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PS模块混凝土框架填充墙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73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EPS模块混凝土框架填充墙施工工艺:包括采用混凝土框架配合支撑装置对填充墙进行施工,所述混凝土框架是位于所述填充墙外部的钢筋框架且与所述填充墙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支撑装置水平放置在地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由于减重块较轻,在混凝土浇筑成型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当注入流速过大时会造成混凝土与减重块之间出现小区域空隙,形成空鼓现象;当注入流速过小时会造成混凝土与减重块之间出现大区域的空隙,形成孔洞现象的问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EPS模块混凝土框架填充墙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填充墙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EPS模块混凝土框架填充墙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框架、框剪和剪力墙结构传统建筑,填充墙作为非受力构件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烧结空心砖砌筑,装配式建筑填充墙实行工业化生产,在构件工厂采用钢筋水泥预制,为减少填充墙重量降低结构荷载,墙体中预埋EPS材质的减重块。
[0003]专利号为CN201910085403.3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EPS模块混凝土框架填充墙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用EPS模块组装形成填充墙模板,并按结构柱截面尺寸预留框架柱位置;步骤二:绑扎框架柱钢筋、并在框架柱钢筋外组装框架柱模板;步骤三:绑扎框架梁钢筋、并在框架梁钢筋外组装框架梁模板;步骤四:首先在填充墙模板内浇筑填充墙混凝土,然后在框架柱模板内浇筑框架柱混凝土,最后在框架梁模板内浇筑框架梁混凝土。
[0004]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减重块较轻,在混凝土浇筑成型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0005]1、当注入流速过大时会造成混凝土与减重块之间出现小区域空隙,形成空鼓现象;
[0006]2、当注入流速过小时会造成混凝土与减重块之间出现大区域的空隙,形成孔洞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采用混凝土分层浇筑可以保证减重块下混凝土厚度,EPS减重块嵌入下层混凝土静置后再浇筑上层混凝土,大块裁剪成两块放置,二次振捣时采用低振频、小振幅、短时长工艺,如此上层混凝土不易进入减重块底部产生很大浮力,有效解决减重块上浮造成的上层钢筋保护层不足且减重块过于靠近面层,从而解决了由于减重块较轻,在混凝土浇筑成型的过程中,会出现当注入流速过大时会造成混凝土与减重块之间出现小区域空隙,形成空鼓现象;反之当注入流速过小时会造成混凝土与减重块之间出现大区域的空隙,形成孔洞现象的问题。
[0008]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EPS模块混凝土框架填充墙施工工艺:采用混凝土框架配合支撑装置对填充墙进行施工,所述混凝土框架是位于所述填充墙外部的钢筋框架且与所述填充墙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支撑装置水平放置在地面上;
[0009]所述混凝土框架包括对所述填充墙起到支撑作用的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以及设置在所述填充墙上的预埋件,所述上层钢筋与所述下层钢筋大小形状相匹配且可拼合为一体,所述预埋件包括若干放置在所述混凝土框架侧面的预埋套筒以及填埋于所述混凝土框架内部的EPS模块,所述预埋套筒为两端通透的筒状结构,所述EPS模块为大小不一的减重泡沫块;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振匀混凝土的振动台,以及水平放置在所述振动台上方的
浇筑模具,所述振动台包括平台以及若干位于所述平台下方且用于支撑所述平台的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对称且有规律的摆放在所述平台四周,所述浇筑模具镶嵌于所述平台上表面且与所述填充墙相匹配。
[0010]作为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0011]步骤一、下层钢筋组装,将所述下层钢筋捆扎好且将若干所述预埋套筒固定在所述下层钢筋侧面,随后将所述下层钢筋定位放入所述浇筑模具中;
[0012]步骤二、下层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浇筑入所述下层钢筋中直至一定高度,同时开启所述振动组件带动所述振动台,利用所述振动台高振频、大振幅、长时长的工艺将混凝土振匀;
[0013]步骤三、放置EPS模块,当下层混凝土振匀时将所述EPS模块按压至固定位置;
[0014]步骤四、上层钢筋安装,安装所述上层钢筋并与所述下层钢筋进行捆扎固定,静置一段时间待下层混凝土失去部分流动性;
