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沟槽型SiCMOSFET元胞结构、器件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894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沟槽型SiC MOSFET元胞结构、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包括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沟槽型SiC MOSFET元胞结构、器件及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晶体管电子器件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双沟槽型SiC MOSFET元胞结构、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化硅(SiC)是一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是硅(Si)这种第一代半导体材料的3倍,临界击穿电场强度是Si的10倍,电子饱和漂移速率是Si的2倍,热导率是Si的3倍,这使得SiC功率半导体器件,特别是SiC MOSFET,具有高温、高压、高频、高效等显著性能优势,在电力电子系统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0003]SiC MOSFET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在SiC/SiO2界面处存在界面态和陷阱电荷对电子的散射效应,导致沟道迁移率较低,导通电阻较大。对此,采用沟槽型SiC MOSFET结构可以消除平面型SiC MOSFET结构的JFET区域电阻,并可以在另一晶向提高沟道迁移率,还可以减小元胞尺寸、增大元胞密度,共同促进导通电阻减小。但沟槽型SiC MOSFET结构的栅极沟槽底部存在电场集中效应,导致临界击穿电压降低,栅介质层存在可靠性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沟槽型SiC MOSFET元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
++
型SiC衬底(101)、N

型SiC漂移层(102)、P型基区(107)和N
+
型源区(108),上述N

型SiC漂移层(102)位于上述N
++
型SiC衬底(101)上方,其中上述N

型SiC漂移层(102)中具有源极沟槽和栅极沟槽,所述源极沟槽底部具有N型空穴阻挡层(103)和源极P
+
型屏蔽层(105),所述N型空穴阻挡层(103)位于所述源极P
+
型屏蔽层(105)下方和外侧,包围所述源极P
+
型屏蔽层(105);所述栅极沟槽底部具有N型电流传导层(104)和栅极P
+
型屏蔽层(106),所述N型电流传导层(104)位于所述栅极P
+
型屏蔽层(106)的下方和外侧,包围所述栅极P
+
型屏蔽层(106);在所述栅极沟槽中具有栅介质层(113)和栅电极(109);所述P型基区(107)和所述N
+
型源区(108)位于所述源极沟槽和所述栅极沟槽之间的所述N

型SiC漂移层(102)上,并自下而上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沟槽型SiC MOSFET元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电流传导层(104)的掺杂浓度高于所述N

型SiC漂移层(1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沟槽型SiC MOSFET元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电流传导层(104)和N型空穴阻挡层(103)的掺杂浓度至少是所述N

型SiC漂移层(102)的掺杂浓度的5倍,比所述栅极P
+
型屏蔽层(106)和源极P
+
型屏蔽层(105)的掺杂浓度至少小一个数量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沟槽型SiC MOSFET元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沟槽和所述源极沟槽具有相同深度,深度为1

2微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沟槽型SiC MOSFET元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空穴阻挡层(103)和N型电流传导层(104)具有相同的宽度和掺杂浓度,并且二者宽度之和小于所述P型基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渊马鸿铭王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昕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