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装置和采煤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732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装置和采煤机,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壳体、润滑泵和导向部,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适于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油箱相连,所述第二油路适于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轴承相对设置,所述润滑泵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润滑泵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导向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导向部上设有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所述第三油路与所述第一油路连通,所述第三油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第四油路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第四油路与所述第二油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润滑装置安装空间小,使薄煤层采煤机的结构更加的紧凑,增加了薄煤层采煤机的过煤空间,同时也使采煤机装配难度降低。使采煤机装配难度降低。使采煤机装配难度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润滑装置和采煤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润滑装置和采煤机。

技术介绍

[0002]采煤机需要使用行星齿轮减速器,而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工作特点是频繁地启动和在较小的空间里进行往复运动,容易造成微动磨损,因此针对行星齿轮减速器的润滑是必不可少的。相关技术中,因为采煤机空间有限,大部分采煤机行星减速器采用被动润滑,润滑效果差,少部分采用主动润滑。对于采用主动润滑的,均采用液压管将行星齿轮减速器的油箱和润滑泵入口相连、将润滑泵的出口和各种阀块相连,并采用密封圈将行星减速器油箱和其它液压元件隔离,不仅装配过程复杂,并且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占用空间小的润滑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润滑装置的采煤机。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润滑装置包括壳体、润滑泵和导向部,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的进油端适于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油箱相连,所述第二油路的出油端适于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轴承相对设置,所述润滑泵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润滑泵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导向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导向部上设有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所述第三油路的进油端与所述第一油路的出油端连通,所述第三油路的出油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第四油路的进油端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第四油路的出油端与所述第二油路的进油端连通。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润滑装置,采用在壳体和壳体内的导向部上设置油路的方式进行润滑油的输送,相较于传统的液压系统,此种方式在能起到传统的密封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减少液压管的使用,从而减小安装空间,使薄煤层采煤机的结构更加的紧凑,增加了薄煤层采煤机的过煤空间,另外也能使采煤机装配难度大大降低。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的外周壁上设有两条环形凹槽,所述导向部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相抵,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将两条所述环形凹槽的顶部封闭以形成所述第三油路和所述第四油路。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润滑装置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却器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四油路的出油端和所述第二油路的进油端连通,所述冷却器用于将所述第四油路排出的润滑油冷却后送入所述第二油路。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润滑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导向部相连的溢流阀,所述导向部内还设有第五油路,所述第五油路的进油端与所述第四油路连通,所述溢流阀设在所述第五油路的出油端。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润滑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导向部相连的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
感器,所述导向部内还设有第六油路和第七油路,所述第六油路的进油端和所述第七油路的进油端均与所述第四油路连通,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第六油路的出油端,所述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七油路的出油端。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润滑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导向部相连的污染指示过滤器,所述导向部内还设有第八油路,所述第八油路的进油端与所述第四油路连通,所述污染指示过滤器设在所述第八油路的出油端。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路的出油端为节流口,所述节流口与适于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轴承相对设置。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润滑装置还包括传动部,所述润滑泵通过所述传动部与采煤机的电机传动连接。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包括:设在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入轴上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用于接受采煤机电极传递的动力;设在所述壳体内的轴和设在所述轴上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联轴器,所述第三齿轮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润滑泵相连。
[0016]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采煤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润滑装置。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润滑装置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润滑装置的剖面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润滑装置的液压系统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壳体1,第一油路11,第二油路12,节流口121,
[0022]润滑泵2,进油口21,出油口22,
[0023]导向部3,第三油路31,第四油路32,
[0024]冷却器4,
[0025]溢流阀5,
[0026]温度传感器6,
[0027]压力传感器7,
[0028]污染指示过滤器8,
[0029]传动部9,第一齿轮91,第二齿轮92,第三齿轮93,轴94,联轴器95,
[0030]油箱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润滑装置。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润滑装置包括壳体1、润滑泵2和导向部3,其中壳体1为采煤机壳体的一部分,可以起到节约空间的作用。
[0034]壳体1内设有第一油路11和第二油路12,导向部3设在壳体1内且导向部3上设有第
三油路31和第四油路32,第一油路11的进油端适于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油箱10相连,第二油路12的出油端适于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轴承相对设置,润滑泵2设在壳体1内,润滑泵2具有进油口21和出油口22,第三油路31的进油端与第一油路11的出油端连通,第三油路31的出油端与进油口21连通,第四油路32的进油端与出油口22连通,第四油路32的出油端与第二油路12的进油端连通。
[0035]由此,行星齿轮减速器油箱10内润滑油经过第一油路11的进油端进入到第一油路11,再经过第一油路11进入到第三油路31,经过第三油路31和润滑泵2的进油口21进入到润滑泵2内增压,之后通过润滑泵2的出油口22进入到第四油路32,最终进入到第二油路12并经第二油路12的出油端进入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轴承处起到润滑的作用。
[003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润滑装置,采用在壳体和壳体内的导向部上设置油路的方式进行润滑油的输送,相较于传统的液压系统,此种方式在能起到传统的密封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减少液压管的使用,从而减小安装空间,使薄煤层采煤机的结构更加的紧凑,增加了薄煤层采煤机的过煤空间,另外也能使采煤机装配难度大大降低。
[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部3为柱形结构,导向部3的外周壁与壳体1的内壁面相抵,且导向部3的外周壁上设有两条环形凹槽,两条环形凹槽沿导向部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壳体1的内壁面将两条环形凹槽的顶部封闭以形成第三油路31和第四油路32。
[0038]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油路31和第四油路32开设在导向部3的外周壁上而不是开设在导向部3的内部,如此设置,不仅降低了第三油路31和第四油路32的加工难度,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的进油端适于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油箱相连,所述第二油路的出油端适于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轴承相对设置;润滑泵,所述润滑泵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润滑泵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导向部上设有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所述第三油路的进油端与所述第一油路的出油端连通,所述第三油路的出油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第四油路的进油端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第四油路的出油端与所述第二油路的进油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的外周壁上设有两条环形凹槽,所述导向部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相抵,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将两条所述环形凹槽的顶部封闭以形成所述第三油路和所述第四油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却器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四油路的出油端和所述第二油路的进油端连通,所述冷却器用于将所述第四油路排出的润滑油冷却后送入所述第二油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导向部相连的溢流阀,所述导向部内还设有第五油路,所述第五油路的进油端与所述第四油路连通,所述溢流阀设在所述第五油路的出油端。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凡王海军王梁王洪磊赵建刘少权曹云杜学飞杨晓辉孟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