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185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一通气定位组件和第一通气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压板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压板具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通气定位组件和第二通气定位组件分别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且第一通气定位组件和第一通气定位组件能够分别插入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具有安装便捷、检测气密性精确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具体地,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转换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电池工作时,氢气和空气分别作为燃料气和氧化剂气体通过双极板上的气体流道到达电池阳极和阴极,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过程伴随着电子迁移从而产生电流。空冷型采用空气进行冷却,通过冷却风扇将空气送入燃料电池,空气既作为冷却剂又作为阴极气体。由于反应原料为气体,空冷型燃料电池需要具有良好的气密性,不能漏气。气密性差导致漏气不仅影响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效率,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电池在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其气密性进行检测,以确保氢气、空气的气体通道在电堆内形成封闭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该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具有安装便捷、检测气密性精确的优点。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
[0006]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压板包括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压板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以及
[0007]第一通气定位组件和第二通气定位组件,所述第一通气定位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盲孔中的每一者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进行定位,所述第一通气定位组件适于与气源相连,以便向所述单电池的内腔中通入气体,所述第二通气定位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盲孔中的每一者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进行定位,所述第二通气定位组件适于与气源相连,以便向所述单电池的内腔中通入气体。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第一通气定位组件和第二通气定位组件进行定位的同时能够向单电池的内腔中通入气体,使得单电池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装卡方式以及进气方式与单电池实际工作时的装配进气关系一致,因此,该装置气密性检测更符合实际工况,得到的检测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
[0009]此外,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第一通气定位组件和第二通气定位组件同时具有定位和通气的作用,无需对单电池进行定位装卡后再安装进气装置。
[0010]由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具有安装便捷、检测气密性精确的优点。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气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一通气件,第一通
气件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所述第一定位件能够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盲孔中的每一者配合,所述第一定位件具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定位件具有第一通气腔,所述第一通气孔能够连通所述第一通气腔和所述单电池的内腔,所述第二通气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件和第二通气件,第二通气件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所述第二定位件能够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盲孔中的每一者配合,所述第二定位件具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定位件具有第二通气腔,所述第二通气孔能够连通所述第二通气腔和所述单电池的内腔。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定位件的所述第一端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定位件的所述第二端能够设在所述第一盲孔内,所述第一通气孔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所述第一端部贯穿所述第一定位件的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所述第二端部贯穿所述第一定位件的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者,
[0013]所述第一通气件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通气件的所述第三端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通气件的所述第四端适于与所述气源相连,所述第一通气腔包括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一通气腔的所述第三端部贯穿所述第一通气件的所述第三端的端面以便与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一通气腔的所述第四端部贯穿所述第一通气件的所述第四端的端面以便与所述气源相连,
[0014]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所述第五端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所述第五端能够设在所述第二盲孔内,所述第二通气孔包括第五端部和第六端部,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所述第五端部贯穿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所述第五端的端面,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所述第六端部贯穿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所述第六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者,
[0015]所述第二通气件包括第七端和第八端,所述第二通气件的所述第七端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通气件的所述第八端适于与气源相连,所述第二通气腔包括第七端部和第八端部,所述第二通气腔的所述第七端部贯穿所述第二通气件的所述第七端的端面以便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二通气腔的所述第八端部贯穿所述第二通气件的所述第八端的端面以便与所述气源相连。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能够设在所述第一压板和单电池之间,以避免气体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单电池之间泄漏,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能够设在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单电池之间,以避免气体从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单电池之间泄漏。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二压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压板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一压板的第二表面,
[0018]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压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相抵,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适于与所述单电池的第三表面相抵,
[0019]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压板的所述第二表面相抵,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适于与所述单电池的第四表面32相抵。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能够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件上,所述第二密封圈能够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件上;
[0021]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能够套设在所
述第一定位件上,所述第四密封圈能够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件上。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盲孔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连通,所述第一盲孔包括第一周面、第二周面和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段的周壁面形成所述第一周面,所述第二段的周壁面形成所述第二周面,所述第一台阶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周面和所述第二周面之间,所述第一周面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周面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周面和所述第二周面中的每一者相交;
[0023]所述第二盲孔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连通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三段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段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燃料电池的单电池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所述第一压板包括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压板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以及第一通气定位组件和第二通气定位组件,所述第一通气定位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盲孔中的每一者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进行定位,所述第一通气定位组件适于与气源相连,以便向所述单电池的内腔中通入气体,所述第二通气定位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盲孔中的每一者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进行定位,所述第二通气定位组件适于与气源相连,以便向所述单电池的内腔中通入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一通气件,第一通气件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所述第一定位件能够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盲孔中的每一者配合,所述第一定位件具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定位件具有第一通气腔,所述第一通气孔能够连通所述第一通气腔和所述单电池的内腔,所述第二通气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件和第二通气件,第二通气件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所述第二定位件能够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盲孔中的每一者配合,所述第二定位件具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定位件具有第二通气腔,所述第二通气孔能够连通所述第二通气腔和所述单电池的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定位件的所述第一端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定位件的所述第二端能够设在所述第一盲孔内,所述第一通气孔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所述第一端部贯穿所述第一定位件的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所述第二端部贯穿所述第一定位件的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一通气件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通气件的所述第三端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通气件的所述第四端适于与所述气源相连,所述第一通气腔包括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一通气腔的所述第三端部贯穿所述第一通气件的所述第三端的端面以便与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一通气腔的所述第四端部贯穿所述第一通气件的所述第四端的端面以便与所述气源相连,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所述第五端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所述第五端能够设在所述第二盲孔内,所述第二通气孔包括第五端部和第六端部,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所述第五端部贯穿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所述第五端的端面,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所述第六端部贯穿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所述第六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通气件包括第七端和第八端,所述第二通气件的所述第七端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通气件的所述第八端适于与气源相连,所述第二通气腔包括第七端部和第八端部,所述第二通气腔的所述第七端部贯穿所述第二通气件的所述第七端的端面以便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二通气腔的所述第八端部贯穿所述第二通气件的所述第八端的端面以便与所述气源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能够设在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单电池之间,以避免气体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单电池之间泄漏,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能够设在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单电池之间,以避免气体从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单电池之间泄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二压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压板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一压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压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相抵,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适于与所述单电池的第三表面相抵,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压板的所述第二表面相抵,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适于与所述单电池的第四表面相抵。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刚陆维耿珺胡皓然刘希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