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蓄能器底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85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蓄能器底部组件,具有包括多个电池模块(18)的电蓄能装置(19),所述蓄能装置容纳在多件式的蓄存器壳体(17)中并设置在机动车的车辆底部(6)的下侧。为了使蓄存器壳体(17)能够以改进的方式与机动车车身(1)的形状和/或蓄能装置(19)的部件相适配,所述蓄存器壳体(17)的相应的壳体部件(6、16)通过至少一个气密连接部(13)相互连接,该气密连接部在至少一个长度区域(Lh、Lv)中相对于车辆竖直方向(z方向)具有非平面延伸。对于车辆竖直方向(z方向)具有非平面延伸。对于车辆竖直方向(z方向)具有非平面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的蓄能器底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用于机动车的蓄能器底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从EP 2 468 609 A2已知一种这样的蓄能器底部组件,其中,底部组件的车辆底部在侧面通过相应侧门槛限定并且通过纵梁和/或横梁加固。用于为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提供电能的电蓄能装置的多个电池模块容纳在具有上壳和下壳的蓄存器壳体中。这两个壳在此通过凸缘连接部相互连接,该凸缘连接部环绕地在一个平面内延伸。在该凸缘连接部区域中,蓄存器壳体通过侧门槛和横梁区域中的多个相应螺纹连接固定在车辆底部的下侧。蓄存器壳体因此构造为与机动车白车身分开的单元并且必须具有凸缘连接部的至少基本上为平面的延伸,因为侧门槛和横梁——蓄存器壳体在白车身侧与之连接——具有平面延伸。此外,基于分开的设计和随后与机动车白车身的连接,蓄存器壳体必定满足静态和动态性能以及碰撞性能方面的较低要求。因此,根据现有技术车辆底部没有进一步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机动车的蓄能器底部组件,借助该蓄能器底部组件,蓄存器壳体能以改进的方式与机动车车身的形状和/或蓄能装置的部件相适配。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0的特征的、用于机动车的蓄能器底部组件解决。具有有利扩展方案的有利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蓄能器底部组件包括蓄存器壳体,在该蓄存器壳体中容纳有包括多个电池模块的电的蓄能装置。为了使蓄存器壳体能够以改进的方式与机动车车身的形状和/或蓄能装置的部件相适配,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蓄存器壳体的相应的壳体部件通过至少一个气密连接部相互连接,该气密连接部在至少一个长度区域中相对于车辆竖直方向具有非平面延伸(unebenen Verlauf)。因此,与迄今已知的蓄存器壳体(其中壳体部件通过平面的或者说位于一个平面内的凸缘连接部相互连接)不同,提供了一种三维凸缘延伸,其中,气密连接部至少在一个长度区域中位于两个壳体部件之间的主连接平面之外。
[0006]壳体部件之间的气密连接部的这种三维延伸的优点在于:一方面蓄存器壳体可更好地与条件、如机动车白车身的形状/轮廓相适配和/或另一方面可这样设计蓄存器壳体,使得蓄能装置的部件可特别有利地安置在蓄存器壳体中。因此,例如用于连接蓄能装置与位于蓄存器壳体外部的电动力传动系的部件或其它设备的接头连接区可特别有利地安置在例如蓄存器壳体的前部或后部区域中。
[0007]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车辆底部构造为蓄存器壳体的壳体部件并且与蓄存器壳体的白车身外部的至少一个壳体部件连接。车辆底部一方面用作机动车车身或者说白车身的一部分并且另一方面用作蓄存器壳体的壳体部件在此具有双重用途的优点,这可显著节省安装空间、重量和生产成本。此外,蓄能装置因此容纳在集成于车身或者说白车身中的蓄存器壳体中,因此蓄能装置例如在碰撞要求方面特别有利地集成在车身或者说白
车身侧。
[0008]为了使车辆底部一方面可满足其用于白车身的功能并且另一方面可构造为蓄存器壳体的壳体部件,更重要的是,车辆底部和所述另外的壳体部件之间的气密连接部至少在一个长度区域中位于两个壳体部件之间的主连接平面之外。由此,一方面可将车辆底部设计得刚度特别大并且另一方面可将蓄存器壳体构造得特别有利于容纳蓄能装置的相应部件。
[0009]此外,已表明有利的是,在车辆底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壳体部件之间的气密连接部在蓄能器底部组件的中间区域中在主连接平面内延伸并且气密连接部的位于主连接平面之外的所述至少一个长度区域在蓄能器底部组件的后端部区域和/或前端部区域中延伸。恰恰是在蓄能器底部组件的后端部区域和/或前端部区域中存在车辆底部的相应设计,因为端部区域在后部例如过渡到后部车辆区域中并且在前部过渡到前端壁中。此外,蓄能装置的接头连接区通常也设置在蓄能器底部组件的后端部区域和/或前端部区域中,从而在蓄存器壳体内在该区域中产生较大的空间需求。
[00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有利实施方式规定,主连接平面至少基本上水平地延伸。由此,可制造在几何形状方面仍然非常简单的蓄存器壳体。
