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37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中继连接器(1),具备两端开口的筒状筐体(2)、形成于筐体内一对插头收容部(13、14)和使收容在各自的插头收容部的模块插头电连接的短路端子(8)。短路端子,其中央部配置在筐体外面、同时其两端从筐体开口向插头收容部内部弯折。将2个模块插头从筐体两端的开口插入并收容在各自的插头收容部,从而,简单地将2个模块插头直线连接,因此,该中继连接器使用便利性很好。另外,该中继连接器的形状为简单的筒状,因此,容易设置防水结构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继连接器,特别是涉及连接模块插头的中继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通信线路中,延长通信电缆、或连接室内和室外的通信电缆时,使用连接通信电缆彼此间的中继连接器。关于这种中继连接器,提出了例如特开2001-60480号公报(文献1)、特开2000-48921号公报(文献2)、特开平10-116667号公报(文献3)等很多方案。不过,现有的连接器,其结构和形状复杂。例如,文献1所公布的模块连接器是将模块插头上下排列进行连接。另外,文献2所公布的电缆连接装置,为了进行交叉连接,而使模块插头的端子的方向上下相反,连接2根电缆。再有,文献3所公布的通信线路用中继连接器中,是将模块插头的输入端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2个模块插座配置在印刷基板上,直线连接模块插头。由于具有如此复杂的形状和结构,因而特别是很难在必需防水和防尘措施的室外使用。例如,即使设置用以防尘和防水等的盖等,也由于具有复杂的形状和结构,因此,花费工夫和成本等,使用便利性差。为此,期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简便地连接模块插头的使用便利性好的中继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即是为了解决这些课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便利性好的中继连接器。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两端开口的筒状筐体、形成于上述筐体内且以上述筐体的开口作为模块插头的插入口的一对插头收容部、和中央部配置在上述筐体外面、同时两端从上述筐体开口向上述插头收容部内侧弯曲且对收容在各自的上述插头收容部的模块插头电连接的短路端子。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的斜视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中继连接器的分解图。图1C是中继连接器从正面看的端子接受部的放大图。图2A是图1A所示的中继连接器的俯视图。图2B是图2的A-A′线剖视图。图2C是图1A所示的中继连接器的主视图。图2D是图1A所示的中继连接器的侧视图。图2E是图1A所示的中继连接器的后视图。图2F是图2D的B-B′线剖视图。图3A及图3B是安装了壳体的中继连接器的斜视图。图3C是安装了壳体的中继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D是图3C的C-C′线剖视图。图3E是安装了壳体的中继连接器的主视图。图3F是安装了壳体的中继连接器的侧视图。图3G是安装了壳体的中继连接器的后视图。图3H是图3F的D-D′线剖视图。图4是说明设置防水结构的中继连接器的配置方法的图。图5是说明往室内配置中继连接器的配置方法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A~图1C、图2A~图2F,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1的结构进行说明。中继连接器1具有两端开口的长方体筒形状的筐体2。在筐体2的内部设有一对收容模块插头(电缆连接器)的插头收容部13、14。插头收容部13、14,以筐体2两端的开口分别作为插入模块插头的插入口3、4。插入口3、4,其形成是使模块插头的插入拔出方向相互相反。还有,此时的模块插头的上下方向相同。在设置筐体2插入口3的面(一端)上设置具有与模块插头的插入拔出方向即筐体2的轴线Z正交的面的圆盘形法兰5。