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通增亮matt面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21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普通增亮matt面保护膜,包括第一薄膜层、第二薄膜层、粘和层,所述第一薄膜层为嵌段聚丙烯制层,所述第二薄膜层为均聚聚丙烯和线性聚乙烯共混制层,所述粘和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保护膜产品粘着力低,晶点多的问题,避免了客户为满足产品要求从日本进口产品的问题,降低了增亮膜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使产品能够满足客户要求和市场需求。户要求和市场需求。户要求和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通增亮matt面保护膜


[0001]本技术涉及基材光学保护膜
,具体是一种普通增亮matt面保护膜。

技术介绍

[0002]增亮matt面保护膜属于PE保护膜,产品主要适用于各种塑料板材,片材(PET/PP/PS/PVC/PMMA/ABS/PC),铝塑板,塑胶镜片版,有机玻璃,装饰板以及铝型材,塑钢型材,不锈钢片,高光注塑,阳光板,耐力板及其它塑料材质的片材,板材等,使其所保护的产品在运输、加工、冲压、成型和存储过程中免遭污染、刮伤、损害和粘上灰尘,保持原有的表面干洁,能够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该产品无需涂胶可直接粘贴与其所保护的物体表面,不易破裂,不易脱落,不易变形,起到良好保护作用。
[0003]在基材光学保护膜领域,本行业大多相关或类似产品存在这样的问题:国内大多产品贴合增亮膜matt面贴不住,耐候性差易造成产品粘度变化大,增黏过大;晶点多,易造成压伤保护膜品质的情况发生;从日本进口产品价格高,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保护膜粘着力低,耐候性差,晶点多的问题,避免国内市场大多产品从日本进口的问题,降低增亮膜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从而满足客户需求。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增亮matt面保护膜,包括第一薄膜层、第二薄膜层和粘和层,所述第一薄膜层为嵌段聚丙烯制层,所述第二薄膜层为均聚聚丙烯和线性聚乙烯共混制层,所述粘和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层。所述第一薄膜层、第二薄膜层和粘和层的整体厚度为40~60μm,所述第一薄膜层厚度为5~10μm,占整体厚度的10~20%。所述第二薄膜层的厚度为30~50μm,占整体厚度的60~80%。所述粘和层厚度为8~12μm,占整体厚度的10~20%。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薄膜层为嵌段聚丙烯制层,嵌段聚丙烯制层使增亮膜外表面具备耐冲击,耐拉伸的能力;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薄膜层为均聚聚丙烯和线性聚乙烯共混制层,聚聚丙烯和线性聚乙烯共混制层能耐湿、耐寒、耐热、耐酸、碱、盐及多种化学物质,具备抗腐能力。
[0009]进一步的,所述粘合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层,聚甲丙烯酸制层具备良好的耐候性和化学稳定性。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薄膜层、第二薄膜层和粘和层相互之间进行密实、平整的挤接连接,整体厚度均匀、各层的厚度均匀且外表平滑。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益效果为:
[0012]1.本技术中均聚聚丙烯和线性聚乙烯共混制层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层的设计,使保护膜整体具备良好的耐候性,进而使保护膜在不同的环境里温度稳定,粘度稳定,能贴合住其所保护的产品,较之现有市场大多的相关或类似产品的粘度较高。
[0013]2.本技术中第一薄膜层、第二薄膜层和粘和层相互之间进行挤接连接,整体
密实、平整、晶点较少,避免了因晶点较多造成的压伤保护膜品质的情况发生。
[0014]3.本技术的三层结构各层厚度所占比例的设计,能使各层的不同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增亮膜对其所保护的产品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局部放大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图中标记为:1、第一薄膜层;2、第二薄膜层:3、粘和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实施例:参阅图1

2所示,一种增亮matt面保护膜,包括第一薄膜层1、第二薄膜层2、粘和层3,所述第一薄膜层1为嵌段聚丙烯制层,所述第二薄膜层2为均聚聚丙烯和线性聚乙烯共混制层,所述粘和层为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层。所述第一薄膜层1、第二薄膜层2和粘和层3相互之间进行密实、平整的挤接连接,整体厚度均匀、各层的厚度均匀且外表平滑。所述增亮膜在制备时,在无尘车间应用三层挤出机进行生产,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厚度测试仪等设备对薄膜厚度进行在线跟踪检测,使薄膜同时具有厚度均匀、洁净度高、无杂质、外表平滑等特性,达到低晶点的目的。
[0021]所述增亮膜的制备,其步骤为:
[0022]S1:挤出机的进料口至模头的温度依次设置为160℃、200℃、230℃、230℃、230℃、230℃,230℃;
[0023]S2:熔融挤出:将第一薄膜层1、第二薄膜层2、粘和层3的原料分层熔融一齐挤出;
[0024]S3:在螺杆出口处加装高效过滤器,将原料过滤后流延至挤出机的模头部位;
[0025]S4:流延辊温度控制在30℃,线速度控制在50m/min;
[0026]S5:口模流延:熔融后的原料由模头的口模流延至冷却辊上,冷却成型;
[0027]S6:修边、收卷:切去薄膜的废边、卷取,中卷时控制收卷张力为150

300M/N,得到所述的增亮膜。
[0028]作为第一薄膜层1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薄膜层1全部采用嵌段聚丙烯制成,嵌段聚丙烯的分子量为10~50万,其密度为0.90~0.95g/cm3,在温度190℃、压力2.16kg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3~8g/10min,嵌段聚丙烯制层使增亮膜外表面具备耐冲击,耐拉伸的能力。
[0029]作为第二薄膜层2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二薄膜层2中均聚聚丙烯的含量为50~80%,线性聚乙烯含量30%

50%,其中,均聚聚丙烯的分子量为5~10万,其密度为0.89~0.92g/cm3,在温度230℃、压力2.16kg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5~10g/10min;线性聚乙烯,在温度190℃、压力2.16kg条件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其密度为0.90~0.95g/cm3,均聚聚丙烯和线性聚乙烯共混制层能耐湿、耐寒、耐热、耐酸、碱、盐及多种化学物质,具备抗腐
能力。
[0030]作为粘合层3的一些实施方式,粘和层3采用两至三种不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比例的共聚物制成,每种共聚物的肖氏硬度在20

50HA,100%的伸长模量在1

8Map,拉伸强度在20

30Mpa,伸长率在300

500%,其中,每种共聚物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比例优选在20

50%,聚甲丙烯酸制层具备良好的耐候性和化学稳定性。
[0031]作为第一薄膜层1更为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薄膜层1的厚度为5~10μm。
[0032]作为第二薄膜层2更为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薄膜层2的厚度为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通增亮matt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薄膜层(1)、第二薄膜层(2)、粘和层(3),所述第一薄膜层(1)为嵌段聚丙烯制层,所述第二薄膜层(2)为均聚聚丙烯和线性聚乙烯共混制层,所述粘和层(3)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通增亮matt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层(1)、第二薄膜层(2)和粘和层(3)的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伟铭朱文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长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