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157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液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包括上壳、下包壳、消气泡设备、排气排液接头、电磁阀、三通接头及动力泵,所述上壳与下包壳固定连接,所述消气泡设备、排气排液接头、电磁阀、三通接头及动力泵分别设置在上壳与下包壳组成的整体内部,所述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还包括第一进油口、供油口、第二进油口及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供油口、第二进油口及出油口均部分设置在下包壳的内侧,部分从下包壳的侧壁伸出并从下包壳中伸出,所述消气泡设备包括进液端、出液端及排气排液端,所述进液端及出液端设置在消气泡设备的顶端,所述排气排液端设置在消气泡设备的底端,所述进液端与第一进油口管路连通。所述进液端与第一进油口管路连通。所述进液端与第一进油口管路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液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械设备油路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高压急剧降压,油液高处落下冲击,油泵进油管破损混入空气及运转中产生的气泡,气泡的存在对对监测设备检测油液中的油品品质及油液中的颗粒物的纯净度检测有着较大影响。
[000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包括上壳、下包壳、消气泡设备、排气排液接头、电磁阀、三通接头及动力泵,所述上壳与下包壳固定连接,所述消气泡设备、排气排液接头、电磁阀、三通接头及动力泵分别设置在上壳与下包壳组成的整体内部,所述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还包括第一进油口、供油口、第二进油口及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供油口、第二进油口及出油口均部分设置在下包壳的内侧,部分从下包壳的侧壁伸出并从下包壳中伸出,所述消气泡设备包括进液端、出液端及排气排液端,所述进液端及出液端设置在消气泡设备的顶端,所述排气排液端设置在消气泡设备的底端,所述进液端与第一进油口管路连通,所述出液端与供油口管路连通,所述排气排液接头的一端与排气排液端连接,所述电磁阀的两端分别与排气排液接头的另一端及三通接头的第一端连通,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二端与第二进油口连通,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端与动力泵的一端连通,动力泵的另一端与出油口连通。
[0006]优选地,所述消气泡设备还包括上盖、下盖及油腔体,所述上盖与下盖分别固定连接在油腔体的两端,所述排气排液端连接在下盖的一端并与油腔体管路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油腔体内开设有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第三过滤腔及第四过滤腔,所述第一过滤腔的顶端与第二过滤腔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三过滤腔与第四过滤腔的顶端连通,所述消气泡设备还包括第一滤网管组、第二滤网管组、第三滤网管组及第四滤网管组,所述第一滤网管组设置在第一过滤腔内,所述第二滤网管组设置在第二过滤腔内,所述第三滤网管组设置在第三过滤腔内,所述第四滤网管组设置在第四过滤腔内,所述第一滤网管组与进液端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滤网组的顶端与第三滤网组的顶端管路连通,所述第四滤网管组与出液端管路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滤网管组包括第一滤网及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穿设所述第一滤网,所述第一过滤腔的径向尺寸与第一滤网的径向尺寸相匹配。
[0009]优选地,所述油腔体内开设有第一排气排液腔、第二排气排液腔、第三排气排液腔及第四排气排液腔,所述第一排气排液腔与第一过滤腔相对设置并连通,所述第二排气排
液腔与第二过滤腔相对设置并连通,所述第三排气排液腔与第三过滤腔相对设置并连通,所述第四排气排液腔与第四过滤腔相对设置并连通。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气排液腔、第二排气排液腔、第三排气排液腔及第四排气排液腔分别与排气排液端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消气泡设备还包括第一活动阀组、第二活动阀组、第三活动阀组及第四活动阀组,所述第一活动阀组一端与下盖相抵持,另一端位于与第一排气排液腔内并封堵与第一过滤腔连通的管路,所述第二活动阀组一端与下盖相抵持,另一端位于第二排气排液腔内并封堵与第二过滤腔连通的管路,所述第三活动阀组一端与下盖相抵持,另一端位于第三排气排液腔内并封堵与第三过滤腔连通的管路,所述第四活动阀组一端与下盖相抵持,另一端位于第四排气排液腔内并封堵与第四过滤腔连通的管路。