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358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包括:外支架、限位座;所述内支架位于外支架的内侧,且内支架与外支架通过叶片连接;所述叶片的一端与内支架的外壁连接,叶片的另一端与外支架的内壁连接,叶片与内支架、外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座位于外支架前端的外壁上,且限位座与外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加强筋位于叶片的中间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制造材料成本和制造工艺成本较低,方便安装与拆卸、便于操作,提高燃油燃烧质量,提升发动机功率、节省燃油、节能减排,导流效果好,减小进气阻力,提高进气速度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不足。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配套结构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

技术介绍

[0002]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目前我国内燃机实施国五、国六排放标准,其减排技术都是沿袭国外后处理技术路线,存在着研发与使用成本过高,故障率频发等缺点。而且国四国五道路运输车和国三农用车存量很大,构成了大气污染最大“元凶”之一。
[0003]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的问题和不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包括:内支架、外支架、限位座、叶片、加强筋、内进气道、外进气道;所述内支架位于外支架的内侧,且内支架与外支架通过叶片连接;所述叶片的一端与内支架的外壁连接,叶片的另一端与外支架的内壁连接,叶片与内支架、外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座位于外支架前端的外壁上,且限位座与外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加强筋位于叶片的中间位置,且加强筋与叶片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内进气道位于叶片的内侧,且内进气道位于内支架与加强筋之间;所述外进气道位于叶片的内侧,且外进气道位于外支架与加强筋之间。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所述内支架、外支架、限位座、叶片、加强筋均由稀土和具有光催化功能材料与离子催化功能材料等多种稀有元素复合而成的协合催化材料制成,该材料具有在无光条件下对空气具有稳定持续活化作用,从而提高燃油燃烧质量,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所述内支架、外支架、加强筋的整体外观均呈圆环形,且内支架的外壁及加强筋的内壁、外壁均呈锥形,导流效果好,减小进气阻力,降低对进气量的影响。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所述叶片的尾端呈螺旋形,且叶片的内壁、外壁均呈锥形,导流效果好,进一步减小进气阻力,提高进气速度。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所述叶片在内支架与外支架之间呈环形阵列状分布设置有十二处,增大分布范围,进一步
提高聚气效果。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所述限位座为圆弧形直角翻边,且限位座在外支架的前端呈环形阵列状分布设置有六处,方便安装与固定,便于操作。
[001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内支架、外支架、限位座、叶片、加强筋均由稀土和具有光催化功能材料与离子催化功能材料等多种稀有元素复合而成的协合催化材料制成的设置,该材料具有在无光条件下对空气具有稳定持续活化作用,从而提高燃油燃烧质量,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0012]2、本专利技术内支架、外支架、加强筋的整体外观均呈圆环形,且内支架的外壁及加强筋的内壁、外壁均呈锥形,叶片的尾端呈螺旋形,且叶片的内壁、外壁均呈锥形的设置,导流效果好,减小进气阻力,提高进气速度,降低对进气量的影响。
[0013]3、本专利技术叶片在内支架与外支架之间呈环形阵列状分布设置有十二处的设置,增大分布范围,进一步提高聚气效果。
[0014]4、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制造材料成本和制造工艺成本较低,方便安装与拆卸、便于操作,提高燃油燃烧质量,提升发动机功率、节省燃油、节能减排,导流效果好,减小进气阻力,提高进气速度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内支架1、外支架2、限位座3、叶片4、加强筋5、内进气道6、外进气道7。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同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请参见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包括:内支架1、外支架2、限位座3、叶片4、加强筋5、内进气道6、外进气道7;内支架1位于外支架2的内侧,且内支架1与外支架2通过叶片4连接;叶片4的一端与内支架1的外壁连接,叶片4的另一端与外支架2的内壁连接,叶片4与内支架1、外支架2为一体式结构;限位座3位于外支架2前端的外壁上,且限位座3与外支架2为一体式结构;加强筋5位于叶片4的中间位置,且加强筋5与叶片4为一体式结构;内进气道6位于叶片4的内侧,且内进气道6位于内支架1与加强筋5之间;外进气道7位于叶片4的内侧,且外进气道7位于外支架2与加强筋5之间。
[0022]具体的,请参见图1,内支架1、外支架2、加强筋5的整体外观均呈圆环形,加强筋5对叶片4起到加强、固定作用,提高整体结构的牢固性与稳定性。
[0023]具体的,请参见图1,内支架2的外壁及加强筋5的内壁、外壁均呈锥形,叶片4的尾端呈螺旋形,且叶片4的内壁、外壁均呈锥形,导流效果好,减小进气阻力,提高进气速度,降低对进气量的影响。
[0024]具体的,请参见图3,限位座3为圆弧形直角翻边,且限位座3在外支架的2前端呈环形阵列状分布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包括:内支架(1)、外支架(2)、限位座(3)、叶片(4)、加强筋(5)、内进气道(6)、外进气道(7);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1)位于外支架(2)的内侧,且内支架(1)与外支架(2)通过叶片(4)连接;所述叶片(4)的一端与内支架(1)的外壁连接,叶片(4)的另一端与外支架(2)的内壁连接,叶片(4)与内支架(1)、外支架(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座(3)位于外支架(2)前端的外壁上,且限位座(3)与外支架(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加强筋(5)位于叶片(4)的中间位置,且加强筋(5)与叶片(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内进气道(6)位于叶片(4)的内侧,且内进气道(6)位于内支架(1)与加强筋(5)之间;所述外进气道(7)位于叶片(4)的内侧,且外进气道(7)位于外支架(2)与加强筋(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内燃机进气系统的催化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舒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宏慈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