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传递组件及变速箱执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39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扭矩传递组件及变速箱执行器,所述扭矩传递组件包括扭矩传递结构、扭矩输出结构和球轴承。扭矩传递结构的第一侧设有凸伸部,凸伸部的径向外侧形成第一避让区域且第一侧具有第一抵持面;扭矩输出结构设有凸缘,凸缘的径向外侧形成第二避让区域且凸缘的第二侧具有第二抵持面;球轴承的内圈夹持在第一抵持面和第二抵持面之间;第一避让区域和第二避让区域用来避让所述球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地减少了零件数量,有助于减少装配时间、缩短公差链、减少轴向尺寸;构造了球轴承的配合连接结构,防止球轴承的非转动部与扭矩传递结构和扭矩输出结构相互摩擦,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矩传递组件及变速箱执行器


[0001]本技术涉及变速箱执行器
,具体来说是一种扭矩传递组件及变速箱执行器。

技术介绍

[0002]变速箱执行器(Gearbox actuator,GA)被广泛用于车辆的变速箱中,用于实现换档方向和选档方向的齿轮运动。参见图1所示,其示出了一种变速箱执行器1的结构,包括两个模块:换档模块11和选档模块12,每个模块均由电机输入扭矩以实现驱动。
[0003]以其中的换档模块11为例,同样参见图1所示,换档电机111的输出轴与一换档内齿轮112相啮合,换档内齿轮112(见图3)与一换档蜗杆113(见图4)固定,从而换档电机111的输出轴输入的扭矩经由换档内齿轮112传递至换档蜗杆113。进一步地,换档蜗杆113与一换档涡轮114啮合,换档涡轮114与一换档轴115连接,从而换档蜗杆113输出的扭矩经由换档涡轮114传递至换档轴115。而在换档轴115上连接有换档拨片116,换档轴115受到扭矩后能带动换档拨片116拨动同步器,以使同步器与不同的输出齿轮啮合,进而实现换档操作。
[0004]在此换档过程中,拨片拨动同步器时将受到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经由换档轴115、换档涡轮114后传递至换档蜗杆113形成对换档蜗杆113的轴向载荷。结合图2所示,为平衡此轴向载荷,在换档蜗杆113的颈部配合有一推力轴承117。同时,还在换档蜗杆113的颈部设有前后两个滚针轴承118,以支撑换档蜗杆113、减小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旋转精度。而在滚针轴承118和推力轴承117的装配中,又需要采用第一垫片119和第二垫片1110进行固定。
[0005]因而,在现有的换档模块11中,为保证换档蜗杆113的稳定运作,需要设置两个滚针轴承118、一个推力轴承117、一个第一垫片119和两个第二垫片1110,涉及的零件较多。并且,由于推力轴承117的装配和滚针轴承118的装配是两个独立的装配过程,需要分别实现两者的装配,这就使得需要花费较长的装配时间。同时,只有在两者都装配完成后才能步入后一工序,也导致了生产线循环时间的增长。
[0006]并且,由于组装中涉及的零件较多,需要计算的公差链较长,导致了尺寸设计的繁琐,且零件尺寸和装配精度的要求都较高,这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也是较不经济的。
[0007]同时,也由于组装中涉及的零件较多,使得整条生产线和存储中涉及的零件较多,不仅增加了维护材料信息(如工程图、零件编号和材料编号等)的困难度,也增加了相似零件被错配至不同生产线中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扭矩传递组件及变速箱执行器的换档模块,减少扭矩传递组件中的零件,简化其结构并减少装配步骤。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扭矩传递组件,包括:
[0010]扭矩传递结构,所述扭矩传递结构的第一侧设有凸伸部,所述凸伸部的径向外侧
形成第一避让区域且所述凸伸部的第一侧具有第一抵持面;
[0011]扭矩输出结构,所述扭矩传递结构与所述扭矩输出结构相配合以传递扭矩,所述扭矩输出结构的轴颈相邻于所述第一抵持面的第一侧,且所述扭矩输出结构在相邻于所述轴颈的第一侧设有凸缘,所述凸缘的径向外侧形成第二避让区域且所述凸缘的第二侧具有第二抵持面;
[0012]球轴承,所述球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配合于所述轴颈处;
[0013]其中,所述内圈的轴向的两端夹持在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二抵持面之间;所述第一避让区域和所述第二避让区域用来避让所述球轴承。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二抵持面沿着所述径向外侧不超出所述内圈轴向的两端。
[0015]可选地,所述扭矩传递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外圈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
