壁接地端子8按一定间距布设于通信电缆槽5侧壁内,其作用是可以作为与隧道内用电设备相接的接地端口,从而将隧道内用电设备的短路电流引出。电缆槽底部接地端子9 按一定间距布设于通信电缆槽底部,其作用是可以作为引接钢筋12与贯通地线11相接的连接端口,从而使轨下结构接地网络中的电流经由接地端子9引入贯通地线11实现引出隧道外接地。
[0025]引接钢筋12沿隧道纵向按一定间距布设,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轨下结构接地钢筋6、 7、电缆槽侧壁纵向接地钢筋10、贯通地线11以及接地端子8、9连接牢固,形成一个完整电通体,其后通过贯通地线11引接至隧道外接地。
[0026]本技术实施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27]首先在轨下结构预制中箱涵中按照一定间距选取轨下结构纵向接地钢筋6及轨下结构环向接地钢筋7,钢筋间采用钢筋套筒13连接或焊接连接形成电通路。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盾构隧道综合接地配套结构,其特征在于,选择轨下结构(4)内固有的结构钢筋形成轨下结构接地网络,与轨下结构(4)之外的接地结构设施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点通体并引接至隧道外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盾构隧道综合接地配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轨下结构(4)之外的接地结构设施包括通信电缆槽(5)侧壁上布设的电缆槽侧壁纵向接地钢筋(10)、以及通信电缆槽(5)内底部布设的贯通地线(11)、接地端子、以及引接钢筋(12),所述引接钢筋(12)将接线端子、电缆槽侧壁纵向接地钢筋(10)和贯通地线(11)连接成完整的电通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盾构隧道综合接地配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槽侧壁纵向接地钢筋(10)每延伸一段距离截断一次;所述贯通地线(11)敷设于通信电缆槽(5)底部并引接至隧道外接地,同时进行砂防护;所述引接钢筋(12)为A16引接钢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盾构隧道综合接地配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地端子由电缆槽侧壁接地端子(8)及电缆槽底部接地端子(9)构成;电缆槽侧壁接地端子(8)按一定间距布设于通信电缆槽(5)侧壁内,用于为隧道内用电设备提供接地端口;电缆槽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伟韩华轩苗壮席博阳孟庆余霍飞曾青吴强韩璐李岩巍刘超朱双燕王朋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