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沥青路面加罩的精细化施工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065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有沥青路面加罩的精细化施工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一套铣刨摊铺准则,有效规避传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沥青摊铺层厚过薄或过厚、老路加罩粘结性难以保证、原结构层存在施工夹层等常见弊端;其次,在满足该准则的前提下,创新地给出最优铣刨摊铺控制算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沥青材料用量,避免了材料浪费;再次,在施工过程中对测点布设、作业流程安排进行了精细化管控,提升了标高控制精度。通过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老路加罩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成本,最大限度保障沥青路面使用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延长其使用寿命。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既有沥青路面加罩的精细化施工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有沥青路面加罩方法,尤其是一种既有沥青路面加罩的精细化施工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速公路运行年限的不断增加,道路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改变了其原有设计线形,需在既有沥青路面上加罩新的沥青层,从而满足纵横坡设计需要,提高行车舒适程度。此外,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既有高速公路改拓建项目络绎不绝,此类工程也涉及到既有沥青路面施工加罩问题。
[0003]目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多采用三层式沥青面层,分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上面层通常采用4cm SMA

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通常采用6cm AC

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通常采用8cm AC

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重新调整路面线形时,设计对分层加罩厚度有要求,但对铣刨深度无明确规定,常采用的上面层厚度为4~6cm SMA

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厚度为5~8cm AC

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厚度为6~10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0004]传统施工方法以达到竣工验收指标为目的,即成路后的线形标高满足设计要求。施工细节上对铣刨深度、分层加罩厚度的控制不明确,如图1所示,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往往采取现场临时定量方式,对分层数量、分层层厚界定不清,以致于沥青摊铺层厚过薄或过厚;即使提前定量,也仅使测点满足的层厚、标高控制要求,但由于新建沥青路面的纵横坡与老路不一致,故采用该方法依然会导致局部区域存在层厚不达标情形;二是在对既有路面进行铣刨作业时,通常以摊铺厚度减去抬升高度而得到铣刨深度,该类做法易保留老路的结构层夹层,造成结构层松散,形成新的薄弱结构层;三是以降低施工成本为目的,常常忽略拉毛工序的重要性,实际施工时常直接喷洒油料即开展摊铺作业。
[0005]由于沥青面层分层厚度太大,易造成压实度不够,诱发路面车辙拥包病害;沥青分层厚度过薄,易引起剪应力过大,造成路面粘结层过早出现滑移病害;路面结构层中存在薄弱夹层,易引发后续坑塘、网裂病害形成;新旧路面不经拉毛或铣刨就直接摊铺,易导致分界层滑移病害。因而在缺乏精细化施工方法的前提下,很容易造成项目质量失控,这也是为何不少类似工程在通车数年内即出现拥包、变形、层间滑移等病害的原因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沥青摊铺层厚过薄或过厚、老路加罩粘结性难以保证、原结构层存在施工夹层等常见弊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有沥青路面加罩的精细化施工控制方法,该方法适应于既有沥青路面加罩工程以及桥头沉降整治工程。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既有沥青路面加罩的精细化施工控制方法,其步骤为:
[0009]步骤一、建立铣刨摊铺准则
[0010]对于任意加罩的方块区域,其铣刨深度应同时取1cm或4cm~6cm或10cm~12cm;其摊铺层数应保持一致,对应的厚度应同时取4cm~6cm或9cm~14cm或15cm~24cm;其罩后的路面标高与设计标高差值不得超过
±
1cm;
[0011]步骤二、既有路面标高测量
[0012]加密测量控制点,纵断面每10~20米布设一个测点,横断面每4米或每8米布设一个测点;横断面宽度恰为摊铺机一次摊铺宽度或铣刨机多次铣刨宽度;
[0013]步骤三、铣刨摊铺量计算
[0014]采取四分区铣刨方法和平衡点分割摊铺方法,最大限度避免沥青材料的浪费;
[0015]步骤四、标记铣刨深度及摊铺厚度
[0016]施工前日用喷漆在路面上做上记号,标明铣刨深度或摊铺厚度;
[0017]步骤五、现场作业
[0018]划分施工区域,将铣刨作业和摊铺作业分天进行,减少当天高程控制次数,提高铣刨精度和摊铺精度。
[0019]进一步,所述铣刨摊铺量计算方法如下:
[0020]设a、b、c、d为已知标高测点,a、b和c、d分别为同一横断面上的测点,e、f分别为直线ab、cd的中点,g、h为直线ac、bd上的任意一点,o为直线ef、gh的交叉点,直线gh平行于直线ab和直线cd;测区S
abcd
区域被分割成4个加罩方块区域,编号S1~S4,每个区域的铣刨深度可以不等,但S1、S2区域内的摊铺层数应一致、S3、S4区域内的摊铺层数应一致;
[0021]以H
i=0、1、2
……
表示抬升高度,其中H0表示理论抬升高度,H
i=1、2
……
表示经调整后的实际抬升高度;X
i=0、1、2
……
表示铣刨深度,X0取铣刨最小值1cm,其余X
i=1、2
……
表示经调整后的铣刨深度;T
i==0、1、2
……
表示摊铺厚度,其中T0为理论最小摊铺厚度,数值取H0,即铣刨厚度为1cm时,实际抬升高度较设计标高低1cm,T
i=1、2
……
表示每次调整后的实际摊铺厚度;T
n
表示加罩层数为n时所对应的摊铺厚度范围,其中T
n(max)
表示该层最大摊铺厚度,T
n(min)
表示该层最小摊铺厚度,如n=2时,摊铺厚度范围为9~14cm,最小值取9cm,最大值取14cm;该算法计算步骤为:
[0022](1)由a、b、c、d的测量标高和设计标高,得出理论抬高值H
a0
、H
b0
、H
c0
、H
d0