[0016]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第一侧设有第三抵持面;
[0017]所述壳体的第二侧设有第四抵持面;
[0018]所述外圈的轴向的两端夹持在所述第三抵持面和所述第四抵持面之间。
[0019]可选地,所述支撑套与所述壳体之间沿轴向设有弹性件。
[0020]可选地,所述支撑套的径向外侧设有第一承载部,所述壳体的径向内侧设有第二承载部,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的轴向之间。
[0021]可选地,所述扭矩传递结构为内齿轮,所述扭矩输出结构为蜗杆,所述球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002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变速箱执行器,包括所述的扭矩传递组件。
[0023]可选地,所述变速箱执行器还包括扭矩输入组件,所述扭矩传递组件包括扭矩输入结构;所述扭矩输入结构与所述扭矩传递结构相配合,以向所述扭矩传递结构输入扭矩。
[0024]可选地,所述扭矩输入结构与所述扭矩输出结构偏心设置。
[0025]本技术具有至少如下有益效果:
[0026]本技术将现有的两个第一垫片、一个第二垫片、两个滚针轴承和一个推力轴承替换为一个球轴承,极大地减少了零件的数量,不仅有助于加快装配速度,减少装配时间;还有助于缩短公差链,降低产品质量控制的成本;并且也减少了零件材料信息维护的困难度和零件错配的风险,有助于减少存储和物流的负担;同时,还有助于减少整体结构的轴向尺寸,有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布局紧凑性;此外,还有助于减少加工和装配的成本。
[0027]本技术对扭矩传递结构和扭矩输出结构进行结构改进,构造了对球轴承进行配合连接的结构,防止球轴承的非转动部在转动过程中与转动的扭矩传递结构和扭矩输出结构相互摩擦,有助于延长扭矩传递组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示例性示出一种现有的变速箱执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示例性示出一种现有的换档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示出图2中换档内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示出图2中换档蜗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2]图5示例性示出一种扭矩传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示出图5中扭矩传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示出图5中扭矩输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变速箱执行器
ꢀꢀ
11.换档模块
ꢀꢀ
111.换档电机
ꢀꢀ
112.换档内齿轮 113.换档蜗杆
ꢀꢀ
114.换档涡轮
ꢀꢀ
115.换档轴
ꢀꢀ
116.换档拨片
ꢀꢀ
117.推力轴承 118.滚针轴承
ꢀꢀꢀ
119.第一垫片
ꢀꢀ
1110.第二垫片
ꢀꢀ
12.选档模块
ꢀꢀ
2.扭矩输入组件
ꢀꢀ
21.扭矩输入结构
ꢀꢀ
3.扭矩传递结构
ꢀꢀ
31.第一抵持面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矩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扭矩传递结构,所述扭矩传递结构的第一侧设有凸伸部,所述凸伸部的径向外侧形成第一避让区域且所述凸伸部的第一侧具有第一抵持面;扭矩输出结构,所述扭矩传递结构与所述扭矩输出结构相配合以传递扭矩,所述扭矩输出结构的轴颈相邻于所述第一抵持面的第一侧,且所述扭矩输出结构在相邻于所述轴颈的第一侧设有凸缘,所述凸缘的径向外侧形成第二避让区域且所述凸缘的第二侧具有第二抵持面;球轴承,所述球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配合于所述轴颈处;其中,所述内圈的轴向的两端夹持在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二抵持面之间;所述第一避让区域和所述第二避让区域用来避让所述球轴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二抵持面沿着所述径向外侧不超出所述内圈的轴向的两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传递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外圈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矩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第一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蔚帅叶胤王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