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45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层、增强层和纱层,纱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编织物,编织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腐板,防腐板的底部与另一层玻璃纤维层固定连接。该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通过在玻璃纤维层的底部设置冲孔不锈钢板,可以显著地提高型材的刚度,且通过热压工艺将环氧树脂与冲孔不锈钢板形成连接销结构,提高了玻璃纤维材料的强度和疲劳强度,纱层的上表面与增强层的下表面均通过缝合铺层进行连接,增强了增强层和纱层之间的连续性,编织物的上表面与纱层的下表面均通过多轴向径编织层进行连接,增强了纱层和编织物之间的连续性,从而整体增强了玻璃纤维材料的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材料
,具体为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0002]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指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为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通过一定的成型工艺复合而成的一种材料,玻璃纤维是由熔融玻璃快速抽拉而成的细丝,按原材料组分可分为有碱,无碱、中碱及特种玻璃纤维,如高硅氧、石英纤维等。
[0003]现有的玻璃纤维材料通过增加型材的截面面积和提高截面惯性矩,可以提高型材的抗弯抗扭的性能,但增加了玻璃纤维原料的用量,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层、增强层和纱层,所述增强层固定连接于玻璃纤维层的底部,所述纱层固定连接于增强层的底部。
[0006]所述增强层由冲孔不锈钢板、有机基体层一和缝合铺层一组成,所述冲孔不锈钢板设置于玻璃纤维层的底部,所述有机基体层一固定连接于冲孔不锈钢板的上表面,所述缝合铺层一固定连接于冲孔不锈钢板的下表面。
[0007]优选的,所述有机基体层一通过热压工艺与冲孔不锈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有机基体层一与玻璃纤维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有机基体层一具体为环氧树脂,所述缝合铺层一通过拉挤成型工艺与冲孔不锈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在玻璃纤维层的底部设置冲孔不锈钢板,可以显著地提高型材的刚度,且通过热压工艺将环氧树脂与冲孔不锈钢板形成连接销结构,提高了玻璃纤维材料的强度和疲劳强度。
[0008]优选的,所述纱层由无捻纱、缝合铺层二和多轴向径编织层一组成,所述缝合铺层二固定连接于无捻纱的上表面,所述多轴向径编织层一固定连接于无捻纱的下表面。
[0009]优选的,所述缝合铺层二通过拉挤成型工艺与无捻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多轴向径编织层一通过拉挤成型工艺与无捻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纱层的上表面与增强层的下表面均通过缝合铺层进行连接,增强了增强层和纱层之间的连续性。
[0010]优选的,所述纱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编织物,所述编织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腐板,所述防腐板的底部与另一层玻璃纤维层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编织物由特种立体织物、多轴向径编织层二和有机基体层二组成,所述多轴向径编织层二固定连接于特种立体织物的上表面,所述有机基体层二固定连接于特种立体织物的下表面。
[0012]优选的,所述多轴向径编织层二通过拉挤成型工艺与特种立体织物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有机基体层二通过热压工艺与特种立体织物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编织物的上表
面与纱层的下表面均通过多轴向径编织层进行连接,增强了纱层和编织物之间的连续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通过在玻璃纤维层的底部设置冲孔不锈钢板,可以显著地提高型材的刚度,且通过热压工艺将环氧树脂与冲孔不锈钢板形成连接销结构,提高了玻璃纤维材料的强度和疲劳强度。
[0015]2.该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纱层的上表面与增强层的下表面均通过缝合铺层进行连接,增强了增强层和纱层之间的连续性,编织物的上表面与纱层的下表面均通过多轴向径编织层进行连接,增强了纱层和编织物之间的连续性,从而整体增强了玻璃纤维材料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增强层分层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纱层分层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编织物分层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玻璃纤维层、2增强层、201冲孔不锈钢板、202有机基体层一、203缝合铺层一、3纱层、301无捻纱、302缝合铺层二、303多轴向径编织层一、4编织物、401特种立体织物、402多轴向径编织层二、403有机基体层二、5防腐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层1、增强层2和纱层3,增强层2固定连接于玻璃纤维层1的底部,纱层3固定连接于增强层2的底部,纱层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编织物4,编织物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腐板5,防腐板5的底部与另一层玻璃纤维层1固定连接,防腐板5防止水分侵蚀玻璃纤维材料,导致腐烂。
[0023]增强层2由冲孔不锈钢板201、有机基体层一202和缝合铺层一203组成,冲孔不锈钢板201设置于玻璃纤维层1的底部,有机基体层一202固定连接于冲孔不锈钢板201的上表面,缝合铺层一203固定连接于冲孔不锈钢板201的下表面,有机基体层一202通过热压工艺与冲孔不锈钢板2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机基体层一202与玻璃纤维层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机基体层一202具体为环氧树脂,缝合铺层一203通过拉挤成型工艺与冲孔不锈钢板2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在玻璃纤维层1的底部设置冲孔不锈钢板201,可以显著地提高型材的刚度,且通过热压工艺将环氧树脂与冲孔不锈钢板201形成连接销结构,提高了玻璃纤维材料的强度和疲劳强度。
[0024]纱层3由无捻纱301、缝合铺层二302和多轴向径编织层一303组成,缝合铺层二302固定连接于无捻纱301的上表面,多轴向径编织层一303固定连接于无捻纱301的下表面,缝
合铺层二302通过拉挤成型工艺与无捻纱3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多轴向径编织层一303通过拉挤成型工艺与无捻纱3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编织物4由特种立体织物401、多轴向径编织层二402和有机基体层二403组成,多轴向径编织层二402固定连接于特种立体织物401的上表面,有机基体层二403固定连接于特种立体织物401的下表面,多轴向径编织层二402通过拉挤成型工艺与特种立体织物4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机基体层二403通过热压工艺与特种立体织物4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纱层3的上表面与增强层2的下表面均通过缝合铺层进行连接,增强了增强层2和纱层3之间的连续性,编织物4的上表面与纱层3的下表面均通过多轴向径编织层进行连接,增强了纱层3和编织物4之间的连续性,从而整体增强了玻璃纤维材料的性能。
[00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层(1)、增强层(2)和纱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层(2)固定连接于玻璃纤维层(1)的底部,所述纱层(3)固定连接于增强层(2)的底部;所述增强层(2)由冲孔不锈钢板(201)、有机基体层一(202)和缝合铺层一(203)组成,所述冲孔不锈钢板(201)设置于玻璃纤维层(1)的底部,所述有机基体层一(202)固定连接于冲孔不锈钢板(201)的上表面,所述缝合铺层一(203)固定连接于冲孔不锈钢板(201)的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基体层一(202)通过热压工艺与冲孔不锈钢板(2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有机基体层一(202)与玻璃纤维层(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有机基体层一(202)具体为环氧树脂,所述缝合铺层一(203)通过拉挤成型工艺与冲孔不锈钢板(2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纱层(3)由无捻纱(301)、缝合铺层二(302)和多轴向径编织层一(303)组成,所述缝合铺层二(302)固定连接于无捻纱(301)的上表面,所述多轴向径编织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维全拜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邹城市天成新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