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母端子专利技术所属的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到母连接器的外壳上的母端子,是关于在筒状的壳体的内部的具备有接触到公端子的板簧的构造的改良。
技术介绍
以往的母端子是具备有:用来从前面的开口插入公端子的筒状的壳体、及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的板簧。在日本特开平9-147950号公报中所揭示的母端子,壳体是具有:底壁部、是设置在底壁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且相对向的侧壁部、及设置在侧壁部的上侧且与底壁部相对向的上壁部。板簧则具有:一体地设置在壳体的底壁部的前端且朝后上方弯曲的第一弯曲部、从第一弯曲部朝后方延伸的中间部、从中间部的后端朝下前方弯曲的第二弯曲部、及从第二弯曲部朝前方延伸且是与中间部分离开且以其前端接触于壳体的底壁部的前端部。这个母端子还具有:从壳体的底壁部立起的第一立起片、及从板簧前端部的前端立起的第二立起片。在母端子的情况,把公端子从壳体的前面的开口插入到正规的位置的话,前端部的前端会接触到底壁部,板簧在前端部前端与第一弯曲部之间是作为弹性区域而发挥其弹性复原力,其与公端子之间可得到适当的接触力。而公端子从正规位置稍微倾斜地插入的话,由于会受到下压力而前端部会以整个面部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母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母端子具备有:具有底壁部(11)、设置在底壁部(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且相对向的侧壁部(12)、(13)、以及设置在侧壁部(12)、(13)的上侧且与底壁部(11)相对向的上壁部(14)、(15),用来让公端子 从前面的开口(16)插入的筒状的壳体(10);具有一体地设置在壳体(10)的底壁部(11)的前端且朝后上方弯曲的第一弯曲部(21)、从第一弯曲部(21)朝后方延伸的中间部(22)、从中间部(22)的后端朝下前方弯曲的第二弯曲部(23)、 及从第二弯曲部(23)朝前方延伸且是与中间部(22)分离开的前端部(24)且设置在壳体(10 ...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0-12-18 384452/001、一种母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母端子具备有:具有底壁部(11)、设置在底壁部(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且相对向的侧壁部(12)、(13)、以及设置在侧壁部(12)、(13)的上侧且与底壁部(11)相对向的上壁部(14)、(15),用来让公端子从前面的开口(16)插入的筒状的壳体(10);具有一体地设置在壳体(10)的底壁部(11)的前端且朝后上方弯曲的第一弯曲部(21)、从第一弯曲部(21)朝后方延伸的中间部(22)、从中间部(22)的后端朝下前方弯曲的第二弯曲部(23)、及从第二弯曲部(23)朝前方延伸且是与中间部(22)分离开的前端部(24)且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的板簧(20);用来将板簧前端部(24)的前端卡止在侧壁部(12)、(13)的第一卡止装置(30);在板簧中间部(22)位移到下方而接触到板簧前端部(24)的状态下,允许让板簧中间部(22)的比上述接触部(22a)要前方的部分(22b)更向下方位移一定的距离且将其卡止在下死点的侧壁部(12)、(13)的第二卡止装置(40);以及开口于比底壁部(11)的板簧(20)的第二弯曲部(23)或前端部(24)的后端向下方位移所抵接的部位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