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加固结构、围堰及基坑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257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桩加固结构、围堰和基坑施工结构,其中基桩加固结构包括环绕基桩分布的多个桩周搅拌桩和设于相邻两个基桩之间的桩间搅拌桩,相邻两个桩周搅拌桩之间相互咬合,所述桩间搅拌桩与桩周搅拌桩咬合,所述桩周搅拌桩和桩间搅拌桩均为水泥土搅拌桩。通过环绕基桩周围并相互咬合的桩周搅拌桩和桩间搅拌桩,对基桩孔进行加固,提高了基桩孔的稳定性,无需采用钢护筒施工,节省成本,缩短成孔工时。工时。工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桩加固结构、围堰及基坑施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桩加固结构、围堰及基坑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基础工程中灌注桩作业主要机械是冲击钻机和旋挖钻机,由于旋挖钻机作业时除场地平整、土质良好外无特殊要求,具有适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钻进效率高、成桩质量好、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因而在钻孔作业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0003]但是,施工中因原有不良地质、高回填土等现状,利用旋挖钻机钻孔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塌孔、扩孔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旋挖钻机钻孔前需要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对不良地质、高回填疏松土质进行加固处理措施,保证旋挖钻机钻孔过程中钻孔质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0004]当前,在基桩挖掘时,多采用钢护筒进行加固,在基桩施工完成后需要拆卸钢护筒,费时费力,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提高基桩稳定性的基桩加固结构、应用该基桩加固结构的围堰及基坑施工结构。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桩加固结构,包括环绕基桩分布的多个桩周搅拌桩和设于相邻两个基桩之间的桩间搅拌桩,相邻两个桩周搅拌桩之间相互咬合,所述桩间搅拌桩与桩周搅拌桩咬合,所述桩周搅拌桩和桩间搅拌桩均为水泥土搅拌桩。
[0008]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桩周搅拌桩和桩间搅拌桩的直径均为60cm,相邻两个桩周搅拌桩的中心间距为50cm。
[0009]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的平均深度为10~11m,所述水泥土由膨润土和水搅拌而成,每个水泥土搅拌桩内的水泥土渗入量大于或等于70Kg/m。
[0010]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桩间搅拌桩包括第一桩间搅拌桩和第二桩间搅拌桩,所述第一桩间搅拌桩与桩周搅拌桩相互咬合,所述第二桩间搅拌桩与第一桩间搅拌桩相互咬合。
[0011]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桩间搅拌桩与两个相邻的桩周搅拌桩咬合。
[0012]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基桩的中心连线的两侧均分布有所述桩间搅拌桩,基桩中心连线两侧的桩间搅拌桩关于中心连线对称。
[0013]作为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围堰,用于围设在基坑周缘方便基坑施工,其包括多个基桩及上述基桩加固结构,所述多个基桩间隔设置并且基桩的中心连线为圆形,每个所述基桩外周均设置所述基桩加固结构。
[0014]作为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施工结构,包括环形便道和上述围堰,所述环
形便道设于所述围堰远离基坑的一侧。
[0015]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便道内设有多个环内搅拌桩,所述环内搅拌桩为水泥土搅拌桩。
[0016]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环内搅拌桩交错地分布于环形变道的圆环内。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基桩加固结构中,通过环绕基坑设置桩周搅拌桩,相邻的搅拌桩之间相互咬合,并且相邻基桩之间还设置桩间搅拌桩与桩周搅拌桩咬合,起到帮助加固基桩周围疏松土质的作用,使旋挖钻机可以顺利挖进,钻孔效率高、成孔质量好,不产生塌孔、扩孔等问题。通过基桩与搅拌桩之间配合,构成一种围堰,可改善基坑周边土质,无需采用钢结构的围堰,方便施工,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基桩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施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0023]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连接”可以是直接相接,也可是通过中间部件(元件)间接连接。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0024]需要注意,本专利技术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一定为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也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0025]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桩加固结构及包括该基桩加固结构的围堰和基坑施工结构,通过以上结构,对基坑起到围堰的防水作用,方便基坑的施工。所述围堰10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基桩10及围绕每个设置的基桩加固结构,其中,多个基桩之间的中心连线为圆形,并与待施工的基坑同心,也即多个基桩之间限定出圆环结构。
[0026]所述基桩加固结构包括环绕基桩10外周设置的多个桩周搅拌桩20和设置在相邻基桩之间的多个桩间搅拌桩30。相邻两个所述桩周搅拌桩之间相互咬合构成圆环结构,由桩周搅拌桩限定出的该圆环与基桩同心设置;所述桩间搅拌桩与相邻的所述桩周搅拌桩咬合。
[0027]由此,通过基桩周围的多个桩周搅拌桩之间相互咬合,围合出基桩的加固结构,可以改善基桩周边的土质环境,避免基桩出现塌孔、扩孔现象。另外,通过桩间搅拌桩将相邻两个基桩的加固结构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基桩孔的稳定性。
[0028]其中,所述桩周搅拌桩20和桩间搅拌桩30均为水泥土搅拌桩,即由水加泥土混合而成并灌注与桩孔内形成。所述桩周搅拌桩和桩间搅拌桩的直径均为60mm,相邻两个桩周搅拌桩之间的中心间距为50mm,即桩周搅拌桩之间咬合10mm。桩周搅拌桩和桩间搅拌桩的深度均在10m~11m之间,并且水泥土的渗入量不小于70kg/m,使得凝固的搅拌桩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较高。
[0029]进一步地,所述桩间搅拌桩30包括第一桩间搅拌桩31和第二桩间搅拌桩32,其中第一桩间搅拌桩31与桩周搅拌桩20之间咬合,第二桩间搅拌桩32与第一桩间搅拌桩31咬合。较佳地,第一桩间搅拌桩与同一基桩的两个相邻桩周搅拌桩咬合,第二桩间搅拌桩与两个基桩附近的各一个第一桩间搅拌桩咬合,两个第一桩间搅拌桩的中心间距为100mm。进一步地,两个基桩之间,在基桩中心连线的两侧各分布有一组桩间搅拌桩,即两个第一桩间搅拌桩和一个第二桩间搅拌桩,并且两组桩间搅拌桩关于基桩中心连线对称。通过在相邻基桩之间设置两组桩间搅拌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桩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绕基桩分布的多个桩周搅拌桩和设于相邻两个基桩之间的桩间搅拌桩,相邻两个桩周搅拌桩之间相互咬合,所述桩间搅拌桩与桩周搅拌桩咬合,所述桩周搅拌桩和桩间搅拌桩均为水泥土搅拌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周搅拌桩和桩间搅拌桩的直径均为60cm,相邻两个桩周搅拌桩的中心间距为5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桩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的平均深度为10~11m,所述水泥土由膨润土和水搅拌而成,每个水泥土搅拌桩内的水泥土渗入量大于或等于70Kg/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间搅拌桩包括第一桩间搅拌桩和第二桩间搅拌桩,所述第一桩间搅拌桩与桩周搅拌桩相互咬合,所述第二桩间搅拌桩与第一桩间搅拌桩相互咬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桩加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敬弦吴健安邦李传威杨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