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置式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2911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横置式电连接器(100),具备:绝缘外壳(110);具有由后侧压入至绝缘外壳且与对方侧的导电部接触的接触部(121)、及由此接触部(121)延伸从绝缘外壳(110)的后侧露出后下降的脚部(122)的第1电触头(120);具有在较第1电触头(120)更低的位置被固定于绝缘外壳(110)且与对方侧导电部接触的接触部(131)、及由此接触部(131)延伸从绝缘外壳(110)的后侧露出后沿着绝缘外壳(110)的底面(113)朝向前方的脚部(132)的第2电触头(130);设在绝缘外壳(110)的底面(113)且由第2电触头(130)的脚部(132)的后侧压入的脚支撑部(140),从而能够防止第2电触头的脚部变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横置式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在印刷线路板等横置式地安装电连接器的
,涉及电触头的绝缘外壳的保持构造。
技术介绍
下述横置式电连接器为众所皆知的(例如参照日本实开平1-160679号公报),它具备:绝缘外壳;具有与被固定于绝缘外壳且与对方侧触点接触的接触部、及由此接触部延伸从绝缘外壳后侧露出后下降的脚部的第1电触头;具有在较第1电触头更低的位置被固定于绝缘外壳且与对方侧触点接触的接触部、及由此接触部延伸从绝缘外壳后侧露出后沿着绝缘外壳的底面朝向前方的脚部的第2电触头。此横置式电连接器是以底面相对于印刷线路板的表面的方式配置在印刷线路板上,通过将脚部的前端的连接部锡焊于印刷线路板的导电部,而被安装在印刷线路板。如此,当将由绝缘外壳之后侧露出的第2电触头的脚部向前方导引时,比起将此脚部在绝缘外壳的后侧原样下降的情况,可将第2电触头的接触部与第1电触头的接触部的距离增大。因此,在利用插/拔对方侧的电连接器等承受沿着前后方向的力时,藉由由于此力量所产生的力矩,连接部所承受的力量减低,并且可防止介由焊锡屑在连接部之间引起短路的缺点。在上述以往的横置式电连接器的情况下,比起在绝缘外壳的后侧照原样地使其下降的情况,从对第2电触头的绝缘外壳的固定部到连接部为止的长度变长。因此,脚部承受外力易引起变形。一旦脚部变形时,与其它第2电触头之间的抵靠面变得不一致,从而无法获得共平面,或产生连接不良与短路等问题。在此,所谓获得共平面是指接触于电触头的印刷线路板等的面构成单一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将第2电触头的脚部支撑于绝缘外壳的底面、使脚部在高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不易变形、可稳定地获得第2电触头的共平-->面并且确实地防止连接不良与短路的横置式电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横置式电连接器具备:绝缘外壳;具有由后侧压入至绝缘外壳且与对方侧的导电部接触的接触部、及由此接触部延伸从绝缘外壳后侧露出后下降的脚部的第1电触头;具有在较第1电触头更低的位置被固定于绝缘外壳且接触于对方触点的接触部、及由此接触部延伸从绝缘外壳后侧露出后沿着绝缘外壳的底面朝向前方的脚部的第2电触头;与设在绝缘外壳的底面且由第2电触头的脚部的后侧压入的脚支撑部。若将此横置式电连接器配置成底面相对于印刷线路板,而第1电触头及第2电触头的脚部前端的连接部锡焊于印刷线路板的话,此横置式电连接器是被安装于印刷线路板等。在此情况下,因第2电触头的脚部是沿着底面朝前方延伸,所以当承受沿着前后方向的力量时可减低连接部所承受的力量,并且能防止介由焊锡屑等在连接部之间所引起的短路的缺点。然后,由于第2电触头的脚部是在绝缘外壳的底面由后侧压入至脚支撑部,所以脚部不易在高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变形。因此,可确实地获得第2电触头的共平面并防止连接不良与短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横置式电连接器由于第2电触头的脚部是沿着底面朝前方延伸,所以当承受沿着前后方向的力量时可减低连接部所承受的力量,并且能防止介由焊锡屑等在连接部之间所引起的短路的缺点。然后,因将第2电触头的脚部支撑在绝缘外壳的底面,所以脚部不易在高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变形,从而可稳定地获得第2电触头的共平面,并且能确实地防止连接不良与短路。【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横置式电连接器的剖面图。图2是实施例的横置式电连接器的正面图。图3是实施例的横置式电连接器的底面图。图4是实施例的横置式电连接器的侧面图。图5是将实施例的横置式电连接器纵剖面后从侧面所观看的图的扩大图。图6是由前下方观看实施例的横置式电连接器的脚支撑部的附近的扩-->大立体图。图7是由后下方观看实施例的横置式电连接器的脚支撑部的附近的扩大立体图。图8是观看实施例的横置式电连接器的脚支撑部的附近的扩大正面图。