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38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包括基座、移动装置、固定装置以及辊轮装置。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旋转主轴、第二旋转主轴、第一夹头以及第二夹头。第一夹头用以容置华夫筒的第一端部。第二夹头用以容置华夫筒的该第二端部。接着,驱动第一旋转主轴与第二旋转主轴转动,利用辊轮装置来对华夫筒进行辊压动作,用以分别对华夫筒的相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成型,成一华夫筒。成一华夫筒。成一华夫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模板是土建主体结构施工中重要周转材料,是决定混凝土成型质量、支模工作强度、施工效率和成本重要因素。以往建筑业者为了在楼板上预留开孔,一般是在建筑模板上预备预留开孔的位置设置一体成型的成型装置,此种已知的成型装置由于体积大,存放、搬运不便,且在施工时突出的套管部位会阻碍钢筋捆绑的作业。
[0003]现有业者开发出以底座、套管及顶盖为主的设计,有称为华夫筒(waffle barrel),其中套管为一华夫筒,其内为直立的通道,底座是被固定在建筑模板上。如此设计的下,在钢筋架设之后,再于各底座上套设套管,并将顶盖组装在套管上方即完成成型装置的安装作业。尔后在建筑模板上进行灌浆作业,待混凝土干涸后拆卸建筑模板,在建筑模板被拆卸时,固设其上的底座可一并被拆除,的后只要将顶盖拆卸即可露出一个个直立的通道。在设计上不仅搬运、存放方便,成型装置在安装上更不会影响到钢筋架设的方便性。
[0004]针对华夫筒,一般是将钢板进行裁切后并滚成圆柱状后,再将圆柱状的板件连接成华夫筒,为了配合其他盖体,华夫筒的上下端(指华夫筒的外侧的相对二端)需要额外再成型,以配合盖体的型态,而如何将上述华夫筒成型将是业界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可便于分别将华夫筒的上端与下端成型。
[0006]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用以分别成型一华夫筒的相对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所述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包括一基座、一移动装置、一固定装置以及一辊轮装置。移动装置包括一第一移动座、一第二移动座、一第一推拉油压缸以及一第二推拉油压缸。第一移动座与第二移动座分别设置于基座上,第一推拉油压缸连接第一移动座,第二推拉油压缸连接第二移动座,且第一推拉油压缸驱动第一移动座相对于基座上移动,第二推拉油压缸驱动第二移动座相对于基座上移动。固定装置包括一第一固定座体、一第二固定座体、一第一旋转主轴、一第二旋转主轴、一第一夹头以及一第二夹头。第一固定座体设置于第一移动座的上方,第二固定座体设置于第二移动座的上方,第一移动座连动于第一固定座体,第二移动座连动于第二固定座体。第一旋转主轴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固定座体,第二旋转主轴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二固定座体,第一夹头设置于第一旋转主轴,第二夹头设置于第二旋转主轴,且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之间相隔一距离。辊轮装置包括一第一内辊轮装置、一第二内辊轮装置、一第一外辊轮装置以及第二外辊轮装置。第一内辊轮装置与第一外辊轮装置分别设置于第一移动座的上。第二内辊轮装置与第二外辊轮装置分别设置于第二移动座的上。第一夹头用以容置华夫筒的第一端部之内,第二夹头用以容置华夫筒的第二端部之内。第一内辊轮装置用以固定华夫筒的第一端部的一内侧缘,第
一外辊轮装置用以固定华夫筒的第一端部的一外侧缘,第二内辊轮装置用以固定华夫筒的第二端部的一内侧缘,第二外辊轮装置用以固定华夫筒的该第二端部的一外侧缘。
[000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外辊轮装置包括一第一外辊轮。
[000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内辊轮装置包括一第一内辊轮。
[000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外辊轮装置包括一第一油压缸。第一内辊轮装置包括一第二油压缸,第一油压缸连接并驱动该第一外辊轮接触或离开该华夫筒的第一端部的外侧缘,第二油压缸连接并驱动第一内辊轮接触或离开华夫筒的第一端部的内侧缘,第一内辊轮成一垂直状。
[00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外辊轮装置包括一第二外辊轮与一第三外辊轮,该第二内辊轮装置包括一第二内辊轮与一第三内辊轮。
[00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外辊轮与第二内辊轮分别设置于该第二旋转主轴的同一侧。第三外辊轮与第三内辊轮分别设置于第二旋转主轴的另一侧。
[00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外辊轮装置包括一第三油压缸与一第五油压缸。第二内辊轮装置包括一第四油压缸与一第六油压缸。第三油压缸连接并驱动第二外辊轮接触或离开华夫筒的第二端部的外侧缘,第四油压缸连接并驱动第二内辊轮接触或离开华夫筒的第二端部的内侧缘,并驱动第二内辊轮往外移动,第二内辊轮成一锥状,以将相互挤压在华夫筒的第二端部形成一倾斜状。第五油压缸连接并驱动第三外辊轮接触或离开华夫筒的第二端部的外侧缘,第六油压缸连接并驱动第三内辊轮接触或离开华夫筒的第二端部的内侧缘,第三内辊轮成一垂直状,相互挤压在华夫筒的第二端部再形成一垂直状。
[00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装置包括一第一气动阀与一第二气动阀。第一气动阀连接第一旋转主轴,且第一气动阀用以控制第一夹头,第二气动阀连接第二旋转主轴,且第二气动阀用以控制第二夹头。
[00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辊轮装置包括一第一驱动电机与一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连接并驱动第一旋转主轴旋转。第二驱动电机连接并驱动第二旋转主轴旋转。
[00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基座包括二底部以及一承载部。二底部分别设置于承载部的下方,第一移动座与第二移动座可移动地位于承载部的上方。
[0016]基于上述,利用本技术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将华夫筒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分别置入于第一旋转主轴与第二旋转主轴之内,且第一夹头用以容置华夫筒的第一端部,第二夹头用以容置华夫筒的第二端部,其中华夫筒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在此指华夫筒的两端部相对应的内侧缘与外侧缘。接着,驱动第一旋转主轴与第二旋转主轴转动,利用内辊轮装置与外辊轮装置(包括第一内辊轮装置、第二内辊轮装置、第一外辊轮装置以及第二外辊轮装置)来对华夫筒进行辊压动作,用以分别对华夫筒的相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滚压成型,成一华夫筒。
[0017]为让本技术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中一应用例的华夫筒与辊轮装置相对位
置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0]图3A为图1的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3B为第二内辊轮的示意图。
[0022]图3C为第三内辊轮的示意图。
[0023]图3D为第一内辊轮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华夫筒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60

