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连接一个同轴电缆和一个连接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511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电连接同轴电缆(1)的导体(5)的一端和同轴连接器(6)的导体(14)的装置。一种弹簧式波纹管形的中间元件(25)被压缩在一端的导体(5)和另一端的同轴连接器(6)的导体(14)之间,中间元件防止了温度变化和机械作用对连接稳定性的不利影响。(*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连接一个同轴电缆和一个连接器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连接一个同轴电缆的空心导体和一个同轴连接器的导体的装置。这种普通型的装置是众所周知的(例如由EP-A-0551092),为把同轴电缆连接到同轴连接器上,要在被连接端把电缆裂开,为连接内分离引线与同轴连接器的内引线,在同轴连接器中安装一个弹簧支座推动一个插在内导体中的塞子,实践中,人们看到,在高频区,弹簧支座与同轴电缆的内导体连接处常常是一个故障集中点,并且这个连接处的性能会随弹簧支座的插入深度变化,此外,温度变化和机械作用也能影响两个内导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创造一种等同于上面的普通型装置,它既将所举缺点减至最小又仍然能使同轴连接器安装简便,装置应当适合于各种同轴电缆,同样也适合于各种同轴连接器,此外,装置应当比以前更可靠地保证在一定幅度的机械和气候影响下,电气数据维持不变。这些目的由一个具有波纹管型中间元件的普通型装置来满足,该中间元件以弹簧方式与同轴电缆的导体以及与同轴连接器的导体相连接,中间元件可直接放在最好张开成漏斗型的导体裂开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改进,同轴电缆的导体有一个接触部件嵌在导-->体的空腔中并顶住中间元件,接触部件的接触面最好是锥形或漏斗形。这个部件能够,比如说,固定在导体的空腔中并封堵住该空腔。高频电流主要在导电部件的表面传导,对于一个波纹管型中间元件来说,当波纹管被拉伸或压缩时,波纹管的曲率以及峰和谷的距离的变化,较之弹簧支座的插入深度的变化对特性阻抗的影响要小得多,中间元件的弹性能够比较小,例如说是几个毫米的伸/缩范围,中间元件在安装同轴连接器时被沿轴线方向压缩,并且在压缩状态下至少可伸长几个毫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简化了与普通同轴连接器的安装,不需要任何焊接工作或其他的附加工艺步骤。另外,由于中间元件能弯曲或垂直于其轴线方向,因而一些有几何缺陷的安装很少影响电接触。本专利技术同样适合于带有通过空心内导体连接其上(例如说空心内导体与同轴连接器的凹形接头或接触插头电连接)的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为适应上述目的,波纹管形的中间元件在其一端弹簧式接触同轴电缆的内导体的情况下沿轴线方向压缩。被压缩的中间元件在弹簧压力下顶住同轴电缆的内导体。由机械影响产生的长度变化或位移被中间元件的弹性所吸收。这种波形管形中间元件的曲率以及峰和谷的距离的变化对特性阻抗只有很小的影响,因而确保了高度的稳定性。图1是一个贯穿同轴连接器和同轴电缆一端的轴向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一个局部截面视图;图3是贯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一个变例的轴向截面图;以及图4是根据图3的装置的一个部分的视图。图1示出普通同轴电缆1的一端,有一个外绝缘层2、一个作为-->外导体的波纹管3、一电介质层4以及一个最好是空心的内导体5。同轴电缆1最好是高频电缆。连接到电缆1的同轴连接器6包括一个在其中配置一个套筒8的外壳7。连接器的固定借助螺母10将波纹管3固定到外壳7上。一个内导体14通过介质层支托16固定在外壳7的圆柱形腔膛13中。通过一个径向伸出的凸缘15防止内导体14在支托16中的轴向运动,如所看到的,内导体14构造得在其一端作为一个弹簧支座,并能容纳一个接触插头(未示出),在支托16的内侧,内导体14有一个径向凸缘17,波纹管形中间元件25就紧固在它的上面。一个向外弯折的凸缘19设在凸缘17上,如图2所示,中间元件25向内弯的环形端28借助弯折凸缘19固定到凸缘17的锥形接触面30,这样,中间元件25稳固地连接到内导体14并由它可靠地支撑着。中间元件25的另一端有一个向内的边缘27,它限定一个圆形开口29,中间元件的边缘28和27之间整个是空心的并且构造得旋转对称。其四周的波峰26与波谷31相互交替。但是,也可设想出另一个实施例,其中波峰26与波谷具有所示以外的另一种形式,或者说是布成螺旋形的形式。