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管自动上下料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796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纸管自动上下料传输装置,其包括切管机和第一接驳缓存料仓,第一接驳缓存料仓的一侧设置有纸管湿管输送线,纸管湿管输送线的另一侧设置有机械手、挂管系统和取管系统,纸管湿管输送线的末端的一侧设置有暂存平台、第二接驳缓存料仓和提升机,提升机的顶端一侧设置有上平移传输线和高空传输线,高空传输线的末端设置有下料机,其一侧设置有烘干室,下料机与储料盒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机械手对挂管系统和取管系统上的纸管进行上下料,同时通过纸管湿管输送线、提升机、上平移传输线、高空传输线和下料机对纸管进行传输,传输的过程中自然进行冷却,提升了纸管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纸管的生产质量。同时也提高了纸管的生产质量。同时也提高了纸管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纸管自动上下料传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纸管传输
,具体为一种纸管自动上下料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纸管,由纸张制作而成的管状物体。纸管的生产原料纸有牛皮纸、白卡纸、淋膜纸等多种,纸张进行纸管生产前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理。首先,原料纸需要进行淋膜,给原料纸加上一层膜,使之防水、防油、可热合,使之光滑美观,然后,纸管如需进行印刷,通过印刷机将纸张进行印刷。再次,淋膜纸需要通过纸管分切复卷机进行切卷,制作成合适的尺寸。之后,通过纸管机上胶、卷管、切分,制作成不同规格的纸管,然后通过纸管烘干机对制作出来的纸管进行烘干,纸管就基本成型了。
[0003]现有技术中,在切分成不同规格的纸管后,都是通过人工整理并搬运到烘干室内进行烘干,由于人工处理纸管会产生质量差异,如出现纸管摆放角度的差异和用力不匀导致纸管变形,使得纸管在干燥后发生弯曲变形,从而造成纸管在干燥后的平整度不达标,工作效率低同时质量差。此外,纸管烘干后,需要进行装箱,由于大量纸管被捆绑、堆放和挤压在一起,会造成纸管所受冷却不均匀,严重影响纸管的生产质量,若采用人工装箱,甚至会烫伤工作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纸管自动上下料传输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纸管自动上下料传输装置,其包括切管机和第一接驳缓存料仓,切管机用于切断纸管,切断后的纸管进入第一接驳缓存料仓内;
[0007]第一接驳缓存料仓的一侧设置有由若干个第一传输机组成的纸管湿管输送线,纸管湿管输送线的另一侧设置有机械手、挂管系统和取管系统,挂管系统和取管系统的结构相同,挂管系统用于装放湿的纸管,取管系统用于装放烘干后的纸管,纸管湿管输送线的末端的一侧设置有暂存平台,暂存平台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接驳缓存料仓和提升机,纸管进入第二接驳缓存料仓后滚动到提升机上,提升机的顶端一侧设置有由两个第二传输机组成的上平移传输线,上平移传输线的末端设置有由若干个第三传输机组成的高空传输线,高空传输线的末端设置有下料机,其一侧设置有烘干室,下料机的下端倾斜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的末端与储料盒相连。
[0008]优选的,机械手设置在挂管系统和取管系统之间,其包括机器人和抓取夹具,机器人采用六轴工业机器人,抓取夹具固定在机器人的输出端上。
[0009]优选的,抓取夹具包括安装盒,安装盒内上下对称安装有两组第一气缸和夹臂,夹臂固定安装在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安装盒内还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位于第一气缸的外侧,其靠近机器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杆铰接,连杆的中部铰
接在安装板上,其另一端穿过安装板且与安装块相连接,安装块上等距离安装有若干个夹杆,夹杆为“L”型。
[0010]优选的,挂管系统包括安装架、顶板、滚轮和内撑夹具,安装架的上端设置有顶板,其下端设置有滚轮,顶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内撑夹具。
[0011]优选的,内撑夹具成矩形阵列分布,其包括安装筒,安装筒上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弹簧片,弹簧片为“L”型,其折弯处伸出述安装槽,安装筒的下端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部。
[0012]优选的,提升机包括支撑柱,两根支撑柱平行设置,其上下侧均转动安装有安装轴,每根安装轴上固定安装有两个链轮,链条套设安装在链轮上,链条的链节上固定安装有挂钩,上侧的安装轴的一端与电机相连接。
[0013]优选的,下料机的结构与提升机的结构相同,其运行方向相反。
