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通增亮黄色背面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214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普通增亮黄色背面保护膜,包括:表层,所述表层为嵌段聚丙烯膜;芯层,所述芯层为均聚聚丙烯和线性聚乙烯共混膜;粘层,所述粘层为茂金属聚烯烃和聚烯烃弹性体共混层;所述表层、所述芯层与所述粘层依次层叠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普通增亮黄色背面保护膜耐候性好,粘着力较高粘贴后不易脱落,保护性好,晶点少,不影响美观。不影响美观。不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通增亮黄色背面保护膜


[0001]本技术属于保护膜
,具体涉及一种普通增亮黄色背面保护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用的增亮保护膜粘着力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分离脱落,从而失去保护作用,另外,增亮保护膜成品中的晶点较多,造成成品的品质较差。
[000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粘着力较高,晶点少的普通增亮黄色背面保护膜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粘着力较高,晶点少的普通增亮黄色背面保护膜。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普通增亮黄色背面保护膜,包括:
[0006]表层,所述表层为嵌段聚丙烯膜;
[0007]芯层,所述芯层为均聚聚丙烯和线性聚乙烯共混膜;
[0008]粘层,所述粘层为茂金属聚烯烃和聚烯烃弹性体共混层;
[0009]所述表层、所述芯层与所述粘层依次层叠连接。
[0010]所述芯层为黄色的均聚聚丙烯和线性聚乙烯共混膜。
[0011]所述芯层的厚度为30~50μm。
[0012]所述表层的厚度为5~10μm。
[0013]所述粘层的厚度为8~12μm。
[0014]所述表层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为一边与所述表层端部相等的等腰三角形膜。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普通增亮黄色背面保护膜耐候性好,粘着力较高粘贴后不易脱落,保护性好,晶点少,不影响美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中普通增亮黄色背面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0]如图1和2所示,表层3,所述表层3为嵌段聚丙烯膜;芯层1,所述芯层1为均聚聚丙烯和线性聚乙烯共混膜;粘层2,所述粘层2为茂金属聚烯烃和聚烯烃弹性体共混层;所述表层3、所述芯层1与所述粘层2依次层叠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芯层1、粘层2、表层3的原料分别
熔融后加入三层挤出流延制成保护膜,该保护膜经测定,耐候性好,粘着力较高粘贴后不易脱落,保护性好,晶点少,不影响美观。
[0021]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均聚聚丙烯和线性聚乙烯共混膜具体的制备方法,均聚聚丙烯和线性聚乙烯共混膜采用均聚聚丙烯与线性聚乙烯混合后熔融挤出流延而成,其中按质量份数计均聚聚丙烯的含量为50~80份,线性聚乙烯30~50份,更为具体的,均聚聚丙烯的含量为50份、线性聚乙烯30份,均聚聚丙烯的含量为80份、线性聚乙烯50份或者均聚聚丙烯的含量为65份,线性聚乙烯40份;均聚聚丙烯的分子量为5~10万,其密度为0.89~0.92g/cm3,在230℃、2.16kg压力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5~10g/10min;线性聚乙烯,在190℃、2.16kg压力条件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其密度为0.90~0.95g/cm3;
[0022]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嵌段聚丙烯膜具体的制备方法,表层3完全由嵌段聚丙烯组成,表层3采用嵌段聚丙烯熔融挤出流延而成,嵌段聚丙烯的分子量为10~50万,其密度为0.90~0.95g/cm3,在190℃、2.16kg压力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3~8g/10min。
[0023]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茂金属聚烯烃和聚烯烃弹性体共混层的制备方法,茂金属聚烯烃和聚烯烃弹性体共混层由茂金属聚烯烃和聚烯烃弹性体混合后熔融挤出流延而成,按质量份数计,其中具有50~80份茂金属聚烯烃及20~50份聚烯烃弹性体,更为具体的,可以是50份茂金属聚烯烃及20份聚烯烃弹性体,80份茂金属聚烯烃及50份烯烃弹性体或者65份茂金属聚烯烃及35份聚烯烃弹性体;茂金属聚烯烃密度为0.89~0.90g/cm3,在190℃、2.16kg压力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5~8g/10min;聚烯烃弹性体为聚丁烯与烯烃的加氢无规共聚物,熔融指数为3~10g/10min,密度为0.83~0.90g/cm3。
[0024]进一步的,所述芯层1为黄色的均聚聚丙烯和线性聚乙烯共混膜,其中按质量份数计均聚聚丙烯的含量为50~80份,线性聚乙烯30~50份,黄色母3~10份;更为具体的均聚聚丙烯的含量为50份、线性聚乙烯30份、黄色母3份,均聚聚丙烯的含量为80份、线性聚乙烯50份、黄色母10份或者均聚聚丙烯的含量为65份、线性聚乙烯40份、黄色母6.5份;黄色母,密度为0.92

1.04g/cm3,色粉含量在50%,色号是GSB05

1426

2001 49 Y07中黄。
[0025]作为保护膜更为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芯层的厚度为30~50μm;所述表层的厚度为5~10μm;所述粘层的厚度为8~12μm。
[0026]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护膜采用三层挤出流延而成,冷却成型的膜切去薄膜的废边、收卷,即可得到上述保护膜,其中三层挤出机的进料口至模头的温度依次设置为150℃、190℃、220℃、220℃、220℃、220℃。
[0027]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护膜经测定其物理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0028]表1
[0029][0030]另外,为了在使用时便于剥离保护膜,如图1和3所示,所述表层3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延伸部301,延伸部301与表层3为一体结构,所述延伸部301为一边与所述表层端部相等的等腰三角形膜,通过延伸部301便于拉动表层3带动保护膜从物体上脱离,便于去除保护膜。
[003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通增亮黄色背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层,所述表层为嵌段聚丙烯膜;芯层,所述芯层为黄色的均聚聚丙烯和线性聚乙烯共混膜;粘层,所述粘层为茂金属聚烯烃和聚烯烃弹性体共混层;所述表层、所述芯层与所述粘层依次层叠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通增亮黄色背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的厚度为30~50μm。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伟铭朱文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长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