在筐体2的没有设置插入口3、4的侧面上设置钩6。该钩6是挂扣在后述壳体20的钩接受孔23中的构件,从筐体2侧面向外侧突出。在筐体2上面(也可以是上面以外的外面),设置端子接受部7。该端子接受部7,从筐体2正面或背面看时,比筐体2的侧面上部向下方方向凹陷配置。从而,能够防止端子接受部7与外部接触。端子接受部7上形成配置短路端子8的导槽9,该导槽9由与筐体2轴线Z平行的多个槽9a、9b、9c、9d、9e、9f构成。槽9a~9f,从筐体2上面形成到筐体2两端的插入口3、4的周围。该槽9a~9f中配置短路端子8。端子接受部7由绝缘材料形成,相邻的短路端子8彼此间被绝缘。还有,导槽9的槽数量与配置的短路端子8的数量匹配设定。短路端子8是使收容在各自的插头收容部13、14的模块插头电连接的引线。短路端子8的形状,成为直线状引线的两端向同一方向弯折成大致V字形的形状。这种引线端子8,是中央的直线部分配置在筐体2上面的导槽9的槽9a~9f中,被弯折的两端在筐体2(即,插头收容部13、14)内部露出配置。其结果,是形成短路端子8环抱端子接受部7的结构。从而,能够防止短路端子8容易从筐体2脱落。另外,短路端子8的直线部分配置在槽9a~9f中,因而,短路端子8与筐体2的轴线Z平行配置。在配置短路端子8的筐体2上配置有覆盖筐体2的盖11。盖11的平面形状为大致矩形。筐体2上面,在设置钩6的侧面附近设置凸起部10。通过在该凸起部10上配合盖11的孔12,从而在筐体2上面配置盖11。这样,通过在配置短路端子8的筐体2上面配置盖11,从而,短路端子8与外部绝缘同时保护其与外部的接触。还有,作为盖11的配置方法,不仅仅是使孔12与凸起部10配合,而且也可以在配合后将凸起部10熔接、或在孔12中涂布粘接剂从而将凸起部10固定在盖11上。在插头收容部13、14下部分别形成与模块插头外形相同形状的卡合部15、16。利用该卡合部15、16,能够规定插入插头收容部13、14中的模块插座的固定位置。这种中继连接器1,若从筐体2两端设置的插入口3、4向插头收容部13、14内部插入2个模块插头,则模块插头的接点和短路端子8的端部接触。从而,插入插头收容部13、14内部的2个模块插头直线地串联连接。此时,2个模块插头,以各自的端子对置、且端子的上下方向相同的状态,被收容在插头收容部13、14中。这样,中继连接器1,以其弯折的短路端子8两端露出插头收容部13、14内且与插入插头收容部13、14内的模块插头的接点接触这样的简单结构,能够简便地直线连接模块插头,因此,使用便利性很好。另外,中继连接器1的形状也为简单的筒形状,因此,容易设置防水结构等。关于设置该防水结构的情况,参照图3A~图3H及图4进行说明。中继连接器1的壳体20为圆筒形。在壳体20的外周中央部设置具有与壳体20轴线正交的面的方形法兰21。在方形法兰21四角,设置贯通安装螺栓50的孔。在壳体20的比方形法兰21靠一方端部22一侧的侧面形成钩接受孔23。若从使中继连接器1的没有设置法兰5的插入口4与壳体20端部22对置的状态,将中继连接器1插入壳体20内部,则在规定位置中继连接器1的钩6与钩插入孔23挂扣。从而,中继连接器1以规定方向被固定在壳体20内的规定位置。壳体20的端部22被通过O形圈30插入到装置面板40的孔40a中,由螺丝50固定在装置面板40上。这样,若将内部固定着中继连接器1的壳体20固定在装置面板40上,则中继连接器1的插入口3露出装置面板40内部,中继连接器1的插入口4从作为壳体20另一方端部的外端24的开口25露出。若插入口3、4中分别插入模块插头73、72,则电缆70和电缆71被串联连接。另外,在外端24的外周部形成用以与插头部紧固的螺纹槽26。如图4所示,在圆筒形的插头筐体60中贯穿通信电缆70,在插头筐体60的端部61侧与通信电缆70前端连接的模块插头72插入固定在壳体20内部的中继连接器1的插入口4中。在插头筐体60的端部61侧的外壁形成没有图示的槽,该槽中嵌入C型扣环63,用以防止旋转自由地嵌入插头筐体60中的帽62脱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继连接器(1),具备:两端开口的筒状筐体(2);一对插头收容部(13、14),形成于上述筐体内且以上述筐体的开口作为模块插头(73、72)的插入口(3、4);和短路端子(8),其中央部配置在上述筐体外面、同时两 端从上述筐体开口向上述插头收容部内侧弯折,并且,对收容在各自的上述插头收容部中的模块插头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山田孝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