[0014]优选的,储料盒的一侧还设置有检测区,检测区包括若干个检测台,检测台包括纸管端面检测台和纸管直线度检测台,检测台上转动安装有两个滚筒,滚筒用于放置纸管并带动纸管旋转,检测台上还设置有工业相机,纸管端面检测台的工业相机设置在滚筒端面的两侧,纸管直线度检测台的工业相机设置在滚筒的侧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专利技术采用机械手对挂管系统和取管系统上的纸管进行上下料,同时通过纸管湿管输送线、提升机、上平移传输线、高空传输线和下料机对纸管进行传输,仅需人工更换挂管系统和取管系统,无需工人直接接触纸管,提升了纸管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纸管的生产质量。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机械手将取管系统上的纸管依次取下通过暂存平台进入第二接驳缓存料仓,纸管进入第二接驳缓存料仓后滚动到提升机上,并依次经过上平移传输线、高空传输线、下料机和导向杆进入储料盒内,在传输进入储料盒的过程中自然进行冷却,不会因为纸管的原因出现散热不均的情况,保证了纸管的成型质量,同时无需人工装箱保障了个人的健康。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省略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手、挂管系统和取管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挂管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提升机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B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抓取夹具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C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检测台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切管机、2第一接驳缓存料仓、3第一传输机、4机械手、41机器人、42抓取夹具、421安装盒、422第一气缸、423夹臂、424第二气缸、425安装板、426连杆、427安装块、428夹杆、5挂管系统、51安装架、52顶板、53滚轮、54内撑夹具、541安装筒、542安装槽、543弹簧片、544导向部、6取管系统、7暂存平台、8第二接驳缓存料仓、9提升机、91支撑柱、92安装轴、93链轮、94链条、95挂钩、10第二传输机、11第三传输机、12下料机、13导向杆、14储料盒、15检测区、151检测台,152滚筒、16烘干室、17纸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请参阅图1—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3]一种纸管自动上下料传输装置,其包括切管机1和第一接驳缓存料仓2,切管机1用于切断纸管17,切断后的纸管17进入第一接驳缓存料仓2内。
[0034]第一接驳缓存料仓2的一侧设置有由两个第一传输机3组成的纸管湿管输送线,纸管湿管输送线的另一侧设置有机械手4、挂管系统5和取管系统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纸管自动上下料传输装置,其包括切管机(1)和第一接驳缓存料仓(2),所述切管机(1)用于切断纸管(17),切断后的纸管(17)进入第一接驳缓存料仓(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缓存料仓(2)的一侧设置有由若干个第一传输机(3)组成的纸管湿管输送线,所述纸管湿管输送线的另一侧设置有机械手(4)、挂管系统(5)和取管系统(6),所述挂管系统(5)和取管系统(6)的结构相同,所述挂管系统(5)用于装放湿的纸管(17),所述取管系统(6)用于装放烘干后的纸管(17),所述纸管湿管输送线的末端的一侧设置有暂存平台(7),所述暂存平台(7)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接驳缓存料仓(8)和提升机(9),纸管(17)进入所述第二接驳缓存料仓(8)后滚动到提升机(9)上,所述提升机(9)的顶端一侧设置有由两个第二传输机(10)组成的上平移传输线,所述上平移传输线的末端设置有由若干个第三传输机(11)组成的高空传输线,所述高空传输线的末端设置有下料机(12),其一侧设置有烘干室(16),所述下料机(12)的下端倾斜设置有导向杆(13),所述导向杆(13)的末端与储料盒(1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纸管自动上下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4)设置在挂管系统(5)和取管系统(6)之间,其包括机器人(41)和抓取夹具(42),所述机器人(41)采用六轴工业机器人,所述抓取夹具(42)固定在机器人(41)的输出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纸管自动上下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夹具(42)包括安装盒(421),所述安装盒(421)内上下对称安装有两组第一气缸(422)和夹臂(423),所述夹臂(423)固定安装在第一气缸(422)的输出端,所述安装盒(421)内还固定安装有安装板(425),所述安装板(425)位于第一气缸(422)的外侧,其靠近机器人(4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气缸(424),所述第二气缸(424)的活塞杆与连杆(426)铰接,所述连杆(426)的中部铰接在安装板(425)上,其另一端穿过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刘云辉蔡子成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金力精工电子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