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膜自动接换料带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950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膜自动接换料带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S1、拉带;S2、压带及切带;S3、收取余带;S4、合并及移带;S5、取一侧胶纸;S6、贴一侧胶纸;S7、取另一侧胶纸;S8、贴另一侧胶纸;S9、复位及进入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生产带及备料带同步切断及余带回收实现生产带的用料端与备料带的供料端自动对接,采用真空吸附作为固定方式,通过四个吸座的交替顺序吸附实现了对接后料带两侧的自动贴胶纸,实现了将生产带自动高效接入备料带,极大地缩短了隔膜换料耗时,避免了因隔膜换料导致整线停机待机情况,有效地提升了整线产能。有效地提升了整线产能。有效地提升了整线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膜自动接换料带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指一种隔膜自动接换料带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Lithium battery是指电化学体系中含有锂包括金属锂、锂合金和锂离子、锂聚合物的电池。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池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的电池,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
[0003]锂离子电池的电芯一般由正负极片交错叠合后形成,在电芯制造过程中首先需要先将单片的正负极片制造完成。然后在叠片平台上将正负极片交错叠合形成电芯,在正负极片交错叠片过程中需要在正负极片之间插入具有绝缘隔离作用的隔膜。在实际极片叠片覆膜过程中,一般是在叠片平台上叠完一层极片后再将一层隔膜覆盖在该极片上,不断交替循环直至完成电芯叠片。隔膜来料状态一般为带状结构,带状结构的隔膜从料卷上拉出后需要来回覆盖在叠片平台上放置的极片上,完成覆膜。在电芯隔膜的覆膜过程中,通过覆膜装置夹紧隔膜的外端后,将隔膜从料卷上拉出并来回覆盖在叠片平台上放置的极片上。
[0004]在锂电池自动化生产线中为保证整条产线持续正常运转,不出现停待机情况,需要隔膜持续供料,为保证隔膜持续供料,需要采用多个隔膜料卷,同时,当一卷隔膜用完后,需要将另一卷绕隔膜的料卷接入产线,在取空料卷、接入新料卷过程中导致隔膜无法正常持续供料,使整条产线出现待机停机状态,影响整线生产产能。因此,要实现多料卷隔膜供料,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为多个料卷之间接换料自动衔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生产带及备料带同步切断及余带回收实现生产带的用料端与备料带的供料端自动对接,采用真空吸附作为固定方式,通过四个吸座的交替顺序吸附实现了对接后料带两侧的自动贴胶纸,实现了将生产带自动高效接入备料带,极大地缩短了隔膜换料耗时,避免了因隔膜换料导致整线停机待机情况,有效地提升了整线产能的隔膜自动接换料带工艺。
[0006]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隔膜自动接换料带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S1、拉带:人工将两卷料带分别拉出,其中生产带由上而下,备料带由下而上,分别竖直穿过两组接换料组件之间;S2、压带及切带:步骤S1中的生产带及备料带分别经两侧的辊轴压紧后,两组接换料组件从两侧靠近两者,其中一个接换料组件将两料带水平切断,且生产带的上下两带体经第一接换料组件的第一吸座和第二吸座真空吸附固定,备料带的上下两带体经第二接换料组件的第三吸座和第四吸座真空吸附固定;
S3、收取余带:步骤S2中切带完成后,两接换料组件分别向外侧移开,的第二吸座及第三吸座分别松开其上吸附的带体,生产带的下部带体及备料带的上部带体被收取;S4、合并及移带:步骤S3中余带收取后,两接换料组件合并,第一吸座及第三吸座,第二吸座及第四吸座分别从两侧压紧生产带及备料带后,第一吸座松开生产带,第三吸座吸附生产带,使生产带及备料带转移至第二接换料组件上;S5、取一侧胶纸:步骤S4中的生产带转移后,第一接换料组件上升,从上方的胶辊上吸取胶纸;S6、贴一侧胶纸:步骤S5中的第一接换料组件的顶部吸座吸取胶纸后,顺时针旋转90
°
,并靠近生产带及备料带,将胶纸贴附至生产带及备料带的一侧壁上后,第二接换料组件向外移开;S7、取另一侧胶纸:步骤S6中第二接换料组件上升,并从上方的胶辊上吸取胶纸;S8、贴另一侧胶纸:步骤S7中的第二接换料组件吸取胶纸后逆时针旋转90
°
,并靠近生产带及备料带,将胶纸贴附至生产带及备料的另一侧壁上;S9、复位及进入生产:步骤S8中两侧胶纸贴附后,两组接换料组件移开复位,生产带及备料带连接一体进入生产。
[0007]优选的,所述的步骤S1中接换料组件包括第一接换料组件及第二接换料组件,第一接换料组件和第二接换料组件左右间隔设置,生产带及备料带从两者之间的间隙空间竖直穿过,其中生产带位于左侧,备料带位于右侧。
