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保持桌椅距离、坐站交替使用的垫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20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的垫子,包括在工作站前侧与座椅适配的第一区域、以及延伸到工作站下方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设有凹部,凹部与座椅的轮子适配,被配置为对座椅的水平方向位移进行限位,第一区域还被配置为在站姿状态提供站立区域,第二区域被配置为在坐姿状态时放置双脚;垫子的背面设有防滑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坐姿状态持续保持人桌距离、促进健康用眼习惯养成,在站姿状态提供站立区域,通过坐站交替缓解工作、学习的疲劳。学习的疲劳。学习的疲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保持桌椅距离、坐站交替使用的垫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垫子,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在坐姿状态保持座椅与工作站(或桌)的距离、在站姿状态提供站立区域的垫子。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作和学习中,尤其是长期、长时间的工作和学习中,坐姿的正确与否及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坐姿习惯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儿童及青少年的用眼健康。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于2019年7月9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指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文件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
……
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和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
,并倡导“注意用眼卫生。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用眼习惯。保持正确读写姿势。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胸部离桌子一拳,书本离眼一尺,保持读写坐姿端正。读写要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其中“一寸一拳一尺”的要求,明确说明了保持人体与桌的距离(简称“人桌距离”,亦即正确坐姿下椅与桌的距离),在保持正确的读写坐姿中对健康用眼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0003]至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人们就开始研究如何通过研发相关的产品来满足保持正确读写坐姿、养成健康用眼习惯的需求。例如公开号为CN85201572U、公开日期为1986年2月26日的中国技术专利(现有技术1),具体公开了“一种适合中、小学生在家里学习和生活使用的配套桌椅及桌子的附件阅读架。桌椅能随学生身高的增加及学习的不同需要进行二维调整。桌面可绕前后两条轴线回转和倾斜、阅读架可沿倾斜桌面左右和上下调整。桌子高度可调,座椅座面的高度可调,同时前后脚之间的距离也相应地变化,靠背的高度可调,同时靠背对座面的前后距离也相应变化。可使中、小学生保持正确的坐、读、写姿势,合适的视距、视角。该套桌椅及阅读架也适合成年人使用。”主要通过桌面的角度、高度调节和座椅的座面、靠背高度和靠背深度调节,解决了如何使用户获得正确的读写坐姿的问题。
[0004]然而,上述现有技术明显对于人桌距离的控制缺少解决办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确读写坐姿及健康用眼习惯的养成。为此,公开号为CN2071911U、公开日期为1991年2月27日的中国技术专利(现有技术2),具体公开了一种“将桌和椅做成一体,主要由前支架、后支架、桌面板支撑件、桌面板、椅座板、靠背、一个桌腿和两个椅腿构成。其桌面板、椅座板和靠背离地的高度以及桌和椅之间的距离,均可根据儿童身高体型的不同和变化进行方便灵活的调整,还可在靠背上装设坐姿不正自动报警装置,在桌面板上装设光线不宜自动报警装置,可督促儿童调正坐姿和不在过强或过弱光线下写读,为保护儿童视力和健康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该装置结构简单,用料节省。”主要通过以可调桌椅距离和高度的一体桌椅的方式来解决如何使用户控制人桌距离、获得正确坐姿来满足养成健康用眼习惯的问题。其中桌椅距离的可调,使得正确的读写坐姿及读写距离能得以持续保持,直至良好习惯养成。
[0005]以及,公开号为CN203723700U、公开日期为2014年7月23日的中国技术专利(现有技术3),具体公开了“一种防近视、提示矫正坐姿功能的智能型组合桌椅。包括配套使用的桌子和座椅,其特点是还包括所述的座椅下部设置有座椅升降电机,桌子下部设置有桌子升降电机,桌子上部的书架上设置有身高传感器,桌子上的书写板下设置有书写板压力传感器,桌子和座椅下部通过底部支撑架相连,底部支撑架上设置有桌椅距离调节电机,底部支撑架上对应座椅脚踏之处设置有重力传感器。其桌椅上设有距离、体重传感器,通过传感器传回的数据智能的进行分析整理,跟踪孩子的状态实时的调整桌椅的高度。当使用者的头部与桌面距离过近时,能够自动判断并发出报警,及时矫正学生的坐姿,骨骼保护智能提示矫正,防止近视。”主要通过以智能方式来解决如何使用户控制人桌距离、获得正确坐姿来满足养成健康用眼习惯的问题。
[0006]上述现有技术2和3,确实通过不同的技术方案同样解决了如何控制人桌距离的问题,促进了正确坐姿的持续保持与健康用眼习惯的养成。然而,这两个技术方案同样也存在以下不足:

