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风化岩质边坡植生灌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14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岩质边坡绿色支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风化岩质边坡植生灌木结构。包括阶梯状岩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岩面上设有若干种植孔和若干集水孔,所述种植孔和所述集水孔底端与贮水通道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岩质边坡植被种植、生长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岩质边坡的绿化,同时可保证岩质边坡的安全不受影响。不受影响。不受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风化岩质边坡植生灌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岩质边坡绿色支护
,具体为一种中风化岩质边坡植生灌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中风化地质条件下,随着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的修建以及矿山的开采,会形成大量的高、陡岩质边坡。目前,治理边坡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喷射混凝土、挂钢筋网、浆砌片石护坡、菱形网格护坡、植被绿化等。其中喷射混凝土和浆砌片石护坡采用较多,虽然护坡效果较好,但无法实现边坡的绿化,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边坡的绿化,常见的主要方法有:菱形网格中回填土种植植物、喷播草籽、悬挂植物、坡底种植藤蔓类植物等。因为中风化岩质边坡具有高、陡的特点,菱形网格中的回填土容易被雨水冲刷,喷播草籽成活率低且容易掉落,悬挂植物需要定期养护管理繁杂,坡底种植藤蔓类植物生长缓慢。综上,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中风化岩质边坡植生灌木结构,可快速有效的实现岩质边坡的绿化,管理方便,且不会对边坡稳定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中风化岩质边坡植生灌木结构,该技术专利解决了岩质边坡植被种植、生长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岩质边坡的绿化,同时可保证岩质边坡的安全不受影响。
[0004]本技术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中风化岩质边坡植生灌木结构,包括包括阶梯状岩面,所述阶梯状岩面上设有若干种植孔和若干集水孔,所述种植孔和所述集水孔底端与贮水通道相连。
[0006]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孔的直径为50~80cm,深度不小于1.5m,种植孔的间距为4~5m。
[0007]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孔内设有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孔顶端设置有防蒸发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植土层由有机物和土拌合而成,所述植土层厚度不小于1m。
[0009]进一步的,所述集水孔的直径为20~30cm,间距为4~5m,与所述种植孔间隔布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集水孔设有种储水层,所述集水孔顶端设置有防蒸发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储水层为高分子吸水材料。
[0012]进一步的,所述贮水通道内铺设有输水管和储水层。
[0013]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由植物茎、叶压制而成,所述防蒸发层厚度为5~10cm。
[0014]进一步的,所述贮水通道的直径为0.8~1m,距离岩面的距离为1.5~3m,所述同一排的种植孔和集水孔通过贮水通道联通。
[0015]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采用阶梯状岩面和集水孔相结合的方法收集雨水,并通过储水材料保存水分,满足植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同时采用保水材料减少水分的蒸发,使水分更加
的充足,解决了岩质坡面植物种植、生长困难的问题,可广泛应用于类似工程。
[0017](2)本技术通过贮水通道将各种植孔联通,可使水分分配更加均匀,同时贮水通道内放置输水管,在自然降雨无法满足植物所需水分时,可保证给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0018](3)本技术贮水通道距离坡面1.5~3m不影响岩石的整体性,对坡面稳定性影响较小。
[0019](4)本技术采用灌木植物和藤蔓植物,增加了岩质边坡植物的多样性,达到了很好的绿化效果;同时藤蔓植物具有一定的锚固性,可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0020](5)本技术可利用自然降雨,后期管理方便。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坡面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例说明:1.种植孔;1

1.储水层,1

2.种植层;1

3.防蒸发层;2.贮水通道;2

1.输水管;3.集水孔;4.灌木植物;5.藤蔓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技术中使用术语“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8]本技术中,术语如“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附图中的图1至图3,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中,一种中风化岩质边坡植生灌木结构,包括阶梯状岩面,所述阶梯状岩面上设有若干种植孔和若干集水孔,种植孔和集水孔沿直线间隔布置,种植孔的直径为50~80cm,深度不小于1.5m,相邻种植孔的间距为4~5m,种植孔用来栽培植物,凿孔方法尽量保证垂直于坡面,必要时可略偏于垂直方向,以有利于后续的孔内填充和植物栽培;集水孔的直径为20~30cm,间距为4~5m。
[0032]如图2所示,种植孔和集水孔底端与贮水通道相连,贮水通道需要先于种植孔和集水孔施工;贮水通道将同一排的种植孔和集水孔联通,其直径为0.8~1m,距离岩面的距离为1.5~3m;贮水通道内放置输水管和储水层;输水管在种植孔位置打孔,输水管接入管理水池,在自然降雨无法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时,可通过输水管提供充足的水分,贮水通道两端采用防水砂浆封堵,防止水从两端流出。
[0033]如图3所示,种植孔内由底至顶依次为储水层,种植层和防蒸发层,集水孔由底至顶依次为储水层和防蒸发层。
[0034]储水层为高分子吸水材料,可在雨水较多时吸收储存水分,在干旱时给植物提供必要的水分;种植层由有机物和土拌合而成,厚度不小于1m,可为植物的初期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防蒸发层由植物茎、叶压制而成,厚度5~10cm,不影响雨水的渗入,但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0035]同一排的集水孔和种植孔下方岩面高出上方岩面10~20cm,用来收集坡面汇流的雨水。
[0036]灌木植物和藤蔓植物位于种植孔中的种植层中。
[0037]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风化岩质边坡植生灌木结构,包括阶梯状岩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岩面上设有若干种植孔和若干集水孔,所述种植孔和所述集水孔底端与贮水通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风化岩质边坡植生灌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孔的直径为50~80cm,深度不小于1.5m,种植孔的间距为4~5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风化岩质边坡植生灌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孔内设有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孔顶端设置有防蒸发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风化岩质边坡植生灌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土层由有机物和土拌合而成,所述植土层厚度不小于1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风化岩质边坡植生灌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孔的直径为20~30cm,间距为4~5m,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万郑召怡于东峰李彦明朱佳蕙林璧君李琳艳张水涛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