中间元件25最好由一个部件做成,并且用一根相当的薄壁管子制造出来,在其轴线方向,中间元件表现得如像一个弹簧,并且可借助压缩力而在轴线方向变短,例如由总长20mm缩为16mm,在这一缩短或压缩状态下,中间元件25还可再缩短或压缩例如说2-3mm,适用于生产中间元件25的材料是例如说铜铍合金或者钢合金。其他材料诸如合成导电材料之类也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图1示出压缩状态下的中间元件25,环形边缘27紧靠住一个接触部件20-->的锥形接触面21并借助弹性压力固定在那里,接触部件20置于内导体5的空腔32中,并且接触部件的一个台肩33搭接在内导体5的一端的横截面34上,膨胀环套23置于接触部件20和固定块22之间并依靠螺丝24的张力固定。空腔32由台肩33、固定块22和膨胀环套23封住。若接触面21与凸缘17之间的距离变化,例如由于热长度改变或机械作用的结果,中间元件25或者逆着其弹簧作用力的方向缩短或者通过其弹簧作用力而伸长,但是,中间元件25的长度变化通常是很小的,一般小于1mm。同轴电缆1和同轴连接器6的轴线偏离也被中间元件25的相应的弹簧作用所吸收。中间元件25在外壳7安装到同轴电缆1上时被压缩。随着中间元件25的长度变化,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跟着变化,但接触位置不会变化。在所说明的例子中,中间元件25连接两个内导体。但是,可以设想一个实施例,其中中间元件25将两个外导体连接到一起。图3和4所示的例子,通过一个可移动插入内导体5的塞子40而区别于上述的例子,波纹管形的中间元件25在弹簧张力作用下紧靠住塞子。塞子40包括一个比如说由硅橡胶制成的空心圆柱形封堵部件44,封堵部件被置于带有外边缘的挤压环套45和连接器46之间的轴向压力之下。一个螺纹杆47连接到连接件46,此杆将挤压锥形头48固定在朝着内导体5径向张开的挤压套环45中。塞子40的轴向固定和封端工作由于内导体5的隆起部分而变得方便起来,虽然这个隆起部分并不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内导体5可以是平滑的。在塞子40伸出内导体的一端,用一个紧固螺丝43可移动地安-->上一个王冠形接触部件41,螺丝43拧入连接器46的轴向螺纹孔49。接触部件41留有向间隙地嵌入到带有叉形支座50的连接器46的狭槽51中,并将紧固螺丝43的螺杆53装入轴向孔52中,也留有一个径向间隙。封堵元件44和挤压套环45可被接触部件41撑牢在内导体的内侧。当螺丝43被固紧时,其球形接触面54靠紧接触部件41,也把由端部辐射伸出的接触头42压向内导体5的横截面。接触部件41必须能柔性运动并能准确调节横截面的角度。对于整个截面来说,高接触作用力最好在三个点达到。波纹管形中间元件25在其与接触头42之间的弹簧张力作用下接靠锥形接触面55,并通过其全方位的活动性调整接触部件41的倾斜角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连接同轴电缆(1)的空心内导体(5)和同轴连接器(6)的导体(14)的装置,包括:一个波纹管形的中间元件(25),置于同轴电缆(1)的导体(5)和同轴连接器(6)的导体(14)之间并将它们电连接到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CH 1995-5-2 1248/951.一种用于电连接同轴电缆(1)的空心内导体(5)和同轴连接器(6)的导体(14)的装置,包括:一个波纹管形的中间元件(25),置于同轴电缆(1)的导体(5)和同轴连接器(6)的导体(14)之间并将它们电连接到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所述中间元件(25)是轴向可压缩的,并且在所述中间元件的轴线相对端处连接到同轴电缆(1)的导体(5)上和同轴连接器(6)的导体(14)上。3.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所述中间元件(25)在压缩状态下被加上了轴向弹簧负载。4.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所述中间元件(25)至少在一端有一个向内伸展的边缘(27,28)。5.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所述中间元件(25)包括一个唯一的薄壁零件。6.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一个空腔(32)由同轴电缆1的内导体(5)的内部圆周壁确定,并且一个接触部件(20)置于此空腔中;以及其中:所述中间元件(25)电接触所述接触部件,并且空腔被所述接触部件和所述中间元件封闭。7.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把所述接触部件(20)牢牢地卡紧在所述内导(5)上的膨胀部件(23)。-->8.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富克斯U修奇
申请(专利权)人:胡贝尔和茹纳股份公司电缆橡胶及人工材料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