华夫筒;62

外侧;70

支撑元件;100

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110

基座;112

承载部;114A

第一底部;114B

第二底部;120

移动装置;122

第一移动座;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用以分别成型一华夫筒的相对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包括:一基座;一移动装置,包括一第一移动座、一第二移动座、一第一推拉油压缸以及一第二推拉油压缸,该第一移动座与该第二移动座分别设置于该基座上,该第一推拉油压缸连接该第一移动座,该第二推拉油压缸连接该第二移动座,且该第一推拉油压缸驱动该第一移动座相对于该基座上移动,该第二推拉油压缸驱动该第二移动座相对于该基座上移动;一固定装置,包括一第一固定座体、一第二固定座体、一第一旋转主轴、一第二旋转主轴、一第一夹头以及一第二夹头,该第一固定座体设置于该第一移动座的上方,该第二固定座体设置于该第二移动座的上方,该第一移动座连动于该第一固定座体,该第二移动座连动于该第二固定座体,该第一旋转主轴可旋转地设置于该第一固定座体,该第二旋转主轴可旋转地设置于该第二固定座体,该第一夹头设置于该第一旋转主轴,该第二夹头设置于该第二旋转主轴,且该第一夹头与该第二夹头之间相隔一距离;以及一辊轮装置,包括一第一内辊轮装置、一第二内辊轮装置、一第一外辊轮装置以及第二外辊轮装置,该第一内辊轮装置与该第一外辊轮装置分别设置于该第一移动座之上,该第二内辊轮装置与该第二外辊轮装置分别设置于该第二移动座之上,其中该第一夹头用以容置该华夫筒的该第一端部之内,该第二夹头用以容置该华夫筒的该第二端部之内,该第一内辊轮装置用以固定该华夫筒的该第一端部的一内侧缘,该第一外辊轮装置用以固定该华夫筒的该第一端部的一外侧缘,该第二内辊轮装置用以固定该华夫筒的该第二端部的一内侧缘,该第二外辊轮装置用以固定该华夫筒的该第二端部的一外侧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辊轮装置包括一第一外辊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辊轮装置包括一第一内辊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华夫筒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辊轮装置包括一第一油压缸,该第一内辊轮装置包括一第二油压缸,该第一油压缸连接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德
申请(专利权)人:金溪惠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