[0023](2)假定a、b两点的铣刨厚度X
a0
=X
b0
=1cm,则a、b两点的理论最小摊铺厚度分别为T
a0
=H
a0
、T
b0
=H
b0
,由(T
a0
、T
b0
)
max
确定S1、S2区域内的加罩层数n1及其对应的T
n1

[0024](3)若H
a0
≥H
b0
,则X
b1
≥T
n1(min)

H
b0
、X
a1
=X
a0
=1cm,铣刨深度取最小值并满足铣刨深度取值范围,从而得出T
b1
=X
b1
+H
b1
=X
b1
+H
b0
、T
a1
=X
a1
+H
a1
=1+H
a0
,但T
a1
≥T
n1(max)
时,T
a1
=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沥青路面加罩的精细化施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步骤一、建立铣刨摊铺准则对于任意加罩的方块区域,其铣刨深度应同时取1cm或4cm~6cm或10cm~12cm;其摊铺层数应保持一致,对应的厚度应同时取4cm~6cm或9cm~14cm或15cm~24cm;其罩后的路面标高与设计标高差值不得超过
±
1cm;步骤二、既有路面标高测量加密测量控制点,纵断面每10~20米布设一个测点,横断面每4米或每8米布设一个测点;横断面宽度恰为摊铺机一次摊铺宽度或铣刨机多次铣刨宽度;步骤三、铣刨摊铺量计算采取四分区铣刨方法和平衡点分割摊铺方法,最大限度避免沥青材料的浪费;步骤四、标记铣刨深度及摊铺厚度施工前日用喷漆在路面上做上记号,标明铣刨深度或摊铺厚度;步骤五、现场作业划分施工区域,将铣刨作业和摊铺作业分天进行,减少当天高程控制次数,提高铣刨精度和摊铺精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沥青路面加罩的精细化施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刨摊铺量计算方法如下:设a、b、c、d为已知标高测点,a、b和c、d分别为同一横断面上的测点,e、f分别为直线ab、cd的中点,g、h为直线ac、bd上的任意一点,o为直线ef、gh的交叉点,直线gh平行于直线ab和直线cd;测区S
abcd
区域被分割成4个加罩方块区域,编号S1~S4,每个区域的铣刨深度可以不等,但S1、S2区域内的摊铺层数应一致、S3、S4区域内的摊铺层数应一致;以H
i=0、1、2
……
表示抬升高度,其中H0表示理论抬升高度,H
i=1、2
……
表示经调整后的实际抬升高度;X
i=0、1、2
……
表示铣刨深度,X0取铣刨最小值1cm,其余X
i=1、2
……
表示经调整后的铣刨深度;T
i==0、1、2
……
表示摊铺厚度,其中T0为理论最小摊铺厚度,数值取H0,即铣刨厚度为1cm时,实际抬升高度较设计标高低1cm,T
i=1、2
……
表示每次调整后的实际摊铺厚度;T
n
表示加罩层数为n时所对应的摊铺厚度范围,其中T
n(max)
表示该层最大摊铺厚度,T
n(min)
表示该层最小摊铺厚度,如n=2时,摊铺厚度范围为9~14cm,最小值取9cm,最大值取14cm;该算法计算步骤为:(1)由a、b、c、d的测量标高和设计标高,得出理论抬高值H
a0
、H
b0
、H
c0
、H
d0
;(2)假定a、b两点的铣刨厚度X
a0
=X
b0
=1cm,则a、b两点的理论最小摊铺厚度分别为T
a0
=H
a0
、T
b0
=H
b0
,由(T
a0
、T
b0
)
max
确定S1、S2区域内的加罩层数n1及其对应的T
n1
;(3)若H
a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卫生陶戴邦叶林陈凯华金玉珠张明陈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