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及口罩技术

技术编号:321208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及应用其的口罩,其中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S1:选取一根纬线作为起始线,运用若干根织针成圈编织;S2:选取另一根纬线作为一级编织线,所述一级编织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起始线的一侧,另一端由织针从一侧向另一侧的顺序编织,将一级编织线先从所述起始线的内侧穿入所述起始线的下部,形成新的线圈,此步骤为成圈,无需成圈部分织针不执行此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及应用其的口罩可可一体成型,制作效率高、贴合性好,透气性强,适用于多人群场景使用,环保安全。安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及口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及口罩。

技术介绍

[0002]口罩作为一种常用的呼吸防护用品,主要覆盖于人的口鼻部位,用以过滤空 气中的灰尘、病菌等异物以及有害气体和飞沫,因此口罩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用 品,尤其是对6岁至12岁的小学生而言,儿童是弱势群体,其呼吸道短狭,粘 膜柔弱,身体发育不完全,受污染侵害的风险更大,故相较于成人,儿童更需要 对呼吸道进行保护,随着新冠肺炎的防治常态化,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亟需可以 反复使用的,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口罩。
[0003]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口罩结构包括口罩本体和两侧的耳带,大部分非针织口 罩的制作需要经过后期的缝制,即先将若干层纺织品进行裁剪后制成罩体,使其 呈现袋形,再将耳带缝制在罩体上,这种方法的操作步骤繁琐,费时费力,人工 成本耗费多,生产效率低;同时,大部分针织口罩均不止一层,对儿童而言会造 成呼吸不畅,难以清洗的问题,其次,为了贴合人体的面部轮廓,大部分口罩的 鼻翼处设置有鼻夹,一般为钢丝材质,长时间使用,鼻翼处会产生疼痛感,造成 明显的压痕,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现有可反复使用的口罩中,过滤网的安装过 程较为繁琐,且不方便进行更换;而现有的立体口罩多为无纺布或为3D打印制 成,无纺布制成的口罩,材料较硬,与人体面部贴合度较低,往往在版型上不符 合儿童的面部弧线,且滤片无法更换,保护性低,而采用3D打印技术生产的口 罩都采用塑料、橡胶、树脂等材料制成,材料较硬,且不透气,长期佩戴容易产 生疼痛感和闷热感,容易产生过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 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 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 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6]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 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 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 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口罩现有编织制作技术中的程序 较多较慢、普通口罩贴合性、透气性差,过滤层更换繁琐不便,长期佩戴容易 产生疼痛感和气闷感的缺陷。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其 特征在于:其口罩罩体采用紧密局部编织,所述紧密局部编织的工序包括:
[0009]S1:选取一根纬线作为起始线,运用若干根织针成圈编织;
[0010]S2:选取另一根纬线作为一级编织线,所述一级编织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起 始线的一侧,另一端由织针从一侧向另一侧的顺序编织,将一级编织线先从所述 起始线的内侧穿入所述起始线的下部,形成新的线圈,此步骤为成圈,无需成圈 部分织针不执行此步骤;
[0011]S3:依次增加下一级编织线,重复S2的步骤以循环往复,使得口罩罩体成 圈部分与无需成圈部分呈角度交错排布,前脸覆盖区的成圈编织行多于侧脸覆 盖区的成圈编织行,并形成最终口罩罩体。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0013]所述前脸覆盖区的编织方法,包括,从前针床左侧满针成圈编织到右侧形成 一横列;
[0014]从右侧以相同的编织方式编织到左侧,编织长度依次减小,形成不同角度的 编织;
[0015]进行后针床的编织时,编织长度由长变短,形成和前针床相反角度。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0017]所述前脸覆盖区上设置有双面挑孔,所述双面挑孔编织工序,通过2行, 每行3个线圈组成一个循环,包括:
[0018]将第一行中间线圈通过摇床向左或右移针形成挑孔;
[0019]在第二行所述挑孔所在织针做集圈起底,形成挑孔的上边缘,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0021]还包括耳带的编织,具体为,
[0022]编织一只耳带的后带再编织前带;
[0023]从所述耳带一端通过所述紧密局部编织进行口罩罩体编织;
[0024]编织另一只耳带的后带与前带。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j级编织线 经过线圈打结步骤后形成等距分布的j级线圈,且各级的线圈结构相同;j={1, 2,

,n},n级为最后一级。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j级编织线 的两端均外伸有线头(T

j),j={1,2,

,n},n级为最后一级。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编织完成前, 所述起始线的两端均进行临时固定;编织完成后,各级编织线的固定端撤除固定 约束。
[0028]一种应用上述口罩的编织方法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0029]口罩罩体,包括前脸覆盖区和侧脸覆盖区,所述侧脸覆盖区包括第一侧脸覆 盖区、第二侧脸覆盖区,所述第一侧脸覆盖区和第二侧脸覆盖区一侧与前脸覆盖 区相连;所述侧脸覆盖区局部编织线圈数与前脸覆盖区局部编织线圈数不同;
[0030]耳带,所述耳带通过集圈与所述口罩罩体相连接;
[0031]所述口罩罩体编织方法为所述紧密局部编织。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口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前脸覆盖区包括口鼻区 和下颌区,口鼻区和下颌区一侧相连。
[003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口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口罩罩体还包括滤芯固 定
件,所述滤芯固定件设置于口罩罩体与皮肤接触面,所述滤芯固定件上下固定 连接于口罩罩体。
[003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本方法织成的口罩可一体成型,制作效率提高、且 贴合性好,更符合人体面部流线,透气性强,并且方便进行过滤材料的更换,具 备过滤防护效果,能够适用于多人群场景使用,可重复多次使用,更加环保安全。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 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36]图1为紧密局部编织方法细节示意图;
[0037]图2为紧密局部编织方法示意图;
[0038]图3为口罩罩体整体编织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成圈编织平面图;
[0040]图5为口罩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图6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口罩罩体(100)采用紧密局部编织,所述紧密局部编织的工序包括:S1:选取一根纬线作为起始线(105),运用若干根织针成圈编织;S2:选取另一根纬线作为一级编织线(200),所述一级编织线(20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起始线(105)的一侧,另一端由织针从一侧向另一侧的顺序编织,将一级编织线(200)先从所述起始线(105)的内侧穿入所述起始线的下部,形成新的线圈,此步骤为成圈,无需成圈部分(300)织针不执行此步骤;S3:依次增加下一级编织线,重复S2的步骤以循环往复,使得口罩罩体(100)成圈部分(700)与无需成圈部分(300)呈锐角角度交错排布,前脸覆盖区(101)的成圈编织行多于侧脸覆盖区(102)的成圈编织行,并形成最终口罩罩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脸覆盖区(101)的编织方法,包括,从前针床左侧满针成圈编织到右侧形成一横列;从右侧以相同的编织方式编织到左侧,编织长度依次减小,形成不同角度的编织;进行后针床的编织时,编织长度由长变短,形成和前针床相反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脸覆盖区(101)上设置有双面挑孔(101a),所述双面挑孔(101a)编织工序,通过2行,每行3个线圈组成一个循环,包括:将第一行中间线圈通过摇床向左或右移针形成挑孔(101a);在第二行所述挑孔(101a)所在织针做集圈起底,形成挑孔的上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耳带的编织,具体为,编织一只耳带(400)的后带再编织前带;从所述耳带(400)一端通过所述紧密局部编织进行口罩罩体(100)编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竞宇郑兴昱赵开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杉达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