[0015]步骤五、上层混凝土浇筑,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混凝土浇筑入上层钢筋中,直至混凝土完全覆盖所述浇筑模具,然后开启所述振动组件带动所述振动台,利用所述振动台的低振频、小振幅、短时长的工艺将上层混凝土振匀,再用振动棒对边角部位进行加强振捣并赶平;
[0016]步骤六、EPS模块埋置深度检查,利用钢板尺检查EPS模块埋置深度,深度不达标准采用顶压方式处理;
[0017]步骤七、收尾工作,静置一段时间后待上层混凝土初凝后进行收光抹面工序,随后将所述浇筑模具撤出,对成型的填充墙进行表面修补后,验收入库。
[0018]作为优选,所述上层钢筋和所述下层钢筋均由钢筋捆扎而成且组成钢筋两端呈90度。
[0019]作为优选,所述下层钢筋浇筑混凝土时,浇筑高度要保持在50mm。
[002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二中,一次振捣时按振频50Hz、振幅2mm、振动时间10S进行振捣。
[0021]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五中,二次振捣时按振频25Hz、振幅1mm、振动时间5S进行初步振捣,随后用振动棒对边角部位进行加强振捣并赶平。
[0022]作为优选,所述EPS模块在嵌入下层混凝土时应根据所述填充墙的规格变化而改变位置。
[0023]作为优选,所述EPS模块的下表面积应该保持在0.3m2以内,下表面积超过0.3m2的减重块需裁为两块。
[0024]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框架在进行若干次浇筑期间应静置30分钟,使混凝土失去部分流动性,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浇筑。
[0025]作为又优选,所述EPS模块埋置深度应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不得低30mm。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7](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混凝土分层浇筑可以保证减重块下混凝土厚度,杜绝空鼓和孔洞现象;EPS减重块嵌入下层混凝土静置30分钟后再浇筑上层混凝土,大块裁剪成两块放置,二次振捣时采用低振频、小振幅、短时长工艺,边角局部易产生振捣不密实部位手工三次振捣,如此上层混凝土不易进入减重块底部产生很大浮力,有效解决减重块上浮造成
的上层钢筋保护层不足且减重块过于靠近面层,局部抗压能力急剧下降问题;
[0028](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增加减重块埋置深度检查工序,及时发现操作者未严格按工艺施工造成的减重块上浮缺陷,利用墙体边模上的穿墙螺栓工装架,将方木顶压在减重块上,强制减重块下沉到指定深度,静置后待上层混凝土初凝后撤去顶压方木,进行收光抹面工序,可完全杜绝减重块上浮情况发生;
[0029](3)本专利技术针对导致空鼓、空洞的各个因素,从技术措施、施工工艺方面入手,在各个环节周密计划,严格进行过程控制,综合采取措施,达到防止空鼓、空洞的目的,特别是在成型过程中采用分层浇筑方法,本工法操作简单,使用传统的材料和器具,造价低廉,可靠耐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0030]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避免空洞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填充墙生产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PS模块混凝土框架填充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混凝土框架(1)配合支撑装置(2)对填充墙(1000)进行施工;所述混凝土框架(1)包括对所述填充墙(1000)起到支撑作用的上层钢筋(11)、下层钢筋(12)以及设置在所述填充墙(1000)上的预埋件(13),所述上层钢筋(11)与所述下层钢筋(12)大小形状相匹配且可拼合为一体,所述预埋件(13)包括填埋于所述混凝土框架(1)内部的EPS模块(132),所述EPS模块(132)为大小不一的减重泡沫块;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用于振匀混凝土的振动台(21)以及水平放置在所述振动台(21)上方的浇筑模具(22),所述振动台(21)在振动组件(212)的驱动下上下规律性振动,所述浇筑模具(22)镶嵌于所述平台(211)上表面且与所述填充墙(1000)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PS模块混凝土框架填充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下层钢筋组装,将所述下层钢筋(12)捆扎好且将若干所述预埋套筒(131)固定在所述下层钢筋(12)侧面,随后将所述下层钢筋(12)定位放入所述浇筑模具(22)中;步骤二、下层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浇筑入所述下层钢筋(12)中直至一定高度,同时开启所述振动组件(212)带动所述振动台(21),利用所述振动台(21)高振频、大振幅、长时长的工艺将混凝土振匀;步骤三、放置EPS模块(132),当下层混凝土振匀时将所述EPS模块(132)按压至固定位置;步骤四、上层钢筋安装,安装所述上层钢筋(11)并与所述下层钢筋(12)进行捆扎固定,静置一段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镇姚传富潘如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富煌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