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杀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604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杀菌装置,包括气体注入单元、减压单元、加压容器组件以及多个杀菌组件,加压容器组件包括气缸和活塞,活塞被配置为相对气缸移动,并和气缸共同形成容积变化的内腔,以使内腔中的气体压力随内腔的容积变化而改变,杀菌组件设置在内腔内,杀菌组件具有面向内腔内部的杀菌光源,以对气缸内的气体进行杀菌;气缸上设有可开闭的进气口和可开闭的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内腔连通;气体注入单元连接于进气口,并被构造为向气缸内送入待杀菌的气体;减压单元连接于出气口,并被构造为对从出气口流出的气体减压。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杀菌效果好。杀菌效果好。杀菌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杀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紫外线杀菌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杀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空调的普及使得人们经常处于各种密闭空间的机率增高,并且人们现代居住环境以及室内的装修等引起的城市建筑物综合症、室内空调病、有机污染等,大大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也引起了人们对空气消毒的重视。空气杀菌装置就显得格外重要,主要是通过滤过、净化、杀菌等原理对空气进行消毒、杀菌的机器。
[0003]目前,现有的空气杀菌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分别设置在壳体两侧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壳体内设置杀菌光源,其中,杀菌光源采用短波紫外线(Ultra Violet Cradiation,UVC)LED来代替汞灯对流动空气进行杀菌。其中,杀菌方式分为直射空气杀菌以及间接杀菌,直射空气杀菌,通常是采用透过滤芯过滤细菌,或采用水洗法留存细菌,或增加紫外灯辐照功率、增加紫外灯数量、减缓风速等措施来增加单位体积的空气接受紫外线照射时间以及辐照剂量;间接杀菌,是对空气杀菌装置内部的滤芯、叶轮等固定部照射达到杀菌效果。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杀菌装置,由于空气流速较快,采用的直射空气杀菌方式以及间接杀菌的方式,一方面,在高风速或者风量的情况下,将导致单位体积的空气接受紫外线照射时间和辐照剂量不足,以致空气中的细菌无法被有效灭活,杀菌效果较差;另一方面,整个结构设计复杂,用户使用不便的同时,还会存在增加电力损耗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杀菌装置,结构简单,杀菌效果好。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杀菌装置,包括气体注入单元、减压单元、加压容器组件以及多个杀菌组件,加压容器组件包括气缸和活塞,活塞被配置为相对气缸移动,并和气缸共同形成容积变化的内腔,以使内腔中的气体压力随内腔的容积变化而改变,杀菌组件设置在内腔内,杀菌组件具有面向内腔内部的杀菌光源,以对气缸内的气体进行杀菌。
[0007]气缸上设有可开闭的进气口和可开闭的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内腔连通。
[0008]气体注入单元连接于进气口,并被构造为向气缸内送入待杀菌的气体;减压单元连接于出气口,并被构造为对从出气口流出的气体减压。
[0009]通过上述设置,具体的,外界气体在气体注入单元的作用下,活塞向上移动,外界气体通过进气口不断的进入气缸内,气体不断压缩,以使气缸内气体的压力逐渐升高,杀菌组件具有的杀菌光源进一步对气缸内的压缩气体进行照射杀菌,活塞向下移动,可将已经杀菌后的气体通过出气口排出外界。由于气体成倍压缩后体积变小,杀菌光源的紫外线照射距离缩短,压缩气体于气缸内可保持一段相对静止状态,使得紫外线照射时间得到保障,杀菌效果好,而且整个空气杀菌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减少电力的损耗,便于用户使用。
[00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加压容器组件还包括推杆和驱动模块,推杆的第一端与活塞相连,驱动模块与推杆的第二端相连,驱动活塞移动,以改变内腔的容积大小。
[0011]可以理解的是,驱动模块可为驱动电机,其中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推杆的第二端相连接,推杆的第一端与活塞固定或者可拆卸连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推杆的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活塞沿着气缸上下移动,以此改变内腔的容积大小。
[00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气杀菌装置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推杆的第一端相连,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活塞相连。
[0013]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推杆的第一端固定或者可拆卸相连接,弹性件的第二端也可与活塞固定或者可拆卸相连接。
[00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气缸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本体,活塞设置于开口处,并可相对壳体本体移动,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置在壳体本体的与开口相对的一端。
[0015]可以理解的是,活塞活动设置于开口处,且可在壳体本体内上下移动,其中,进气口和出气口均开设在壳体本体的底部,壳体本体的底部与开口位于壳体本体的相对两侧。
