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342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够以简单构造将对接方触头端子引导到触头端子触头部形成接触配合的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其具备:安装具有棒状触头端子(2)的插头外壳(1)的插座壳体(3)、配置在该插座壳体(3)上与棒状触头端子(2)接触配合的夹子状触头端子(4)和将棒状触头端子(2)引导到夹子状触头端子(4)的接点部(4c)的引导构件(5),在引导构件(5)上设有相互对置且具有向上端侧扩展的倾斜面(5d)的导向部(5d)和与该导向部(5d)相连设置向下端侧贯通的开口部(5f),在该开口部(5f)下方配置夹子状触头端子(4)的接点部(4c),同时将导向部(5d)配置在夹子状触头端子(4)的一对弹性舌片(4a)的前端内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于电子设备等的电路基板对电路基板连接(板对板连接)的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作为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结构,已知一种是由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构成,该公连接器由公侧连接器壳体和与之卡扣的多个公型端子构成,母连接器由母侧连接器壳体和与之卡扣且具有分别与各个公型端子接触配合的弹性舌片的多个母型端子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下,根据附图,对现有的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现有的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的公型端子和母型端子的配合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现有的母型端子的前端剖视图。图中,雌型端子21,其弹性舌片31前端部所形成的表面锥形延长部31a的前端外侧面31b,考虑到弹性舌片31变位时其弯曲角度而使其相对于棒状雄型端子23插入方向平行,且不会减少弹性舌片31的雄型端子插口部的长度E,另外,弹性舌片31的变位量为一定时、即母型端子插入窗口11a的宽度W2’为一定时,与现有的作为一对弹性舌片两前端间距离的公型端子插口的宽度G相比,作为一对弹性舌片31、31两前端间距离的公型端子插口的宽度G’形成得宽。从而,在公型端子23向母型端子21插入时,即使公型端子23前端的振动量较大的情况,也能在连接器插入配合时利用弹性舌片31、31前端间的公型端子插口部而确实地接受公型端子。再有,利用公型端子23使弹性舌片31前端变位时,不会减少弹性舌片31前端的公型端子插口部的长度E,且在不与连接器壳体11的母型端子插入窗口11a内壁11b发生干扰的条件下,能够使弹性舌片31的变位量最大。专利文献1特许第3114678号公报不过,上述现有的基板间连接用连接器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是必须对应于公侧触头的插入角度而在母侧触头前端部分设置锥形延长部,要形成该锥形延长部,其设定不容易且需要很多的劳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引导构件定位触头端子前端从而能够以简单构造将对接方触头端子引导到触头端子接点部形成接触配合的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中作为第1解决方案,采用以下构成具备安装具有棒状触头端子的插头外壳的插座壳体、配置在该壳体上由一对弹性舌片构成并与上述棒状触头端子接触配合的夹子状触头端子和将上述棒状触头端子引导到上述夹子状触头端子的接点部的引导构件,在上述夹子状触头端子的一对弹性舌片前端形成开口部,在上述引导构件上,设有相互对置且具有向上端侧扩展的倾斜面的导向部和与该导向部相连设置向下端侧贯通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下方,配置上述夹子状触头端子的接点部,同时将上述导向部配置在上述夹子状触头端子的开口部。另外,作为第2解决方案,采用以下构成,上述插座壳体,具有多个上述夹子状触头端子,由绝缘材料形成上述引导构件,同时一体形成多个上述导向部及上述引导构件的开口部,使上述引导构件以跨在多个上述夹子状触头端子之间的状态配置。另外,作为第3解决方案,采用以下构成,上述插座壳体上一体形成上述夹子状触头端子,上述夹子状触头端子的弹性舌片前端从上述插座壳体上面突出形成,使该突出部向安装在上述插座壳体中的插头外壳内突出配置。另外,作为第4解决方案,采用以下构成,上述引导构件,从上述夹子状触头端子的一对弹性舌片前端侧安装并装配在上述插座壳体上面侧。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具备安装具有棒状触头端子的插头外壳的插座壳体、配置在该壳体上由一对弹性舌片构成并与棒状触头端子接触配合的夹子状触头端子和将棒状触头端子引导到夹子状触头端子的接点部的引导构件,在夹子状触头端子的一对弹性舌片前端形成开口部,在引导构件上设有相互对置且具有向上端侧扩展的倾斜面的导向部和与该导向部相连设置向下端侧贯通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下方,配置夹子状触头端子的接点部,同时将导向部配置在夹子状触头端子的开口部,从而,在与插头外壳的棒状触头端子接触配合的夹子状触头端子的开口部,配置设有带倾斜面的导向部的引导构件,因此,被引导构件导向的棒状触头端子,确实地被引导到夹子状触头端子的接点部间,从而获得确实的接触配合。