桌椅需要相连或做成一体,这样在不使用时容易占用较大的空间,使空间利用率相对较低;

现有技术3涉及较复杂的电控和传感技术,实现成本比较高,难以普及使用;

当前市场上的家用学习椅或办公椅通常使用轮子,应用场景多变,使用普遍,难以通过现有技术2和3进行改造;

两种现有技术都基于桌椅的整体设计开发,存在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等不足;

久坐不利于身体健康,适当的坐站交替有利于降低疲劳、提高效率,而桌椅相连或做成一体,会导致坐站交替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坐姿状态保持座椅与工作站的距离、在站姿状态提供站立区域的垫子。
[0008]本专利技术是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具体为:一种用于在坐姿状态保持座椅与工作站的距离、在站姿状态提供站立区域的垫子,包括在工作站前侧与座椅适配的第一区域、以及延伸到工作站下方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设有凹部,凹部与座椅的轮子适配,被配置为对座椅的水平方向位移进行限位,第一区域还被配置为在站姿状态提供站立区域,第二区域被配置为在坐姿状态时放置双脚;垫子的背面设有防滑部。
[0009]本方案根据垫子在坐姿和站姿状态不同的使用功能,将垫子分为两个区域。在垫子的第一区域设置有与座椅的轮子相适配的凹部,在坐姿状态时可以使座椅限位在垫子上,垫子通过背面的防滑部、按合适的距离和相对位置固定在工作站的下方或前方的地面上,这样就可以使桌椅距离保持不变,从而利于控制人桌距离。第一区域在站姿状态时还可以为用户提供站立区域,结合实施例中垫子采用柔性材料,可以使用户通过坐站交替来缓解疲劳。第二区域为垫子向工作站下方延伸的部分,在坐姿状态下可以放置脚部,因为使用柔性材料的缘故,具有一定舒适性。
[0010]作为上述垫子的优选方案,凹部包括导向部与固定部,导向部位于凹部的上部,导向部的口部为弧面、斜面或弧面与斜面的结合,呈上大下小的形状;底壳位于凹部的下部,具有一定的深度。
[0011]本优选方案的目的在于将凹部的上部设计为导向部,使其具有导向性,便于轮子
进入到凹部,凹部的下部为底壳,设计为具有一定的深度,使得轮子在进入后不会轻易退出,以确保椅子定位的可靠性。
[0012]作为上述垫子的优选方案,导向部的口部在朝向工作台一侧的坡度大于在背离一侧的坡度。
[0013]本优选方案的目的在于使轮子在进入凹部后相对更难向桌所在的方向运动,可以防止用户在坐姿状态下的座椅前移,使桌椅距离缩小,导致视距缩短而影响视力。
[0014]作为上述垫子的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垫子,用于在坐姿状态保持座椅与工作站的距离、在站姿状态提供站立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子包括在工作站前侧与座椅适配的第一区域、以及延伸到工作站下方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有凹部,所述凹部与座椅的轮子适配,被配置为对座椅的水平方向位移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区域还被配置为在站姿状态提供站立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被配置为在坐姿状态时放置双脚;所述垫子的背面设有防滑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包括导向部与固定部,所述导向部位于凹部的上部,所述导向部的口部为弧面、斜面或弧面与斜面的结合,呈上大下小的形状;所述底壳位于凹部的下部,具有一定的深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的口部在朝向工作台一侧的坡度大于在背离一侧的坡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包括导向部、升降座、弹性构件和底壳:所述导向部具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的口部为弧面、斜面或弧面与斜面的结合,呈上大下小的形状,所述导向部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润强黄洪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护童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