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连接保证零件的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87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包括端部构造成接收电触点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14,22)。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设计成可互相配合来连接相应的电触点。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由第一壳体接收、具有凸轮臂的杆元件(18),当该杆元件转过一个运动范围从插入位置至啮合位置时,凸轮臂与第二壳体啮合。当杆元件旋转至啮合位置时,杆元件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而连接相应的电触点。杆元件具有能被第一壳体内的卡槽(42)接收的一位置保证突片(94)。(*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例涉及电连接器组件上的连接保证零件。尤其是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例涉连接保证零件,当杆件旋转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时,这些连接保证零件与杆件和第一壳体配合。
技术介绍
在特定申请中,电子元件需要将包含电触点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起来的电连接器组件。一个壳体包括凸电触点,而另一壳体包括凹电触点。第一壳体构造用来安装接收第二壳体,这样凸和凹电触点就电连接起来。在典型的电连接器组件中,用手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起来。为保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正确地连接使电触点电结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设置有锁卡组件。该组件通常被称为定位保证零件。该锁卡组件包括一滑动保持在第一壳体上、位于一悬挂叉之下的底板和一在第二壳体上的斜坡。当第一壳体绕第二壳体插入,叉滑过斜坡,接着底板滑过斜坡,然后叉进入一终止位置。当底板在该终止位置时,操作者确认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完全连接。然而,随着要配合的电触点的数量增加,因为配合电触点之间的摩擦,所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完全连接是困难的。因此很多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配合辅助组件,该配合辅助组件克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中的摩擦阻力。典型的配合辅助组件是连接到这些壳体中的一个的杆元件,该杆元件具有凸轮臂,当该杆元件转过一个运动范围时,与另一壳体上的齿条啮合。凸轮臂和齿条的相互作用提供克服电触点间摩擦的力量,可轻松地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典型的配合辅助组件有一些缺点。连接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锁卡组件会与配合辅助组件的杆元件干涉。操作中杆元件可能会看起来完全旋转至终止位置并给操作者指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完全地连接,而实际上该杆元件并没有完全旋转至终止位置,或者没有正确地啮合齿条而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可能仅仅松散地保持在第二壳体上,这样该电触点没有连接或者处于将要脱开连接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就需要一连接器组件,其能克服上述问题并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关注的其他问题。特定实施例提供一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端部构造成接收电触点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造成可互相配合来连接相应的电触点。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杆元件,杆元件具有一个由第一壳体接收的凸轮臂,当该杆元件转过一个运动范围而从插入位置至啮合位置时,该凸轮臂与第二壳体啮合。当杆元件旋转至啮合位置时,杆元件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来连接相应的电触点。杆元件具有由第一壳体接收一位置保证突片。附图说明参考附图,下面将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等轴测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杆元件的等轴测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在初始位置的电连接器组件。