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88756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包括:将含氟聚合物、锂盐、纳米陶瓷材料、有机碱金属化物、有机溶剂按照质量比例100:1~200:1~100:0.001~10:100~10000,以5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过去150年来,从1850年代的铅酸电池、1890年代的镍镉电池和1960年代的镍金属氢化物电池到今天的锂离子电池,整体电池技术进步主要推动了能量密度的提高。在当前的锂离子电池时代,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高速增长,人们对更高能量密度、更安全电池性能和更长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的需求不断增长。
[0003]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热失控事故的频繁发生,迫切需要更安全的锂离子电池。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诞生。
[0004]复合固态电解质有着优于塑性电解质、橡胶电解质和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质,理论室温离子电导率可以达到10
‑4S/cm以上,而且具有优异的化学和机械性能。
[0005]业内针对复合固态电解质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0006]范丽珍课题组通过粉体支撑压片

塑晶浸渍法,制备了聚四氟乙烯PTFE、陶瓷材料Li
6.75
La3Zr
1.75
Ta
0.25
O
12
以及含有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的丁二腈的复合固态电电解质,其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了1.2
×
10
‑4S cm
‑1。(Taoli Jiang,Pingge He,Guoxu Wang,Yang Shen,Ce

Wen Nan,and Li

Zhen Fan,Solvent

Free Synthesis of Thin,Flexible,Nonflammable Garnet

Based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 for All

Solid

State Lithium Batteries.Adv.Energy Mater.2020,1903376,DOI:10.1002/aenm.201903376)。
[0007]Room课题组机械混合涂制聚偏氟乙烯(PVDF)、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TFSI)和陶瓷材料Li
6.4
La3Zr
1.4
Ta
0.6
O
12
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室温锂离子电导率最高达到2.4
×
10
‑4S cm
‑1(S.Zhang,Z.Li,Y.Guo,L.Cai,P.Manikandan,K.Zhao,Y.Li,V.G.Pol,Roomtemperature,high

voltage solid

state lithium battery with composite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with in

situ thermal safety stud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0),doi:https://doi.org/10.1016/j.cej.2020.125996)。
[0008]南策文课题组通过含有孤对电子的氮原子和π电子双键结构的极性溶剂逐渐诱导耦合陶瓷材料Li
6.75
La3Zr
1.75
Ta
0.25
O
12
(LLZTO)、聚偏氟乙烯(PVDF)和锂盐,协同提升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至2.4
×
10
‑4S cm
‑1。(Xue Zhang,Ting Liu,Shuofeng Zhang,Xin Huang,Bingqing Xu,Yuanhua Lin,Ben Xu,LiangLiang Li,CeWen Nan,and Yang Shen,Synergistic Coupling Between Li6.75La3Zr1.75Ta0.25O12 an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Induces High Ionic Conductivity,Mechanical Strength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Solid Composite Electrolytes.J.Am.Chem.Soc.(2017),DOI:10.1021/jacs.7b06364)。
[0009]但是,上述复合固态电解质的方案中都存在锂离子电导率还不够高,依然存在提升空间,以及固态电解质制作流程繁琐周期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选用适当的前驱体材料,采用高能分散处理,达到提高复合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抑制界面相的生成,并减小低界面阻抗的作用,使其更具有安全锂离子电池产业化上的应用价值。
[0011]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含氟聚合物、锂盐、纳米陶瓷材料、有机碱金属化物、有机溶剂按照质量比例100:1~200:1~100:0.001~10:100~10000,以500

50000rpm的速率进行高能分散处理,以高能分散处理后的浆料涂布制膜,并在60

100℃下真空干燥12

72小时,以形成所述复合固态电解质。
[0012]优选的,所述有机碱金属化物具体为有机碱金属锂;在所述高能分散处理过程中,所述含氟聚合物的C

F键在有机碱金属锂的催化作用下脱去

F,生成局域富含π电子双键结构的聚合物和纳米氟化锂,通过所述纳米氟化锂原位修饰纳米陶瓷材料的表面层,同时所述富含π电子双键结构的聚合物、锂盐以及纳米氟化锂原位修饰纳米陶瓷材料协同耦合,用以提高复合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抑制界面相的生成,并减小低界面阻抗。
[0013]优选的,所述含氟氮聚合物包括: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聚偏氟乙烯

六氟异丁烯、聚2

烯丙六氟异丙醇、聚四氟乙烯

全氟(2,2

二甲基)

1,3

二氧杂环戊烯(PTFE

PDD)、全氟(2,2

二甲基)

1,3

二氧杂环戊烯(PDD)、聚全氟甲基异丙基醚中的至少一种。
[0014]优选的,所述锂盐包括:高氯酸锂、四氟硼酸锂、六氟砷酸锂、六氟磷酸锂、双草酸硼酸锂、三氟甲基磺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中的至少一种。
[0015]优选的,所述纳米陶瓷材料包括: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含氟聚合物、锂盐、纳米陶瓷材料、有机碱金属化物、有机溶剂按照质量比例100:1~200:1~100:0.001~10:100~10000,以500

50000rpm的速率进行高能分散处理,以高能分散处理后的浆料涂布制膜,并在60

100℃下真空干燥12

72小时,以形成所述复合固态电解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碱金属化物具体为有机碱金属锂;在所述高能分散处理过程中,所述含氟聚合物的C

F键在有机碱金属锂的催化作用下脱去

F,生成局域富含π电子双键结构的聚合物和纳米氟化锂,通过所述纳米氟化锂原位修饰纳米陶瓷材料的表面层,同时所述富含π电子双键结构的聚合物、锂盐以及纳米氟化锂原位修饰纳米陶瓷材料协同耦合,用以提高复合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抑制界面相的生成,并减小低界面阻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氮聚合物包括: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聚偏氟乙烯

六氟异丁烯、聚2

烯丙六氟异丙醇、聚四氟乙烯

全氟(2,2

二甲基)

1,3

二氧杂环戊烯(PTFE

PDD)、全氟(2,2

二甲基)

1,3

二氧杂环戊烯(PDD)、聚全氟甲基异丙基醚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包括:高氯酸锂、四氟硼酸锂、六氟砷酸锂、六氟磷酸锂、双草酸硼酸锂、三氟甲基磺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陶瓷材料包括: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铝、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钛酸钡、纳米Li
x1
La3M12O
12
、Li
1+x2
Al
x2
M22‑
x2
(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克国葛志浩何华俊马德正
申请(专利权)人: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