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阀组包括第一弹簧及第一空心球,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下盖相抵持,另一端与第一空心球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通过设置消气泡设备将油液中大多数的气泡过滤,降低了后续因较多的气泡的存在影响油液检测设备对油液的油品品质及颗粒物纯净度的检测,有利于提升对油品品质及颗粒物纯净度检测的精确程度,有利于提升监测的准确程度。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除上壳部分的与部分管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的消气泡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的消气泡设备处油腔体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2、下包壳;3、消气泡设备;4、排气排液接头;5、电磁阀;6、三通接头;7、动力泵;8、第一进油口;9、供油口;10、第二进油口;11、出油口;12、上盖;13、下盖;14、进液端;15、出液端;16、排气排液端;17、油腔体;18、第一滤网管组;19、第二滤网管组;20、第三滤网管组;21、第四滤网管组;22、第一活动阀组;23、第二活动阀组;24、第三活动阀组;25、第四活动阀组;26、第一过滤腔;27、第二过滤腔;28、第三过滤腔;29、第四过滤腔;31、第一排气排液腔;32、第二排气排液腔;33、第三排气排液腔;34、第四排气排液腔;35、第一滤网;36、第一连通管;37、第二滤网;38、第二连通管;39、第三滤网;40、第三连通管;41、第四滤网;42、第四连通管;43、第一弹簧;44、第一空心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2]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23]请参阅图1

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1,其分别与外界供油管路及油液监测设备管路连通,包括上壳(图未示)、下包壳2、消气泡设备3、排气排液接头4、电磁阀5、三通接头6、动力泵7、第一进油口8、供油口9、第二进油口10及出油口11,上壳与下包壳2固定连接,消气泡设备3、排气排液接头4、电磁阀5、三通接头6及动力泵7分别设置在上壳与下包壳2组成的整体内部,第一进油口8、供油口9、第二进油口10及出油口11均部分设置在下包壳2的内侧,部分从下包壳2的侧壁伸出并从下包壳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其分别与外界供油管路及油液监测设备管路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包括上壳、下包壳、消气泡设备、排气排液接头、电磁阀、三通接头及动力泵,所述上壳与下包壳固定连接,所述消气泡设备、排气排液接头、电磁阀、三通接头及动力泵分别设置在上壳与下包壳组成的整体内部,所述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还包括第一进油口、供油口、第二进油口及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供油口、第二进油口及出油口均部分设置在下包壳的内侧,部分从下包壳的侧壁伸出并从下包壳中伸出,所述消气泡设备包括进液端、出液端及排气排液端,所述进液端及出液端设置在消气泡设备的顶端,所述排气排液端设置在消气泡设备的底端,所述进液端与第一进油口管路连通,所述出液端与供油口管路连通,所述排气排液接头的一端与排气排液端连接,所述电磁阀的两端分别与排气排液接头的另一端及三通接头的第一端连通,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二端与第二进油口连通,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端与动力泵的一端连通,动力泵的另一端与出油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气泡设备还包括上盖、下盖及油腔体,所述上盖与下盖分别固定连接在油腔体的两端,所述排气排液端连接在下盖的一端并与油腔体管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腔体内开设有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第三过滤腔及第四过滤腔,所述第一过滤腔的顶端与第二过滤腔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三过滤腔与第四过滤腔的顶端连通,所述消气泡设备还包括第一滤网管组、第二滤网管组、第三滤网管组及第四滤网管组,所述第一滤网管组设置在第一过滤腔内,所述第二滤网管组设置在第二过滤腔内,所述第三滤网管组设置在第三过滤腔内,所述第四滤网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伟邹敏锋陶文明王伟平林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智火柴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