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在终止位置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等轴测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等轴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前边的概述和随后本专利技术特定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结合附图将易于理解。为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此处图示了特定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附图所示的配置和手段。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组件10的等轴测示意图。电连接器组件10包括一连接到杆元件18及定位成接收顶盖连接器22的导线束连接器14。导线束连接器14和顶盖连接器22承载成组的电触点(未示出)。在初始位置中当导线束连接器14安装到顶盖连接器22上时(图3),杆元件18按箭头A的方向绕旋转轴线86旋转,将导线束连接器14从该初始位置移动到终止位置(图4),在终止位置导线束连接器14被顶盖连接器22所接收,且电触点相互连接。导线束连接器14包括相对的顶壁26和底壁30,并形成有相对侧壁34。带卡槽42的径向顶表面38从侧壁34中的一个延伸。示出的杆元件18在关于导线束连接器14的插入位置,并被接收在侧壁34内的开口54内。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杆元件18的等轴测示意图。杆元件18包括杆臂46,杆臂46具有可选转安装在导线束连接器14(图1)的侧壁34(图1)内的凸轮臂50。凸轮臂50具有被齿条间隙68隔离开的齿轮齿74。随着杆元件18旋转而连接顶盖连接器22和导线束连接器14,凸轮臂50在啮合顶盖连接器22(图1)上的齿条70(图1)。长矩形槽90延伸穿过杆臂46,用来接收一位置保证突片94(图1)。回到图1,顶盖连接器22包括形成有相对侧壁66的相对的顶壁58和底壁62。齿条70从侧壁66向外延伸,每一个齿条70具有一齿条齿78和一齿间隙82。操作中,当在初始位置导线束连接器14放置在顶盖连接器22上,杆元件18绕旋转轴线86按箭头A的方向旋转时,凸轮臂50与齿条70啮合,这样齿轮齿74绕齿条齿78旋转,齿轮齿74进入齿间隙82及齿条齿78进入齿条间隙68(图2)。齿条齿78和齿轮齿74之间的相互作用绕顶盖连接器22拉牵导线束连接器14,并连接电触点。当杆元件18按A方向完全旋转而连接顶盖连接器22和导线束连接器14时,顶盖连接器22和导线束连接器14位于终止位置而杆元件18位于啮合位置。另外,为了使顶盖连接器22和导线束连接器14脱离啮合,杆元件18绕旋转轴线86按箭头C的方向旋转。杆臂46保持位置保证突片(PAT)94。在PAT94的一侧具有两个推压垫98,在相对的一侧具有一止挡102。止挡102为L形,具有一矩形底座部分106和一矩形延伸部分110。当杆元件18在插入位置时,PAT94插入到槽90中,这样延伸部分110延伸穿过杆臂46,延伸部分110的底面114靠在侧壁34的径向顶面38上,延伸部分110的顶面118与槽90的顶面啮合。PAT90于是被保持在槽90的高位。当杆元件18处于啮合位置,底座部分106的底面126与槽90的底面130啮合。这样PAT94保持在槽90的低位。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在初始位置的电连接器组件10。当导线束连接器14移动到顶盖连接器22之上进入初始位置时,杆元件18绕旋转轴86按箭头A的方向旋转来连接导线束连接器14和顶盖连接器22。随着杆元件18按箭头A的方向旋转,PAT94保持在槽90内的高位,而止挡102(图1)的延伸部分110(图1)沿径向顶面38滑动。当杆元件18旋转至径向顶面38内卡槽42上方的一点时,PAT94在槽90内按箭头D的方向,相对于杆臂46直线向下滑动进入低位,止挡102的延伸部分110保持在卡槽42内。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在终止位置的电连接器组件10的等轴测示意图。当PAT94在低位时,如图所示,杆元件18锁定在啮合位置,导线束连接器14和顶盖连接器22完全连接。这样,当PAT94在低位时,其给操作者提供了看得见的保证,即导线束连接器14和顶盖连接器22在终止位置并且电触点连接在一起。可选地,通过按箭头K的方向相对于杆臂46移动推压垫98,可将杆元件18从啮合位置放开,而将PAT94从低位移动至高位,这样就从卡槽42(图1)将延伸部分110(图1)移开。当延伸部分110移出卡槽42,杆元件18可绕旋转轴86按箭头C的方向旋转,断开导线束连接器14和顶盖连接器22的连接。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组件200的等轴测示意图。电连接器组件200包括一杆元件204、一导线束连接器208和一顶盖连接器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端部被构造成接收电触点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造成可互相配合来连接相应的电触点;一杆元件,包括由所述第一壳体接收的凸轮臂,当所述杆元件转过一个运动范围而从插入位置到达啮合位置时, 所述杆元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啮合,当所述杆元件旋转至所述啮合位置时,所述杆元件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而连接相应的电触点,所述杆元件具有由所述第一壳体接收的一位置保证突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姆斯E冈德曼蒂莫西J米勒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