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258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织包,所述针织包的包身主体由连续的一片针织面料通过边缘缝合成型,所述面料正面分布凸起的鼓波组织,所述鼓波组织为凸起纹路,所述的凸起纹路间隔分布在所述面料正面。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包身主体由横编机一片式针织面料通过整体折合、边缘缝合成型,无人工开断,无需安装或缝合内衬材料;且包袋主体大深袋口为编织时在预先计算好的位置处预留出位置,后续安装拉链即可,大深袋袋口自然形成,且边缘处无虚边。且边缘处无虚边。且边缘处无虚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织包,尤其是涉及一种包身主体采用一片面料成型,且面料采用鼓波组织的针织包,属于纺织产品的


技术介绍

[0002]针织面料是由线圈相互穿套连接而成的织物,是织物的一大品种。针织面料具有较好的弹性,吸湿透气,舒适保暖,是使用广泛的面料,原料主要是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也有锦纶,腈纶,涤纶等化学纤维针织物组织变化丰富,过去多用于内衣,T恤等。针织物质地松软,除了有良好的抗皱性和透气性外,还具有较大的延伸性和弹性,适宜于做内衣、紧身衣和运动服等。针织物可以先织成坯布,经裁剪、缝制而成各种针织品;也可以直接织成全成形或部分成形产品,如袜子、手套等。
[0003]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使用横机已经能一体成型编织出无缝式针织物,例如全成型的针织套头衫、针织背心等,但一直较少有人想到,将针织面料用于现代的包袋生产,这是因为,现代的包袋设计已经不能仅仅满足储物功能的需求,多样化的外观造型,也就是个性化,美感化的设计,是现代工业产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却是采用传统制作工艺的针织面料难以达到的,一方面,由于织物天然的柔软性、延展性,使得缝合后设计造型保形性差,接缝部位易起皱走样,满足不了现代包造型方面的需要,如果要达到造型设计要求,通常需要附加PU、塑料、支撑件、内衬件或者包裹、填充加强的纱线纤维等辅件;另一方面,传统包袋几乎都采用几片面料缝合制成,如果传统针织面料,仍采用传统包袋多片缝合方式,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0004]有部分企业提出了一片面料通过缝合成型,但是由于传统的针织面料过于柔软,包袋整体的挺括度较差,盛放物品时非常容易发生形变,此时不仅仅美观度下降,也严重影响了其使用功能。
[0005]有基于此,专利技术人借助古代中国“天衣无缝”的理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终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织包,其包身主体为由横编机编织的一片式针织面料,通过整体折合、边缘缝合成型,无人工开断,无需安装或缝合内衬材料即可保证包袋的立体造型保持;且包袋主体大深袋口为编织时在预先计算好的位置处预留出位置,后续安装拉链完成袋口遮盖即可,大深袋袋口自然形成,且边缘处无虚边。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针织包,所述针织包的包身主体由连续的一片针织面料通过边缘缝合成型,所述面料正面间隔分布凸起的鼓波组织。
[0009]所述鼓波组织采用上、下层双层织法,上层为筋骨层、下层为平面层,且所述上层采用前针床编织、下层采用后针床编织,当前针床编织2