[0008]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接换料组件包括第一座体、转轴、吸胶座、第一吸座及第二吸座;其中,上述第一座体为块状结构,转轴插设在第一座体内,并通过外部动力机构连接,以便驱动第一座体旋转;上述第一吸座及第二吸座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座体的右侧壁上;上述吸胶座水平设置在第一座体的顶部,吸胶座的表面布设真空吸孔,以便吸附胶纸。
[0009]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接换料组件包括第二座体、转轴、吸胶座、第三吸座、第四吸座、弹簧连接柱及切刀,其中,上述第二座体的内部插设转轴,转轴通过外部动力机构连接,以便驱动第二座体旋转;上述吸胶座水平设置在第二座体的顶部,吸胶座的表面布设有真空吸孔,以便吸附胶纸。
[0010]优选的,所述的弹簧连接柱包括二根,两弹簧连接柱垂直设置在第二座体的左侧壁上;上述第三吸座及第四吸座分别设置在两弹簧连接柱上,且分别于第一吸座及第二吸座左右对应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的切刀垂直设置在第二座体的左侧壁上,且位于第三吸座及第四吸座之间;自然状态下,第三吸座及第四吸座经弹簧连接柱支撑,切刀的刀头向右方缩入第三吸座及第四吸座的左侧壁右方,第三吸座及第四吸座分别与第一吸座和第二吸座左右压紧生产带和备料带时,弹簧连接柱压缩,切刀露出将生产带和备料带切断。
[0012]优选的,所述的生产带和备料带经张紧辊张紧。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通过生产带及备料带同步切断及余带回收实现生产带的用料端与备料带的供料端自动对接,采用真空吸附作为固定方式,通过四个吸座的交替顺序吸附实现了对接后料带两侧的自动贴胶纸,实现了将生产带自动高效接入备料带,极大地缩短了隔膜换料耗时,避免了因隔膜换料导致整线
停机待机情况,有效地提升了整线产能的隔膜自动接换料带工艺。
[0014]本专利技术针对电芯自动化产线中多卷隔膜供料时的物料自动衔接问题进行研发设计。在不同隔膜料卷的自动衔接过程中,生产带的一端与自动化产线的用料端连接,另一端固定在隔膜料卷上;备料带的一端处于自由状态,另一端固定在隔膜料卷上;通过本专利技术,将生产带的用料端与备料带的自由端连接,形成新的生产带,自动接入电芯生产线的同时,空料卷可进行重新上料卷,不影响整线运转。为实现上述工艺需求,本专利技术独创性地设计有左右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接换料组件和第二接换料组件,生产带及备料带从两者之间的间隙空间竖直穿过,其中生产带位于左侧,生产带的用料端在上方,卷轮端在下方;备料带位于右侧,备料带的卷轮端在下方,自由端在上方。第一接换料组件及第二接换料组件分别以可转动设置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作为承载结构,两座体靠近间隙空间的侧壁上分别上下间隔地设有第一吸座、第二吸座和第三吸座、第四吸座,四个吸座靠近间隙空间的侧壁上布设有真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膜自动接换料带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S1、拉带:人工将两卷料带分别拉出,其中生产带由上而下,备料带由下而上,分别竖直穿过两组接换料组件之间;S2、压带及切带:步骤S1中的生产带及备料带分别经两侧的辊轴压紧后,两组接换料组件从两侧靠近两者,其中一个接换料组件将两料带水平切断,且生产带的上下两带体经第一接换料组件的第一吸座和第二吸座真空吸附固定,备料带的上下两带体经第二接换料组件的第三吸座和第四吸座真空吸附固定;S3、收取余带:步骤S2中切带完成后,两接换料组件分别向外侧移开,第二吸座及第三吸座分别松开其上吸附的带体,生产带的下部带体及备料带的上部带体被收取;S4、合并及移带:步骤S3中余带收取后,两接换料组件合并,第一吸座及第三吸座,第二吸座及第四吸座分别从两侧压紧生产带及备料带后,第一吸座松开生产带,第三吸座吸附生产带,使生产带及备料带转移至第二接换料组件上;S5、取一侧胶纸:步骤S4中的生产带转移后,第一接换料组件上升,从上方的胶辊上吸取胶纸;S6、贴一侧胶纸:步骤S5中的第一接换料组件的顶部吸座吸取胶纸后,顺时针旋转90
°
,并靠近生产带及备料带,将胶纸贴附至生产带及备料带的一侧壁上后,第二接换料组件向外移开;S7、取另一侧胶纸:步骤S6中第二接换料组件上升,并从上方的胶辊上吸取胶纸;S8、贴另一侧胶纸:步骤S7中的第二接换料组件吸取胶纸后逆时针旋转90
°
,并靠近生产带及备料带,将胶纸贴附至生产带及备料的另一侧壁上;S9、复位及进入生产:步骤S8中两侧胶纸贴附后,两组接换料组件移开复位,生产带及备料带连接一体进入生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自动接换料带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中接换料组件包括第一接换料组件及第二接换料组件,第一接换料组件和第二接换料组件左右间隔设置,生产带及备料带从两者之间的间隙空间竖直穿过,其中生产带位于左侧,备料带位于右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贤文彭强宾兴徐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