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11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29
本实用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涉及复合膜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聚丙烯复合膜缺乏可更换的抗菌结构,在使用一次后,因其抗菌性受到大打折扣,导致无法进行二次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的问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对称设有两组复合部,且复合部的贴合膜插接在插槽内。将贴合膜插接到插槽内,以对中层膜进行固定,通过在贴合膜上开设扩散孔,可使抗菌槽内的抗菌剂散发出来,从而达到抗菌的作用,通过将中层膜设计成可插接到固定槽内,可在中层膜的抗菌剂失效后,通过更换中层膜,可使本装置重复使用。可使本装置重复使用。可使本装置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


[0001]本实用属于复合膜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

技术介绍

[0002]结晶聚丙烯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例如拉伸强度,刚度,表面硬度等,不仅具有耐冲击性和耐低温性,其还具有光学性能和卫生食品性能,例如光泽度和透明度无毒和无味性能,因此它们被广泛地用于食品包装领域。
[0003]例如申请号:CN202020582991.X中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包括有内层膜、用于印刷的外层膜和位于所述内层膜和所述外层膜之间用于阻隔氧气和水蒸气的中间膜,所述内层膜包括有聚丙烯薄膜和嵌在所述聚丙烯薄膜内的抗菌剂,如此设置,本复合膜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可有效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而且,本复合膜具有较强挺度、水蒸气阻隔性和氧气阻隔性,能够减缓内容物的腐败速度。
[0004]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聚丙烯复合膜缺乏可更换的抗菌结构,在使用一次后,因其抗菌性受到大打折扣,导致无法进行二次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且现有的聚丙烯复合膜结构功能不够完善,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将聚丙烯复合膜裁开,由于裁开的尺寸难于掌握,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以解决现有的聚丙烯复合膜缺乏可更换的抗菌结构,在使用一次后,因其抗菌性受到大打折扣,导致无法进行二次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且现有的聚丙烯复合膜结构功能不够完善,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将聚丙烯复合膜裁开,由于裁开的尺寸难于掌握,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0006]本实用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包括:
[0008]安装部;
[0009]所述安装部上对称设有两组复合部,且复合部的贴合膜插接在插槽内;
[0010]安装部两侧设有连接部,且连接部的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插接在侧槽内,且连接柱贯穿主体;
[0011]安装部内设有抗菌部,且抗菌部的中层膜放置在固定槽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包括:
[0013]主体,主体两端等列开设有圆形通孔;
[0014]插槽,插槽共设有两组,且插槽对称开设在主体的上下两端。
[0015]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包括:
[0016]固定槽,固定槽开设在主体内侧中间位置,且固定槽下端的矩形通孔贯穿主体,并且固定槽上下两端与插槽相连通;
[0017]侧槽,侧槽开设在主体两端的上下侧,且每两组侧槽通过主体侧边的圆形通孔相连通。
[0018]进一步的,所述复合部包括:
[0019]贴合膜,贴合膜两端设有矩形凸起结构;
[0020]扩散孔,扩散孔开设在贴合膜的内部,且扩散孔贯穿贴合膜。
[002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
[0022]上固定件,上固定件的顶部设有弧形凸起结构;
[0023]连接柱,连接柱底部为球形结构,且连接柱等列开设在上固定件底部两侧。
[002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还包括:
[0025]下固定件,下固定件设在上固定件的底部;
[0026]固定孔,固定孔开设在下固定件内侧,且固定孔贯穿下固定件。
[0027]进一步的,所述抗菌部包括:
[0028]中层膜,中层膜整体为矩形膜结构;
[0029]抗菌槽,抗菌槽等列开设在中层膜的上下两侧。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1]1、在本装置中,设置了复合部和抗菌部,在主体上下两端开设插槽,在主体内部开设固定槽,使固定槽贯穿主体,并使两组插槽通过固定槽相连通,将开设抗菌槽的中层膜放置到固定槽内,并在抗菌槽内注入抗菌剂,将贴合膜插接到插槽内,以对中层膜进行固定,通过在贴合膜上开设扩散孔,可使抗菌槽内的抗菌剂散发出来,从而达到抗菌的作用,通过将中层膜设计成可插接到固定槽内,可在中层膜的抗菌剂失效后,通过更换中层膜,可使本装置重复使用;
[0032]2、在本装置中,设置了主体和连接部,在主体两端开设侧槽,将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分别插接到侧槽内,在上固定件下端设置连接柱,在下固定件内设置固定孔,通过将连接柱扣合到固定孔内,可上固定件与下固定件相卡合,使用时,将上固定件与下固定件分离开,并从侧槽中取下,通过在主体两侧开设矩形通孔,将相连两组的复合膜通过通孔处撕开,通过这样设置,操作者可根据使用需求来控制复合膜裁开的尺寸,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实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实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5]图3是本实用由图2引出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6]图4是本实用的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0037]1、安装部;
[0038]101、主体;1011、插槽;
[0039]102、固定槽;103、侧槽;
[0040]2、复合部;201、贴合膜;202、扩散孔;
[0041]3、连接部;
[0042]301、上固定件;3011、连接柱;
[0043]302、下固定件;3021、固定孔;
[0044]4、抗菌部;401、中层膜;402、抗菌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的范围。
[0046]在本实用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7]在本实用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0048]实施例:
[0049]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50]本实用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包括:安装部1;安装部1上对称设有两组复合部2,且复合部2的贴合膜201插接在插槽1011内;安装部1两侧设有连接部3,且连接部3的上固定件301和下固定件302插接在侧槽103内,且连接柱3011贯穿主体101;安装部1内设有抗菌部4,且抗菌部4的中层膜401放置在固定槽102上。...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部(1);所述安装部(1)上对称设有两组复合部(2),且复合部(2)的贴合膜(201)插接在插槽(1011)内;安装部(1)两侧设有连接部(3),且连接部(3)的上固定件(301)和下固定件(302)插接在侧槽(103)内,且连接柱(3011)贯穿主体(101);安装部(1)内设有抗菌部(4),且抗菌部(4)的中层膜(401)放置在固定槽(10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包括:主体(101),主体(101)两端等列开设有圆形通孔;插槽(1011),插槽(1011)共设有两组,且插槽(1011)对称开设在主体(101)的上下两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包括:固定槽(102),固定槽(102)开设在主体(101)内侧中间位置,且固定槽(102)下端的矩形通孔贯穿主体(101),并且固定槽(102)上下两端与插槽(1011)相连通;侧槽(103),侧槽(103)开设在主体(101)两端的上下侧,且每两组侧槽(103)通过主体(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刚李鹏浩马斌席怀洪徐川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银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