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摆线泵泵轴内孔端面油膜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57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高温环境使用摆线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摆线泵泵轴内孔端面油膜润滑结构,包括泵轴、内转子和级间壳体,泵轴径向外有内转子和滑动轴承的级间壳体,级间壳体上下夹在内转子的转子端面上,泵轴内具有内孔,泵轴的内孔与滑动轴承和泵轴之间的间隙设有连通的甩油孔,滑动轴承和泵轴之间的间隙与级间壳体和内转子之间的间隙连通。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滑油进入泵轴内孔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甩油孔中甩出,相较于传统的摆线泵的润滑方式,形成的油膜更加完整;在高温环境下,尽管级间壳体的硬度会降低,仍然不会影响润滑油膜的完整性,更加适用于高温环境使用。环境使用。环境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摆线泵泵轴内孔端面油膜润滑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高温环境使用摆线泵
,涉及一种摆线泵的润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摆线泵泵轴内孔端面油膜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摆线泵是现役航空附件传动系统滑油泵常见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以体积小,结构简单,空间紧凑,运行平稳,性能可靠等特点著称,摆线泵内外转子和级间壳体借助腔中滑油进行润滑。高温环境下附件传动系统(例如用于冲压发动机上的附件传动系统)飞行速度快,工作环境温度高,可达300℃以上,总体工况恶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滑油泵的工作寿命有较高的要求,以保证传动系统工作可靠性。
[0003]影响摆线泵高空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内外转子和级间壳体的磨损,由于级间壳体材料为铸造铝合金,随温度的升高级间壳体硬度会降低,在300℃高温工况下,内外转子和级间壳体的磨损将会加剧,现有的摆线泵润滑方式油膜不完整,影响摆线泵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摆线泵泵轴内孔端面油膜润滑结构,能够显著改善摆线泵泵轴内孔的润滑效果。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摆线泵泵轴内孔端面油膜润滑结构,包括泵轴、内转子和级间壳体,泵轴径向外有内转子和滑动轴承的级间壳体,级间壳体上下夹在内转子的转子端面上,泵轴内具有内孔,泵轴的内孔与滑动轴承和泵轴之间的间隙设有连通的甩油孔,滑动轴承和泵轴之间的间隙与级间壳体和内转子之间的间隙连通。
[0007]进一步的,甩油孔有若干个,若干个甩油孔均布在泵轴的径向上。均布且复数的甩油孔目的是为了保证泵轴内的滑油均匀地通过甩油孔向周围散步,形成均匀性更好的油膜。
[0008]进一步的,甩油孔的开孔方向与泵轴的轴向垂直。这样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滑油更容易通过甩油孔进入到滑动轴承和泵轴之间的间隙内,容易形成完整的油膜。
[0009]进一步的,内转子、泵轴与级间壳体的共同连接处设有空腔,滑动轴承和泵轴之间的间隙与空腔连接,级间壳体和内转子之间的间隙与空腔连接。该空腔是存储和扩散滑油的空间,从甩油孔出来的滑油先从滑动轴承和泵轴之间的间隙流入到空腔中,重新积累后再进入到级间壳体和内转子之间的间隙中,这样的润滑方式效果更好,润滑效果明显改善,滑油不易中断。
[0010]进一步的,级间壳体和内转子之间的间隙与级间壳体和外转子之间的间隙连通。
[0011]进一步的,每组内转子对应泵轴位置的上下两侧具有对称的两圈甩油孔环,每圈甩油孔环由一个以上甩油孔在泵轴的径向上均布一圈组成。该设计的甩油孔与内转子的位
置相匹配,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更加均匀地进入到级间壳体与内转子之间的间隙内,油膜更加完整均匀。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通过本技术的结构,滑油进入泵轴内孔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甩油孔中甩出,相较于传统的摆线泵的润滑方式,形成的油膜更加完整;
[0014]2、在高温环境下,尽管级间壳体的硬度会降低,仍然不会影响润滑油膜的完整性,更加适用于高温环境使用;
[0015]3、垂直的甩油孔不仅甩油效果好,而且加工也比较容易。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的摆线泵泵轴滑油润滑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摆线泵泵轴滑油润滑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泵轴,1

