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5-氟-2-苯胺嘧啶-4-基)氨基-N-羟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83740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5


‑2‑
苯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化合物合成及医药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5


‑2‑
苯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

s tyrosine kinase,BTK)是一种膜结合蛋白,属于非受体酪氨酸激酶Tec家族,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和细胞因子受体通路的信号传导分子,可通过激活B细胞表面受体,对B细胞的运输、趋化和黏附通路的信号发挥作用,对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具有重要意义。BTK通过BCR信号通路调控B细胞的存活与生物学功能,成为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的药物作用靶标(参见:Current oncology 2019;26(2):e233

e240)。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

like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FLT3)是一种跨膜酪氨酸受体,由早期骨髓造血组细胞所表达(参见:Oncogene 2000;19(49):5548

5557),属于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FLT3基因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的重要原因,激活后的FLT3受体发生二聚化,与相应蛋白结合并激活下游多条信号通路(参见:Nat.Rev.Cancer 2012:12(11):753

766),诱导造血细胞异常增殖和生长,导致癌症的发生。BTK和FLT3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靶标,临床前及临床研究表明,双重抑制BTK和FLT3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参见:Blood 2019;134(Supplement_1):5477

5477)。因此设计合成结构新颖、具有成药性的新型BTK/FLT3双靶点药物,对于治疗恶性肿瘤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5


‑2‑
苯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衍生物,该类化合物具有BTK/FLT3双重抑制作用和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为: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该化合物为(5


‑2‑
苯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其具有通式I所示结构:
[0006][0007]其中,R1表示吗啉基、哌啶基、C
1~6
烷基取代哌嗪基、C
1~6
直链或支链烷基;R2表示氢、卤素、甲氧基、三氟甲基、氰基、C
1~6
直链或支链烷基。
[0008]优选地,R1选自吗啉基、哌啶基、N

甲基哌嗪基或N

乙基哌嗪基;R2表示氢、氟或甲氧基。
[0009]优选地,上述化合物为以下任一化合物:
[0010]2‑
((5


‑2‑
((4

吗啉苯基)氨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I

1)
[0011]2‑
((5


‑2‑
((4

(4

甲基哌嗪
‑1‑
基)苯基)氨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I

2)
[0012]2‑
((5


‑2‑
((4

(哌啶
‑1‑
基)苯基)氨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I

3)
[0013]2‑
((2

((4

(4

乙基哌嗪
‑1‑
基)苯基)氨基)
‑5‑
氟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I

4)
[0014]2‑
((5


‑2‑
((3


‑4‑
(4

甲基哌嗪
‑1‑
基)苯基)氨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I

5)
[0015]2‑
((5


‑2‑
((2

甲氧基
‑4‑
(4

甲基哌嗪
‑1‑
基)苯基)氨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I

6)
[0016]3‑
((5


‑2‑
((4

吗啉苯基)氨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I

7)
[0017]3‑
((5


‑2‑
((4

(4

甲基哌嗪
‑1‑
基)苯基)氨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I

8)
[0018]3‑
((5


‑2‑
((4

(哌啶
‑1‑
基)苯基)氨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I

9)
[0019]3‑
((2

((4

(4

乙基哌嗪
‑1‑
基)苯基)氨基)
‑5‑
氟嘧啶
‑4‑
基)氨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通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为(5


‑2‑
苯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其中,R1选自吗啉基、哌啶基、C
1~6
烷基取代哌嗪基、C1~6直链或支链烷基;R2选自氢、卤素、甲氧基、三氟甲基、氰基、C1~6直链或支链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选自吗啉基、哌啶基、N

甲基哌嗪基或N

乙基哌嗪基;R2选自氢、氟或甲氧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选自以下任一化合物:2

((5


‑2‑
((4

吗啉苯基)氨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2

((5


‑2‑
((4

(4

甲基哌嗪
‑1‑
基)苯基)氨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2

((5


‑2‑
((4

(哌啶
‑1‑
基)苯基)氨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2

((2

((4

(4

乙基哌嗪
‑1‑
基)苯基)氨基)
‑5‑
氟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2

((5


‑2‑
((3


‑4‑
(4

甲基哌嗪
‑1‑
基)苯基)氨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2

((5


‑2‑
((2

甲氧基
‑4‑
(4

甲基哌嗪
‑1‑
基)苯基)氨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3

((5


‑2‑
((4

吗啉苯基)氨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3

((5


‑2‑
((4

(4

甲基哌嗪
‑1‑
基)苯基)氨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3

((5


‑2‑
((4

(哌啶
‑1‑
基)苯基)氨基)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3

((2

((4

(4

乙基哌嗪
‑1‑
基)苯基)氨基)
‑5‑
氟嘧啶
‑4‑
基)氨基)

N

羟基苯甲酰胺;3

((5


‑2‑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凡胜凌勇许中原刘云吴红梅谢旭东张雨婷王怡晨郭李婷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