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滞后扭矩产生机构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滞后扭矩产生机构以及具备该滞后扭矩产生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中,为了衰减扭转振动而设置阻尼装置。该阻尼装置具有用于产生作为摩擦阻力的滞后扭矩的滞后扭矩产生机构。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滞后扭矩产生机构由摩擦部件(摩擦垫圈)、锥形弹簧等构成。摩擦部件配置在能够相对旋转的输入侧旋转体与输出侧旋转体之间,输入侧旋转体被锥形弹簧按压到输出侧旋转体。而且,当输入侧旋转体与输出侧旋转体因扭转振动而相对旋转时,摩擦部件与输入侧旋转体以及输出侧旋转体中的任一方一体地旋转并且与另一方摩擦接触,由此产生滞后扭矩。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
‑
2428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摩擦部件伴随着使用而摩擦滑动面磨损,因此在摩擦滑动面某种程度磨损后,能够获得稳定的滞后扭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滞后扭矩产生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旋转体,具有滑动面;以及第二旋转体,与所述第一旋转体对置地配置,并在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滑动面滑动来产生滞后扭矩,所述第二旋转体具有初始接触部和主摩擦面,所述初始接触部向所述第一旋转体侧突出地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滑动面滑动接触,所述主摩擦面在所述初始接触部磨损后,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滑动面滑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滞后扭矩产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体是被输入动力并且将被输入的动力向输出侧的部件传递的部件,所述第二旋转体是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旋转的摩擦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滞后扭矩产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接触部形成为环状。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滞后扭矩产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体具有:本体;以及摩擦件,固定在所述本体,并在表面具有所述初始接触部以及所述主摩擦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滞后扭矩产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是树...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