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芦笋酸辣酱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888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芦笋酸辣酱及其制作工艺,其中芦笋酸辣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发酵美人椒20~50份、发酵芦笋20~40份、泡萝卜1~10份、泡藕片1~10份、酸笋1~10份、食用油60~100份、调味品29.6~65.8份;所述发酵芦笋包括如下制作工艺制得:将新鲜芦笋切段,初步软化及护色后加入混合酶,混合酶包含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果胶酶、木质素酶7种酶,浸泡酶解,酶解后再加入植物乳杆菌发酵制得;利用混合酶进行酶解,软化芦笋根部表皮硬度,提高芦笋原料利用率,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释放游离氨基酸等风味物质,提升芦笋口味。提升芦笋口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芦笋酸辣酱及其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芦笋酸辣酱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芦笋俗称石刁柏、龙须菜,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一种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极具营养的蔬菜。在芦笋食品加工生产领域中,现有技术多数选择去掉老根或削去芦笋外皮,使成品口感保持鲜嫩,经此步骤,削下的笋皮或老根占原料重的1/3左右,产生大量的下脚料,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并且生物资源利用率低下。芦笋外皮中的营养成分种类与去皮芦笋中的营养成分种类相同,有多种营养成分的含量超过去皮芦笋。因此,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如何提高芦笋整体利用率是一个技术难点。
[0003]目前国内芦笋的种植规模与加工程度逐年提高,开发芦笋加工产物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食用需求,因此开发一种风味独特、酸辣可口的即食拌饭用芦笋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芦笋酸辣酱及其制作工艺,可有效软化芦笋根部表皮的硬度,提高芦笋原料利用率,并额外释放芦笋中的游离氨基酸等风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芦笋酸辣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发酵美人椒20~50份、发酵芦笋20~40份、泡萝卜1~10份、泡藕片1~10份、酸笋1~10份、食用油60~100份、调味品29.6~65.8份;所述发酵芦笋包括如下制作工艺制得:将新鲜芦笋切段,初步软化及护色后加入混合酶,混合酶包含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果胶酶、木质素酶7种酶,浸泡酶解,酶解后的芦笋经过隔水蒸灭菌后再加入植物乳杆菌发酵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芦笋酸辣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芦笋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以新鲜芦笋为原料,切段后通过水浴浸煮,初步软化及护色,捞出后过冷水冷却,待芦笋原料温度降至常温;(2)加入混合酶浸泡酶解,酶解结束后用切割机将芦笋切成细丝,长度为0.5~1cm,宽度为0.2~0.5cm;(3)用清水洗涤表面,进行水蒸,晾凉并沥干水分;(4)加入植物乳杆菌菌悬液以及盐、糖进行发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芦笋酸辣酱,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软化及护色所用方法为水浴浸煮,浸煮温度为80~100℃,浸煮时间为3~5min。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芦笋酸辣酱,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果胶酶、木质素酶质量比为(2~3):(2~3):(0.5~1):(0.5~1):(1~2):(1~2):(1~3),按照芦笋原料质量的3~5%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强姜华袁超李春晖霍喜月陈秀华王德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鸿兴源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