图9是观看实施例的横置式电连接器的脚支撑部的附近的扩大底面图。图10是实施例的横置式电连接器的第2电触头的扩大立体图。图11是实施例的横置式电连接器的绝缘外壳的立体图。图12是显示在实施例的横置式电连接器的绝缘外壳上装入第2电触头的状态的扩大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4是显示实施例的横置式电连接器100。此横置式电连接器100是以横置式安装在印刷线路板200的卡片边沿连接器,从其一侧的呈开口状的插入口,以与印刷线路板200大致平行的方向插入IC卡等的前端。在图1~4中,110是藉由树脂等的绝缘材料所形成的绝缘外壳。在此绝缘外壳110形成收容部111。收容部111朝向后方呈开口状。在绝缘外壳110的前部形成连通于收容部111而接受IC卡等的接受孔111A。在此绝缘外壳110中,第1电触头120及第2电触头130是从绝缘外壳110的后侧被压入。以此方式,减少第1电触头120及第2电触头130的通过接受孔而露出于前方的部分。第1电触头120及第2电触头130至少设有一对,第1电触头120被压入到上侧,而第2电触头130被压入到下侧。如图5所示,第1电触头120设有接触部121与脚部122。接触部121是由后侧被压入到绝缘外壳110,与对方侧导电部也就是IC卡等的导电部接触。在接触部121形成宽广的压入部121a,此压入部121a被压入到绝缘外壳110的压入槽112。脚部122从此接触部121延伸露出于绝缘外壳110的后侧之后下降。在脚部122的前端,形成被锡焊于印刷线路板200的连接部122a。第2电触头130设有接触部131与脚部132。接触部131是在比第1电触头120更低的位置由后侧压入到绝缘外壳110,与对方侧导电部-->也就是IC卡等的导电部接触。在接触部131形成宽广的压入部131a,此压入部131a被压入到绝缘外壳110的压入槽112。脚部132由此接触部131延伸而露出于绝缘外壳110的后侧之后沿着绝缘外壳110的底面朝向前方。在脚部132的前端,形成被锡焊于印刷线路板200的连接部132a。如图6~9所示,在绝缘外壳110的底面113,设有从第2电触头130的脚部132后侧压入的脚支撑部140。第2电触头130的脚部132是露出于绝缘外壳110后侧之后沿着绝缘外壳110的底面113朝向前方,在其之前更从底面113朝下方下降,在前端形成连接部132a。沿着脚部132的绝缘外壳110的底面113的部分,设有朝宽度方向的两侧凸出的凸出部134。亦可如图9及10所示,两侧的凸出部134形成在前后方向相同的位置,或形成在前后方向偏移的位置。脚支撑部140具备:与凸出部134的宽度方向的端面134a接触的左右纵壁141、142;从各纵壁141、142朝横向露出而与凸出部134的底面接触并且以脚部132之下降部132b的宽度w以上的间隔d分离开的横壁143、144。如图5~9所示,在绝缘外壳110的底面113形成收容第2电触头130的脚部132的导引槽113a。在此导引槽113a设有脚支撑部140。脚支撑部140设在绝缘外壳110的底面113的前部。即,在绝缘外壳110中剖面呈U字形状的导引槽113a形成在从绝缘外壳110的后端面至前端面上。导引槽113a的宽度是相当于从脚部132的一方的凸出部134的端面134a至另一方的凸出部134的端面134a的距离。然后,在导引槽113a的前部,导引槽113a的左右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横置式电连接器,具备: 绝缘外壳(110); 具有由后侧压入至绝缘外壳且与对方侧的导电部接触的接触部(121)、及由此接触部(121)延伸从绝缘外壳(110)的后侧露出后下降的脚部(122)的第1电触头(120); 具有在较第1电触头(120)更低的位置从后侧被压入绝缘外壳(110)且与对方侧导电部接触的接触部(131)、及由此接触部(131)延伸从绝缘外壳(110)的后侧露出后沿着绝缘外壳(110)的底面(113)朝向前方的脚部(132)的第2电触头(130);与 设在绝缘外壳(110)的底面(113)且由第2电触头(130)的脚部(132)从后侧压入的脚支撑部(140)。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3-5 60986/011.一种横置式电连接器,具备:绝缘外壳(110);具有由后侧压入至绝缘外壳且与对方侧的导电部接触的接触部(121)、及由此接触部(121)延伸从绝缘外壳(110)的后侧露出后下降的脚部(122)的第1电触头(120);具有在较第1电触头(120)更低的位置从后侧被压入绝缘外壳(110)且与对方侧导电部接触的接触部(131)、及由此接触部(131)延伸从绝缘外壳(110)的后侧露出后沿着绝缘外壳(110)的底面(113)朝向前方的脚部(132)的第2电触头(130);与设在绝缘外壳(110)的底面(113)且由第2电触头(130)的脚部(132)从后侧压入的脚支撑部(140)。2.如权利要求1的横置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2电触头(130)的脚部(132)沿着绝缘外壳(110)的底面(113)朝向前方后朝向较底面(113)更下方下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桂治宫本大智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