另外,插座壳体,具有多个夹子状触头端子,由绝缘材料形成引导构件,同时一体形成多个导向部及引导构件的开口部,使引导构件以横跨多个夹子状触头端子间的状态配置,因而,在多个夹子状触头端子上配置一体设有多个导向部及开口部的一个引导构件,因此,能够消除多个夹子状触头端子的各自开口部的位置偏移。另外,插座壳体上一体形成夹子状触头端子,夹子状触头端子的弹性舌片前端从插座壳体上面突出形成,使该突出部向安装在插座壳体中的插头外壳内突出配置,因而,使夹子状触头端子的突出部叠在插头外壳内,因此,能够在不降低夹子状触头端子的高度且维持弹性力的状态下,降低插座壳体和插头外壳结合时的高度,谋求连接器的薄型化。另外,引导构件,从夹子状触头端子的一对弹性舌片前端侧安装并装配在插座壳体上面侧,因而,能够将引导构件从后面安装在夹子状触头端子开口部,从而,能够容易矫正夹子状触头端子的位置偏移。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的分解斜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的引导构件安装时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结合时的斜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图3的4-4线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图4的结合前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图3的6-6线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图6的结合前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现有的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的公型端子与母型端子的配合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现有的母型端子的前端剖视图。图中,1-壳体;1a-上板;1b-侧板;1c-卡扣孔;2-棒状触头端子;2a-接触部;2b-连接部;3-插座壳体;3a-底板;3b-侧板;3c-收容部;3d-卡扣突起;3e-切槽;4-夹子状触头端子;4a-弹性舌片;4b-开口部;4c-接点部;4d-连接部;5-引导构件;5a-基部;5b-卡合部;5c-卡扣部;5d-导向部;5e-倾斜面;5f-开口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图1~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的分解斜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的引导构件安装时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结合时的斜视图,图4是图3的4-4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4的结合前的剖视图,图6是图3的6-6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6的结合前的剖视图。图中,插头外壳1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下面开口的方形箱型。该插头外壳1,具有上板1a和从该上板1a四边垂下的4个侧板1b,在该侧板1b大致中央设有方形的卡扣孔1c。各侧板1b各自分离且具有弹性,基于该弹性,各卡扣孔1c中弹性卡合着后述插座壳体3的卡扣突起3c。另外,上板1a上利用镶嵌成形等方法一体嵌设由导电性金属板构成的多个棒状触头端子2。该棒状触头端子2的一端向插头外壳1开口内、即上板1a下面侧突出,形成与后述夹子状触头端子4的接点部4c接触卡合的接触部2a,另一端被向上板1a上面侧导出,形成与电子设备等电路基板(没有图示)连接的连接部2b。插座壳体3,同样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上面开口的方形状箱型。该插座壳体3,具有由底板3a和从该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基板间连接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安装具有棒状触头端子的插头外壳的插座壳体、配置在该插座壳体上的由一对弹性舌片构成并与上述棒状触头端子接触配合的夹子状触头端子、和将上述棒状触头端子引导到上述夹子状触头端子的接点部的引导构 件,在上述夹子状触头端子的一对弹性舌片前端形成开口部,在上述引导构件上设有相互对置且具有向上端侧扩展的倾斜面的导向部和与该导向部相连设置向下端侧贯通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下方配置上述夹子状触头端子的接点部,同时将上述导 向部配置在上述夹子状触头端子的开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我妻透佐藤一树川端隆志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