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4878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顶杆和两个支护架,所述支护架设置于顶杆的两侧,所述顶杆靠近支护架的一侧开设有与支护架配合使用的限位槽,所述顶杆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活动槽内腔的前侧设置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控制机构。通过设置固定机构、控制机构和第一通孔的配合使用,转动拉杆,拉杆带动转动杆转动的同时,转动杆通过转动板带动固定柱进入活动槽的内腔并挤压弹簧,使用者将顶杆放在支护架上,解决了现有支护架不便于对顶杆进行固定,顶杆在使用中十分容易被顶起和位移,导致顶撑位置发生改变,影响对支护板进行使用的问题。使用的问题。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及使用方法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坑支护
,尤其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3]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在对坑壁进行防护,防止坍塌时,会使用到支护板,在对支护板进行使用时,会使用到支护架和顶杆对支护板进行支撑,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不便于对顶杆进行固定,顶杆在使用中十分容易被顶起和位移,导致顶撑位置发生改变,影响对支护板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及使用方法,具备便于对顶杆进行固定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顶杆和两个支护架,所述支护架设置于顶杆的两侧,其特征是:所述顶杆靠近支护架的一侧开设有与支护架配合使用的限位槽,所述顶杆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活动槽内腔的前侧设置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控制机构。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弹簧,左侧所述弹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左侧依次贯穿顶杆和支护架,所述固定柱的前侧开设有与控制机构配合使用的控制槽。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前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前侧延伸至控制槽的内腔,所述转动杆的顶部贯穿顶杆并延伸至顶杆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拉杆。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支护架靠近限位槽内壁的一侧与限位槽的内壁接触,所述活动槽的左侧和支护架靠近活动槽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柱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弹簧远离固定柱的一侧与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靠近第一通孔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孔的内壁接触。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定位块的前侧与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槽的顶部开设有与转动杆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所述转动杆靠近第二通孔内壁的一侧与第二通孔的内壁接触,所述控制板靠近控制槽内壁的一侧与控制槽的内壁接触。
[0011]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使用者转动拉杆,拉杆带动转动杆转动的同时,转动杆通过控制板带动固定柱进入活动槽的内腔并挤压弹簧,使用者将顶杆放在支护架上,松开拉杆,弹簧挤压后释放的力推动固定柱反向移动并插入第一通孔内腔的同时,固定柱通过控制板带动转动杆反向转动并复位,完成固定。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机构、控制机构和第一通孔的配合使用,转动拉杆,拉杆带动转动杆转动的同时,转动杆通过转动板带动固定柱进入活动槽的内腔并挤压弹簧,使用者将顶杆放在支护架上,解决了现有支护架不便于对顶杆进行固定,顶杆在使用中十分容易被顶起和位移,导致顶撑位置发生改变,影响对支护板进行使用的问题。
[0013]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机构,能够对顶杆起到固定作用,方便使用者对顶杆进行使用。
[0014]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控制机构,能够对固定机构起到控制作用,方便使用者对固定机构进行使用。
[0015]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槽,能够对顶杆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第一通孔,能够方便通过固定柱对顶杆进行固定。
[0016]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弹簧,能够对固定柱起到复位作用,通过设置固定柱,能够对顶杆起到固定作用。
[0017]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定位块,能够对转动杆起到定位作用,通过设置第二通孔,能够对转动杆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转动杆,能够带动控制板转动,通过设置控制板,能够带动固定柱挤压弹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前视图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俯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中:1、顶杆;2、支护架;3、限位槽;4、活动槽;5、固定机构;6、控制机构;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501、弹簧;502、固定柱;503、控制槽;601、定位块;602、转动杆;603、控制板;604、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2]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顶杆1和两个支护架2,支护架2设置于顶杆1的两侧,顶杆1靠近支护架2的一侧开设有与支护架2配合使用的限位槽3,顶杆1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4,活动槽4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5,活动槽4内腔的前侧设置有与固定机构5配合使用的控制机构6。
[0023]参考图2和图3,固定机构5包括弹簧501,左侧弹簧5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02,固定柱502的左侧依次贯穿顶杆1和支护架2,固定柱502的前侧开设有与控制机构6配合使用的控制槽503。
[002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机构5,能够对顶杆1起到固定作用,方便使用者对顶杆1进行使用。
[0025]参考图2和图3,控制机构6包括定位块601,定位块601的前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
转动杆602,转动杆602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板603,控制板603的前侧延伸至控制槽503的内腔,转动杆602的顶部贯穿顶杆1并延伸至顶杆1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拉杆604。
[0026]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控制机构6,能够对固定机构5起到控制作用,方便使用者对固定机构5进行使用。
[0027]参考图2和图3,支护架2靠近限位槽3内壁的一侧与限位槽3的内壁接触,活动槽4的左侧和支护架2靠近活动槽4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柱502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7。
[002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槽3,能够对顶杆1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第一通孔7,能够方便通过固定柱502对顶杆1进行固定。
[0029]参考图2和图3,弹簧501远离固定柱502的一侧与活动槽4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柱502靠近第一通孔7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孔7的内壁接触。
[0030]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弹簧501,能够对固定柱502起到复位作用,通过设置固定柱502,能够对顶杆1起到固定作用。
[0031]参考图2和图3,定位块601的前侧与活动槽4的内壁固定连接,活动槽4的顶部开设有与转动杆602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8,转动杆602靠近第二通孔8内壁的一侧与第二通孔8的内壁接触,控制板603靠近控制槽503内壁的一侧与控制槽503的内壁接触。
[0032]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定位块601,能够对转动杆602起到定位作用,通过设置第二通孔8,能够对转动杆602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转动杆602,能够带动控制板603转动,通过设置控制板603,能够带动固定柱502挤压弹簧50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顶杆(1)和两个支护架(2),所述支护架(2)设置于顶杆(1)的两侧,其特征是:所述顶杆(1)靠近支护架(2)的一侧开设有与支护架(2)配合使用的限位槽(3),所述顶杆(1)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4),所述活动槽(4)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5),所述活动槽(4)内腔的前侧设置有与固定机构(5)配合使用的控制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弹簧(501),左侧所述弹簧(5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02),所述固定柱(502)的左侧依次贯穿顶杆(1)和支护架(2),所述固定柱(502)的前侧开设有与控制机构(6)配合使用的控制槽(5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架(2)靠近限位槽(3)内壁的一侧与限位槽(3)的内壁接触,所述活动槽(4)的左侧和支护架(2)靠近活动槽(4)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柱(502)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01)远离固定柱(502)的一侧与活动槽(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502)靠近第一通孔(7)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孔(7)的内壁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洋王向宇张铁钢孙强梁贤路张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