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49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模块板与连接件连结后不会意外地分离,适用于实用品制作的组装模块。该组装模块由平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的模块板(11)和将模块板(11)彼此连结的连接件(21)的组合构成,模块板(11)在周围各边具有从厚度方向的两表面凹入的插口(12),连接件(21)具有与模块板(11)的两面的插口(12)嵌合的插头(22),在模块板(11),在插口(12)的内侧设置有具有弹性的一对夹持片(13),在一对夹持片(13)的对置侧面分别形成有卡合部(14),在连接件(21),在插头(22)的内侧设置有卡合爪(24)。若将卡合爪(24)插入于对置的夹持片(13)之间,则卡合部(14)与卡合爪(24)卡合,模块板(11)与连接件(21)在连结状态下被锁止。结状态下被锁止。结状态下被锁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经由连接件依次连结模块板,对各种立体作品进行组装的组装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1所示,本申请人基于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提供由平面形状为正方形及正三角形的模块板51和将该模块板51彼此连结的连接件61的组合而构成的塑料制的组装模块[商品名:LaQ(注册商标)],这样的组装模块广泛流通。实际的模块板51的形状为下述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形状,基本的连接件61的形状为下述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形状。
[0003]在该模块板51的周围各边形成有厚度方向的两表面下凹的插口52,在插口52与开口边缘平行地设置有凸条53。在连接件61中,在同一平面中向两个方向突出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对置的插头62,在插头62的内表面设置有开槽63。另外,从插头62的基部向两侧伸出有棱柱状的侧延部64。
[0004]在将这样的模块板51彼此连结时,若将连接件61的插头62嵌入于模块板51的两表面的插口52,则插头62的外缘与插口52的内侧的台阶抵接,并且凸条53卡合于开槽63,侧延部64与模块板51的外周面抵接,连结状态稳定。
[0005]为了使连结的模块板51与连接件61分离,握持模块板51和连接件61,将连接部分弯曲以进行折叠。由此,插头62挠曲以打开,能够将插头62从插口52拔出,使两者分离。
[0006]连接件61存在多个种类,除上述的基本的类型之外,还准备有插头62向正交的二个方向突出的类型、向正交的三个方向突出的类型、以120
°
的角度向二个方向突出的类型、插头62的基部间的距离较大的类型等。而且,若将正方形及正三角形的模块板51与各种连接件61组合,则能够组装各种立体作品。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24637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外观设计注册第929785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日本外观设计注册第929786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4:日本外观设计注册第929787号公报
[0011]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组装模块中,例如当制造收纳家具、室内装饰用品等而不仅仅是玩具的情况下,若在使用时作用较大的拉伸载荷、弯曲载荷,则不能否定模块板51与连接件61意外地分离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12]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模块板与连接件连结后,不会意外地分离,适用于实用品的制作的组装模块。
[0013]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装模块,该组装模块由平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的模块板和将上述模块板彼此连结的连接件的组合而构成,上述模块板在周围各边具有从厚度方向的两表面凹入的插口,上述连接件具有与上述模块板的两表面的插口嵌
合的插头,
[0014]在上述模块板,在上述插口的内侧设置有具有弹性的一对夹持片,在上述一对夹持片的对置侧面分别形成有卡合部,
[0015]在上述连接件中,在上述插头的内侧设置有卡合爪,
[0016]若将上述连接件的卡合爪插入于上述模块板的对置的夹持片之间,则上述夹持片挠曲,并且上述插头嵌合于上述插口,伴随着上述夹持片的复原,上述夹持片的卡合部与上述插头的卡合爪卡合,上述模块板与上述连接件在连结状态下被锁止。
[0017]另外,在该组装模块中,在上述模块板的一对夹持片中,在对置侧面分别形成有从上述插口的开口侧朝向里侧间隔变宽的台阶部,该台阶部作为上述卡合部发挥作用。
[0018]另外,上述连接件的卡合爪从与上述模块板的两表面的插口对应的插头的内表面突出,并成为以从上述插头的末端侧朝向基部侧呈锥状地宽度变宽的方式两侧面倾斜的形状。
[0019]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组装模块中,在连结模块板和连接件时,伴随着连接件的卡合爪的进入,模块板的对置的夹持片挠曲,因此不会受到大的阻力,从而能够简单地进行连结。而且,伴随着模块板的夹持片的复原,夹持片的卡合部与在连接件的插头形成的卡合爪卡合,因此在连结后,模块板与连接件不会意外地分离。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正方形及正三角形的模块板(表面侧)与插头在同一平面中向两个方向突出的基本形式的连接件以分离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0021]图2是将如上的模块板(表面侧)与连接件以连结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0022]图3是表示如上的正方形的模块板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0023]图4是表示如上的正三角形的模块板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0024]图5的(A)是表示如上的连接件的横截俯视图,图5的(B)是沿着(A)的A

A线的纵向侧剖视图。
[0025]图6是表示如上的模块板与连接件的连结过程的俯视图(与嵌合相关的部分为横截面)。
[0026]图7是表示如上的模块板与连接件的连结状态的俯视图(与嵌合相关的部分为横截面)。
[0027]图8是表示如下连接件作为如上连接件的变更的立体图,图8的(A)表示在同一平面中向两个方向突出的插头的基部间的距离较大的连接件,图8的(B)表示插头以120
°
的角度向两个方向突出的连接件,图8的(C)表示插头向正交的两个方向突出的连接件,图8的(D)表示插头向正交的三个方向突出的连接件,图8的(E)表示插头向正交的四个方向突出的连接件。
[0028]图9是作为使用了如上的零件的作品例,表示桌上架的各面局部省略立体图。
[0029]图10是作为使用了如上的零件的作品例,表示笔架的立体图。
[0030]图11是将现有的组装模块[商品名:LaQ(注册商标)]的基本零件以分离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1

模块板;12

插口;13

夹持片;14

卡合部;15

承接台阶部;16

卡止凹部;21

连接件;22

插头;23

侧延部;24

卡合爪。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4]如图1及图2所示,该组装模块由平面形状为正方形、正三角形等,周围各边的长度相同且所有的角的大小相等的正多边形的模块板11、和将模块板11彼此连结的连接件21构成。模块板11及连接件21是厚度大致相同的塑料的成型体,模块板11的周围各边的长度与连接件21的两端间的长度大致相等。
[0035]模块板11在周围各边具备从厚度方向的两表面呈半圆状凹入的插口12,在插口12的内侧设置有一对夹持片13。
[0036]一对夹持片13在弹性极限的范围内挠曲,以从面向插口12的开口边缘的两侧延出并向里侧弯曲,插口12的开口侧的间隔大,且朝向里侧间隔变窄的方式对置。
[0037]在一对夹持片13的对置侧面,形成有从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模块,该组装模块由平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的模块板(11)、和将所述模块板(11)彼此连结的连接件(21)的组合而构成,所述模块板(11)在周围各边具有从厚度方向的两表面凹入的插口(12),所述连接件(21)具有与所述模块板(11)的两表面的插口(12)嵌合的插头(22),所述组装模块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块板(11)中,在所述插口(12)的内侧设置有具有弹性的一对夹持片(13),在所述一对夹持片(13)的对置侧面分别形成有卡合部(14),在所述连接件(21)中,在所述插头(22)的内侧设置有卡合爪(24),若将所述连接件(21)的卡合爪(24)插入于所述模块板(11)的对置的夹持片(13)之间,则所述夹持片(13)挠曲,并且所述插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条宏岛上知章岛茉衣子
申请(专利权)人:吉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