1—内孔,2—内转子,2

1—转子端面,3—级间壳体, 4—甩油孔,5—外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部分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用于解释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0]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摆线泵泵轴内孔端面油膜润滑结构,包括泵轴1、内转子2和级间壳体3,泵轴1径向外有内转子2和滑动轴承的级间壳体3,级间壳体3上下夹在内转子2的转子端面2

1上,泵轴1内具有内孔1

1,泵轴1 的内孔1

1与滑动轴承和泵轴1之间的间隙设有连通的甩油孔4,滑动轴承和泵轴1之间的间隙与级间壳体3和内转子2之间的间隙连通。
[0021]甩油孔4有若干个,若干个甩油孔4均布在泵轴1的径向上。均布且复数的甩油孔4目的是为了保证泵轴1内的滑油均匀地通过甩油孔4向周围散步,形成均匀性更好的油膜。
[0022]甩油孔4的开孔方向与泵轴1的轴向垂直。这样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滑油更容易通过甩油孔4进入到滑动轴承和泵轴之间的间隙内,容易形成完整的油膜。
[0023]内转子2、泵轴1与级间壳体3的共同连接处设有空腔,滑动轴承和泵轴1 之间的间隙与空腔连接,级间壳体3和内转子2之间的间隙与空腔连接。该空腔是存储和扩散滑油的空间,从甩油孔4出来的滑油先从滑动轴承和泵轴1之间的间隙流入到空腔中,重新积累后再进入到级间壳体3和内转子2之间的间隙中,这样的润滑方式效果更好,润滑效果明显改善,滑油不易中断。
[0024]级间壳体3和内转子2之间的间隙与级间壳体3和外转子5之间的间隙连通。
[0025]每组内转子2对应泵轴1位置的上下两侧具有对称的两圈甩油孔环,每圈甩油孔环由一个以上甩油孔4在泵轴1的径向上均布一圈组成。该设计的甩油孔4与内转子的位置相匹配,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更加均匀地进入到级间壳体3 与内转子2之间的间隙内,油膜更加完整均匀。
[0026]本技术的设计结构见图2,借鉴轴承环下润滑的设计方式,该方案采用泵轴1的内孔1

1供油方式,滑油进入泵轴内孔1

1后,在离心力作用下从甩油孔4中甩出,进入滑动轴承和泵轴1之间的间隙,然后在流至内外转子和级间壳体3之间的端面间隙中,形成完
整的油膜,可以有效改善油膜润滑性能,减少了摩擦损伤,提升了油泵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和现有的摆线泵级间壳体和转子之间的依靠周边的滑油润滑相比较,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滑油子内而外甩入空腔继而进入内外转子和级间壳体之间的端面间隙中,这样的润滑方式效果更好,润滑效果明显改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摆线泵泵轴内孔端面油膜润滑结构,包括泵轴(1)、内转子(2)和级间壳体(3),泵轴(1)径向外有内转子(2)和滑动轴承的级间壳体(3),级间壳体(3)上下夹在内转子(2)的转子端面(2

1)上;其特征在于,泵轴(1)内具有内孔(1

1),泵轴(1)的内孔(1

1)与滑动轴承和泵轴(1)之间的间隙设有连通的甩油孔(4),滑动轴承和泵轴(1)之间的间隙与级间壳体(3)和内转子(2)之间的间隙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摆线泵泵轴内孔端面油膜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甩油孔(4)有若干个,若干个甩油孔(4)均布在泵轴(1)的径向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摆线泵泵轴内孔端面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军孙海洋郑建伟任连明戴贺明范锐阳开华赵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