[00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杀菌组件设置在壳体本体的底部面向内腔的一端,和/或,多个杀菌组件设置在活塞面向内腔的一端。
[0017]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杀菌组件设置在壳体本体的底部面向内腔的一端,或者,多个杀菌组件设置在活塞面向内腔的一端,再或者,多个杀菌组件分别设置在壳体本体的底部面向内腔的一端以及活塞面向内腔的一端,可以提高杀菌组件中杀菌光源的杀菌面积,提高杀菌效果。
[001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气杀菌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检测单元设置在气缸上,用以检测气缸内气体的压力。
[0019]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检测单元可实时监测到气缸内气体的压力值。
[002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阀组件和控制器,控制阀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连接于对应的进气口,第二控制阀连接于对应的出气口;
[0021]控制器和控制阀组件电连接,并被配置为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开闭状态,以使进入气缸的气体在加压并杀菌后流出气缸。
[0022]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对第一控制阀控制其开闭,使得进气口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当进气口处于打开状态时,外界的气体可进入气缸。同理,控制器对第二控制阀控制其开闭,使得出气口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当出气口处于打开状态时,此时气缸内的气体可排出外界。
[002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气缸为多个,多个气缸均并联在气体注入单元和减压单元之间,且气缸的进气口均和气体注入单元连接,气缸的出气口均和减压单元连接。
[0024]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空气杀菌装置杀菌的效率,多个气缸并排设置,相互交替工作或者同时工作。
[002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为多个,且每个气缸对应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构成同一个控制阀组;
[0026]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各气缸对应的控制阀组依次开启,以使各气缸依次流出气体。
[0027]可以理解的是,同一个控制阀组所对应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当控制器控
制第一控制阀处于打开状态时,此时第二控制阀为关闭状态,同理,当控制器控制第二控制阀处于打开状态时,此时第一控制阀为关闭状态。
[002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气口和出气口处的至少一者设置有过滤装置。
[0029]可以理解的是,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其中,第一过滤装置设置在进气口处,对进入到气缸的外界气体进行过滤,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出气口处,用于将经由气缸杀菌处理后的气体进一步滤清以达到可释放状态。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杀菌装置,包括气体注入单元、减压单元、加压容器组件以及多个杀菌组件,加压容器组件包括气缸和活塞,活塞被配置为相对气缸移动,并和气缸共同形成容积变化的内腔,以使内腔中的气体压力随内腔的容积变化而改变,杀菌组件设置在内腔内,杀菌组件具有面向内腔内部的杀菌光源,以对气缸内的气体进行杀菌;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注入单元、减压单元、加压容器组件以及多个杀菌组件,所述加压容器组件包括气缸和活塞,所述活塞被配置为相对所述气缸移动,并和所述气缸共同形成容积变化的内腔,以使所述内腔中的气体压力随所述内腔的容积变化而改变,所述杀菌组件设置在所述内腔内,所述杀菌组件具有面向所述内腔内部的杀菌光源,以对所述气缸内的气体进行杀菌;所述气缸上设有可开闭的进气口和可开闭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气体注入单元连接于所述进气口,并被构造为向所述气缸内送入待杀菌的气体;所述减压单元连接于所述出气口,并被构造为对从所述出气口流出的气体减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容器组件还包括推杆和驱动模块,所述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推杆的第二端相连,驱动所述活塞移动,以改变所述内腔的容积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推杆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活塞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本体,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并可相对所述壳体本体移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的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杀菌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禹郑远志康建陈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杰生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