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复合薄膜的制备设备和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2362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复合薄膜的制备设备和制备系统,包括收放卷单元和转向单元,在收放卷单元和转向单元之间设置有电镀单元,其中,电镀单元包括电镀槽本体,以及设置在电镀槽本体中的多个截液柱、多个导电柱和多个钛蓝柱。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截液柱、多个导电柱和多个钛蓝柱的设置位置可以灵活设置,可以很好的控制薄膜在电镀槽本体中走带的张力,以及薄膜与多个钛蓝之间的最佳电镀距离,同时,设置多个导电柱,在每个导电柱中可以带有少量的电流防止导电柱镀铜,另外,将多个导电柱设置于镀液中,避免了导电柱上形成金属结晶,刺破薄膜。刺破薄膜。刺破薄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复合薄膜的制备设备和制备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薄膜的制备设备和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柔性薄膜基材表面镀膜需求越来越大。工业生产中通常使用水电镀设备对柔性薄膜基材电镀,即针对各种本体和镀层的需要,配置水镀液,使柔性薄膜基材通过水镀液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现有技术中的电镀设备,通常设有多个用于供给电镀液的电镀槽,槽内部与发挥阴极功能的电镀面相对向地设置了阳极,多个电镀槽在柔性薄膜基材输送方向上并排设置;并具有向各电镀槽供电的供电部和柔性薄膜基材的连续输送与张紧机构,通过控制每个电镀槽的通电量,使各电镀槽中的通电量按照该柔性薄膜基材的供给顺序依次增加,即可以连续地形成均匀良好的电镀膜。
[0003]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现有的薄膜电镀设备在设计上的不足,导电柱表面易形成镀铜层,镀铜层刺破或划伤薄膜,同时经过辊子众多,辊子高低设置容易导致张力控制困难、柔性薄膜易褶皱或变形,从而大幅降低了导电薄膜产品的良品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复合薄膜的制备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设备(100)包括:收放卷单元(1)、转向单元(2)和电镀单元(3),所述电镀单元(3)设置在所述收放卷单元(1)和所述转向单元(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复合薄膜的制备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单元(3)包括电镀槽本体(30),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电镀槽本体(30)中的多个截液柱、多个导电柱和多个钛蓝柱,其中,所述电镀槽本体(30)的两个侧面上竖直设置有第一缝隙(311)、第二缝隙(312)、第三缝隙(313)和第四缝隙(314),待制备的导电薄膜从所述第一缝隙(311)、所述第二缝隙(312)、所述第三缝隙(313)和所述第四缝隙(314)之间穿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复合薄膜的制备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截液柱包括:第一截液柱(321)和第二截液柱(322),竖直设置于所述电镀槽本体(30)内的入液端,且所述第一截液柱(321)、所述第二截液柱(322)与所述第一缝隙(311)所在的电镀槽本体(30)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隔液空间(301);第三截液柱(323)和第四截液柱(324),竖直设置于所述电镀槽本体(30)内的第一转向端,且所述第三截液柱(323)、所述第四截液柱(324)与所述第二缝隙(312)所在的电镀槽本体(30)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隔液空间(302);第五截液柱(325)和第六截液柱(326),竖直设置于所述电镀槽本体(30)内的第二转向端,且所述第五截液柱(325)、所述第六截液柱(326)与所述第三缝隙(313)所在的电镀槽本体(30)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三隔液空间(303);第七截液柱(327)和第八截液柱(328),竖直设置于所述电镀槽本体(30)内的第二转向端,且所述第七截液柱(327)、所述第八截液柱(328)与所述第四缝隙(314)所在的电镀槽本体(30)的侧壁之间形成第四隔液空间(3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复合薄膜的制备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钛蓝柱包括:第一钛蓝柱(331)、第二钛蓝柱(332)和第三钛蓝柱(333),所述第一钛蓝柱(331)、所述第二钛蓝柱(332)和所述第三钛蓝柱(333)竖直地设置在所述电镀槽本体(30)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复合薄膜的制备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柱包括:第一导电柱(341)和第二导电柱(342),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钛蓝柱(331)和所述第二钛蓝柱(332)之间的第一侧;第三导电柱(343)和第四导电柱(344),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钛蓝柱(332)和所述第三钛蓝柱(333)之间的第一侧;第五导电柱(345)和第六导电柱(346),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钛蓝柱(331)和所述第二钛蓝柱(332)之间的第二侧;第七导电柱(347)和第八导电柱(348),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钛蓝柱(332)和所述第三钛蓝柱(333)之间的第二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复合薄膜的制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