[0011]此外,已表明有利的是,所述气密连接部的位于主连接平面之外的长度区域在蓄能器底部组件的后端部区域和/或前端部区域中从主连接平面开始至少基本上沿车辆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由此实现车辆底部和蓄存器壳体的特别有利的设计。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气密连接部的相对于车辆竖直方向具有非平面延伸的长度区域限定蓄存器壳体的一个容纳空间区域,该容纳空间区域与蓄存器壳体的另一容纳空间区域相比具有增大的横截面。因此,通过气密连接部的三维延伸能以简单的方式使蓄存器壳体局部更大并且能够特别有利地安置蓄能装置的部件。
[0013]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变型方案已表明是有利的,在该变型方案中,所述另外的壳体部件和车辆底部的气密连接部包括多个机械连接元件,这些机械连接元件设置在密封件外侧,该密封件在气密连接部的区域中延伸。通过这种机械连接元件、如螺纹元件或类似元件,所述至少两个壳体部件(车辆底部和底部元件)可被特别有利地相互压合,从而用于建立气密连接部的密封件与相应的壳体部件特别可靠地连接。
[0014]此外,已表明有利的是,所述另外的壳体部件构造为白车身外部的底部元件。这种白车身外部的底部元件可特别有利地制造并且例如在保护设置在底部元件上方的蓄能装置方面承担相应功能。因此,底部元件例如可由相应的材料或以相应的结构形式提供,从而当底盘或底部元件驶上石头、柱、路边石或类似物时,底部元件作为所谓的柱保护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防止被压出凹痕等并由此避免蓄能装置损坏。
[0015]最后,已证明有利的是,所述车辆底部构造成一件式或两件式的,并且所述另外的壳体部件构造成一件式的。通常尽可能少的壳体部件形成蓄存器壳体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可实现蓄存器壳体的可靠、简单且低成本的密封。通过减少部件数量可使车辆底部本身以及相对于蓄存器壳体的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壳体部件的密封的耗费最小化。或者换句话说:通过避免蓄存器壳体的壳体部件之间的分离点,避免了潜在的不密封部位。
[0016]因此,通过将车辆底部一方面用作机动车车身或者说白车身的一部分并且另一方面用作蓄存器壳体的壳体部件实现了重量减轻和成本降低的双重用途并且通过主底部的
一件式设计简化了蓄存器壳体的连接和密封。
[0017]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由权利要求、附图和附图说明给出。在上面说明中提到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在下面附图说明中提到和/或仅在附图中显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可在相应给出的组合中而且也可在其它组合中或可单独使用。
附图说明
[0018]现在借助优选实施例并参考附图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附图中:
[0019]图1示出用于机动车的蓄能器底部组件的分解图,其具有机动车车身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白车身侧的车辆底部,该车辆底部形成蓄存器壳体的壳体部件,底部元件作为蓄存器壳体的另外的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用于机动车的蓄能器底部组件,所述蓄能器底部组件具有包括多个电池模块(18)的电的蓄能装置(19),所述蓄能装置容纳在多件式的蓄存器壳体(17)中并设置在机动车的车辆底部(6)的下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存器壳体(17)的相应的壳体部件(6、16)通过至少一个气密连接部(13)连接,该气密连接部在至少一个长度区域(L
h
、L
v
)中相对于车辆竖直方向(z方向)具有非平面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器底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部(6)构造为蓄存器壳体(17)的壳体部件并且与蓄存器壳体(17)的白车身外部的至少一个壳体部件(16)通过气密连接部(1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能器底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底部(6)和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壳体部件(16)之间的气密连接部(13)在蓄能器底部组件的中间区域(M)中在主连接平面(H)内延伸,并且气密连接部(13)的位于主连接平面(H)之外的所述至少一个长度区域(L
h
、L
v
)在蓄能器底部组件的后端部区域(E
h
)和/或前端部区域(E
v
)中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器底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连接平面(H)至少基本上水平地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