5行时,后针床显针1行。
[0010]所述针织面料反面平整。
[0011]所述鼓波组织采用100%涤纶纱线编织。
[0012]所述的鼓波组织为连续的间隔相等的横纹,横贯所述包身主体表面。
[0013]一种针织包的生产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0014]步骤一、将设计包表达成平面连续的一片形状,在包袋上留出袋口开口;
[0015]步骤二、根据步骤一的平面形状,设计程序,由横编机织出表面带间隔分布鼓波组织凸纹的针织面料;
[0016]步骤三、将步骤二获得的针织面料通过整体折合,边缘缝合形成包袋主体;
[0017]所述的步骤三中,整体折合后平面相贴,侧边缘对齐后直接在外端缝合,底边缘对折后正面纹路面相贴纳入包袋内部在内端缝合。
[0018]还包括步骤四,在袋口开口处缝合拉链或钮扣。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专利技术的针织包,包袋主体及织带都由横编机织出,因采用鼓波组织的工艺设计和一片成型手法,使包袋具备完整的收纳空间和不变形的特质,满足包袋日常使用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0021]本专利技术中的鼓波组织是指织物表面为凸起状纹路,以四平组织为基础,前后针床所有织针都参与编织,前针床连续编织,后针床少织,从而使织物表面形成凸条效果。且包袋主体全片采用鼓波组织的工艺设计,织面有着明细立体的横纹肌理,利用花色鼓波组织自带条纹感, 100%涤纶纱线,纱线光洁,在自然光线下形成自然的视觉渐变感,同时,鼓波组织构成的筋骨改变了针织面料,提高了整体的抗拉拽强度,令包袋具备挺括感,装载物品时不会因为重力作用而使包袋主体变形。包身上正面的彭波组织成条纹状间隔设置,包反面平整,易于折合时面料互相贴近,如此结构,一方面,在边缘缝合时,由于反面平整,正面的鼓波条纹可以起到很好的对齐标定作用,极大提高了后段工序的加工效率;另一方面,对齐缝合后整体纹路连续,整齐,规则,美观,使得包袋边缘可直接在外端缝合,既降低了工艺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使得包袋的整体体积容量在同等用材基础上增大,整体包袋美感与功能设计能得到完美兼顾与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A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包体展开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B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23]本实施例中的针织包,包身主体1由连续的一片针织面料,整体进行折合,边缘处利用缝合成型,全包无人工开断。编织时,包袋主体1预先计算好的位置处预留出作为大深袋口2的位置,并根据需要安装拉链或钮扣,此时,大深袋袋口2自然形成,且边缘处无虚边。
[0024]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针织包的面料表面为鼓波组织3,鼓波组织3为连续的间隔相等的横纹,横贯面料表面,即面料表面为横向的凸起,但面料反面4平整。编织时,采用上、下层双层织法,上层为筋骨层、下层为平面层,上层采用前针床编织、下层采用后针床编织,前针床连续编织、后针床少织,即当前针床编织时、后针床只运转不显针,当前针床编织2

5行时,后针床显针1行。
[0025]如前针床编织完成2行时、后针床开始编织第1行;或者,前针床编织完成3行时、后针床开始编织第1行;或者,前针床编织完成 4行时、后针床开始编织第1行;或者,前针床编织完成5行时、后针床开始编织第1行。如果前针床和后针床同时编织,则为现有技术所述的平面组织,不存在筋骨层,无法实现包体挺括、坚固的目的。如果前针床编织完成大于6行时、后针床才开始编织第1行,则面料上层的凸起将会呈拥挤感而大大影响美观,也会加大硬度,影响使用。
[0026]另外,本实施例中的鼓波组织3采用100%涤纶纱线编织,优选采用150D纱线上下双层织法,下层的平面层保证包袋主体具备一定回弹力,上层的“筋骨”层通过条条“筋骨”来加强面料密度和立体感,通过平层与“筋骨”层的双层编织,使得最终成型的包袋在具备一定回弹力的同时,装载物品时还不会因为重力作用而使包袋主体变形。为了造型需要,表面的横纹可表现为波浪、三角、梯形、花辫等形状。横纹的设计综合考虑了横机针织的难度,强度增加的效果的最优组合。
[0027]本实施例针织包的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包的包身主体由连续的一片针织面料通过边缘缝合成型,所述面料正面间隔分布凸起的鼓波组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鼓波组织采用上、下层双层织法,上层为筋骨层、下层为平面层,且所述上层采用前针床编织、下层采用后针床编织,当前针床编织2

5行时,后针床显针1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反面平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鼓波组织采用100%涤纶纱线编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鼓波组织为连续的间隔相等的横纹,横贯所述包身主体表面。6.一种针织包的生产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盛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喔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