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罐冷却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0040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酵罐冷却水循环系统,属于发酵罐冷却水循环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方式对发酵罐进行冷却后将水外排造成水资源浪费等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一种发酵罐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发酵罐内壁上设有螺旋水管,所述螺旋水管上端部和下端部均伸出发酵罐外壁设于外部;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冷却塔、第一沉淀池组、二级冷却塔、第二沉淀池、循环池组和低温池,第一沉淀池组与二级冷却塔之间设置有第一泵体,低温池与螺旋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二泵体。高温水从螺旋水管的下端经过级冷却塔、第一沉淀池组、二级冷却塔、第二沉淀池、循环池组和低温池,低温池中的水输送至螺旋水管的上端,实现了水的循环,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了水资源的浪费。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酵罐冷却水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发酵罐冷却水循环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发酵罐冷却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醋的生产企业中,需要用到液态醋发酵罐、酒精发酵罐等设备,发酵罐在使用过程中,菌种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加快繁殖,需要对发酵罐内的温度进行调整。目前发酵罐保持温度的方式是当发酵罐中的发酵液温度过高时,向发酵罐外壁的夹层内添加冷却水,换冷后的热水直接外排,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发酵罐冷却水循环系统,解决了传统方式对发酵罐进行冷却后将水外排造成水资源浪费等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酵罐冷却水循环系统,其中:所述发酵罐内壁上设有螺旋水管,所述螺旋水管上端部和下端部均伸出发酵罐外壁设于外部;
[0005]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冷却塔、第一沉淀池组、二级冷却塔、第二沉淀池、循环池组和低温池,所述螺旋水管下端部通过连接水管与一级冷却塔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一级冷却塔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一沉淀池组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组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二级冷却塔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二级冷却塔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二沉淀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循环池组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循环池组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低温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低温池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螺旋水管上端部连接;
[0006]所述第一沉淀池组出水口与二级冷却塔进水口之间的连接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泵体,所述低温池出水口与螺旋水管上端部之间的连接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泵体。
[0007]进一步,所述循环池组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循环池、第二循环池、第三循环池和第四循环池,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一循环池上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池和第二循环池之间、第二循环池和第三循环池之间、第三循环池和第四循环池之间均通过
“”
形输送水管连通。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沉淀池组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高沉淀池和低沉淀池,所述一级冷却塔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高沉淀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低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连接诶水管与二级冷却塔的进水口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高沉淀池的高度尺寸大于低沉淀池的高度尺寸。
[0010]进一步,所述低温池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止回阀。
[0011]进一步,所述低温池内和发酵罐内壁上均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
[0012]进一步,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泵体、第
二泵体、止回阀、温度检测装置、一级冷却塔和二级冷却塔之间分别电气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高温水从螺旋水管1

1的下端依次经过一级冷却塔、第一沉淀池组、二级冷却塔、第二沉淀池、循环池组和低温池,低温池中的水通过第二泵体输送至螺旋水管的上端,实现了水的循环,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通过循环系统,循环水的温度下降8

10度,达到生产降温作用,环保、使用、可操作性强。
[0015]高沉淀池中的水上升至一定高度后流入低沉淀池,进行两次沉淀,第二沉淀池对二级冷却塔中的水进行再一次沉淀,一共进行了三次沉淀,沉淀效果更好,对循环水的沉淀去除杂质更彻底。
[0016]第一循环池、第二循环池、第三循环池和第四循环池的依次设置及
“”
形输送水管的连接,使得循环水均进行多次的自然上升循环,提高了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9]如图1所示的一种发酵罐冷却水循环系统,其中:所述发酵罐1内壁上设有螺旋水管1

1,所述螺旋水管1

1上端部和下端部均伸出发酵罐1外壁设于外部;螺旋水管1

1缠绕在发酵罐1内壁上,对发酵罐1进行更好的降温。
[0020]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冷却塔2、第一沉淀池组3、二级冷却塔4、第二沉淀池5、循环池组6和低温池7,所述螺旋水管1

1下端部通过连接水管与一级冷却塔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一级冷却塔2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一沉淀池组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组3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二级冷却塔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二级冷却塔4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二沉淀池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5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循环池组6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循环池组6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低温池7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低温池7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螺旋水管1

1上端部连接;
[0021]所述第一沉淀池组3出水口与二级冷却塔4进水口之间的连接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泵体8

1,所述低温池7出水口与螺旋水管1

1上端部之间的连接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泵体8

2。第一泵体8

1将第一沉淀池组3中的水送至二级冷却塔4中,第二泵体8

2将低温池7中的水送至螺旋水管1

1中。
[0022]进一步,所述循环池组6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循环池6

1、第二循环池6

2、第三循环池6

3和第四循环池6

4,所述第二沉淀池5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一循环池6

1上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池6

1和第二循环池6

2之间、第二循环池6

2和第三循环池6

3之间、第三循环池6

3和第四循环池6

4之间均通过
“”
形输送水管6

5连通。第一循环池6

1、第二循环池6

2、第三循环池6

3和第四循环池6

4依次设置,第一循环池6

1、第二循环池6

2、第三循环池6

3和第四循环池6

4设有所述输送水管6

5,第一循环池6

1中的输送水管6

5下端设于第一循环池6

1下部,顶端穿过侧壁与第二循环池6

2上部连通;第二循环池6

2中的输送水管6

5下端设于第二循环池6

2下部,顶端穿过侧壁与第三循环池6

3上
部连通;第三循环池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罐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1)内壁上设有螺旋水管(1

1),所述螺旋水管(1

1)上端部和下端部均伸出发酵罐(1)外壁设于外部;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冷却塔(2)、第一沉淀池组(3)、二级冷却塔(4)、第二沉淀池(5)、循环池组(6)和低温池(7),所述螺旋水管(1

1)下端部通过连接水管与一级冷却塔(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一级冷却塔(2)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一沉淀池组(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组(3)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二级冷却塔(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二级冷却塔(4)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二沉淀池(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5)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循环池组(6)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循环池组(6)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低温池(7)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低温池(7)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螺旋水管(1

1)上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组(3)出水口与二级冷却塔(4)进水口之间的连接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泵体(8

1),所述低温池(7)出水口与螺旋水管(1

1)上端部之间的连接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泵体(8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罐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池组(6)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循环池(6

1)、第二循环池(6

2)、第三循环池(6

3)和第四循环池(6

4),所述第二沉淀池(5)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第一循环池(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书艺任晓荣王瑞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福源昌老陈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