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中央导体卡子的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87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活动的支承螺母、外导体、在外导体内受电介质支持的中央导体。该中央导体包括用于容纳同轴电缆露出内导体的阴螺纹插座,并且一挤压件挤压该阴螺纹插座以便在支承螺母固定外主体时抓住内导体。使用时,将同轴电缆准备好的一端插入支承螺母,而将同轴电缆外导体的端部分向外张开。当支承螺母拧紧在外主体上时,外导体的张开端直接夹紧在支承螺母和外主体结合的夹紧表面之间。随着支承螺母的拧紧,挤压件同时接合阴螺纹插座而抓住内导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用于硬线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尤其涉及简化的同轴连接器以及把同轴电缆附至该同轴连接器的方法。
技术介绍
硬线同轴电缆在有线电视工业中广泛地用于分配有线电视信号。这些电缆包括由低损耗、高介电泡沫塑料所包围的中央内导体。而泡沫电介质又由筒形或波纹状金属的外导体包围。保护性绝缘套或外皮包围该金属的外导体、并帮助防止湿气劣化信号通路。这些同轴电缆的各端必须连接至接线盒、放大器和其他同轴端口,并且用于端接硬线同轴电缆各端的同轴连接器是众所周知的。为了适当传输电信号,同轴连接器应该确保完成连接器的外主体与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之间可靠的电连接。同样,适当的同轴连接器必须完成连接器的中央导体和同轴电缆的内导体之间的可靠的电连接。此外,可靠的同轴连接器必须形成与同轴电缆端的安全机械连接,因为连接器与电缆端的机械分离会妨碍所期望的电信号的成功传输。已知同轴连接器能完成与同轴电缆端的安全电耦合和机械耦合。然而,这些连接器的复杂性、它们相对较多的零件数量以及技术人员的安装负担都对这些已知同轴连接器十分不利。市场上现有的硬线同轴电缆连接器由多个活动部件所组成,通常是包括内终端或中央导体、外终端或外主体、支持外主体内中央导体的介电绝缘体在内的标准前端,以及封入多个密封和扣环等的可移动支承螺母。美国专利第6,133,532号示出了所述连接器的一种,该连接器封入了三个不同的活动部件(锁紧装置、导轨面和内套筒)以及三个分开的O形环封。支承螺母部分内的大量活动部件让同轴电缆装配变得复杂,并且通常还需要使用各种专门工具。此外,因为活动部件个数增多,使得至少有一个部件损坏、缺失或错误附着的机率增大,因而连接故障和安装问题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同样,Sucht等人的美国专利第4,952,174号公开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其中的支承螺母内容纳有锥体、心轴、心轴壳、有齿套圈和密封环。锥体与连接器的中央导体协作咬合同轴电缆的内导体。有齿套圈咬合同轴电缆外导体的外表面并使该外导体紧靠心轴。除了部件数量相对较多外,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和连接器的外主体之间还不直接接触,类似地,Szegda等人的美国专利第4,676,577号公开了一种用于硬线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包括前壳体、在前壳体内受支持并与其绝缘的中央导体、后螺母(或螺帽体)。前壳体的中央导体包括容纳同轴电缆内导体的夹头。绝缘的卡住套管放置在前壳体内,用于在轴向移动卡住套管时压紧该夹头。前壳体还包括恰好被插入同轴电缆外导体内的心轴;该心轴可相对该前壳体轴向移动并与卡住套管接合。后螺母包括用来抓住同轴电缆外导体的外导体压紧件、以及具有倾斜表面并与O形环相接合的压紧环。随着后螺母被拧紧到前壳体上,外导体压紧件就与前壳体上的斜面接合,使得该外导体压紧件轴向地向内紧压同轴电缆的外导体;类似地,外导体压紧件与压紧环的倾斜表面相接合,这又使得外导体压紧件在压挤后螺母内O形环的同时还紧压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同时,外导体压紧件接合并轴向移动前体内的心轴和卡紧衬套而挤压中央导体夹头。Henningsen的美国专利第6,183,298号也公开了一种硬线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具有主壳体、套管或支承螺母、中央导体以及在主壳体内支持中央导体的绝缘体。Henningsen的′298专利包括在电缆内导体附近轴向紧压连接器的中央导体轴向可替换件。尽管如此,支承螺母或套管仍包含额外的可移动部件,即包括有槽套圈、内套管和摩擦减小盘。因为大多数常规连接器的支承螺母内都封入了大量的活动部件,所以必须完全清除外导体上的全部胶水和粘合材料,以免在安装和拧紧过程中妨碍或干扰部件或是导致较弱的电连接。已能证明该清除过程是相当困难和耗时的。由于必须制造并装配封入支承螺母的部件数量,使得传统连接器在制造和装配上很费时且材料成本也昂贵。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简单且更有效的方法,该方法能把带有波纹状(半刚性)或非波纹状(刚性)外导体的同轴电缆连接至同轴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于硬线同轴电缆的、经济有效的同轴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能够用相对少量的组件来实现与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和内导体两者安全的电气和机械附连。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其中支承螺母不需要任何轴向滑动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设计简单且部件数量有限的连接器,从而降低制造成本、装配时间并简化安装。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他目标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阅读了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之后将变得显而易见。专利技术概述简言之,并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由支承螺母、内部和外部终端和绝缘体组成的连接器。支承螺母由单个管状件制成,并且除了或许会封入密封环之外不封入其他部件。在把同轴电缆连接至连接器的过程中,将该电缆通过支承螺母插入并将电缆端处的外导体部分张开并沿着支承螺母成形。随后轴向移动支承螺母以夹紧同轴连接器的外部终端(或外主体)与支承螺母之间的同轴电缆外导体端。该过程很简单并易于执行,同时,与传统连接器相比还显著降低了装配和安装过程中差错和缺陷的可能性。部件数目的降低还意味着只有与同轴连接器相接触的外导体的端部分需要剥去胶水和粘合材料。这一区域远小于传统同轴连接器所需处理的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把同轴连接器安装至同轴电缆一端的工序包括如下步骤a)从待连接的电缆一端移除部分绝缘套,以便露出同轴电缆外导体的端部分;b)从待连接的电缆一端移除部分外导体和介电材料,以露出其中的部分内导体;c)将准备好的电缆端插入通过支承螺母;d)张开同轴电缆外导体的一端;e)将外导体的张开端放入形成在外主体和支承螺母的相对夹紧面之间的间隙中;并且f)朝向同轴连接器的外主体或前壳体轴向移动支承螺母以将同轴电缆相应的外主体与支承螺母的夹紧面之间的外导体张开端夹紧。本专利技术的同轴连接器包括中心孔,该中心孔包括优选地结合在那里并适于将同轴电缆外导体的外表面与该外导体准备好的一端相接合。同轴连接器还包括一般呈管状的外主体,该外主体具有在第一和第二端之间沿着中心轴伸展的中心孔。外主体的第一端适于松开地固定的支承螺母;在此优选实施例中,外主体的第一端和支承螺母都包括相互匹配的螺纹。理想的是,放置一可移动O形环在外主体上并绕该外壳延伸,以在支承螺母拧紧于外主体的第一端上时接合该支承螺母的第二端,由此在同轴连接器的支承螺母和外主体之间形成一防漏密封。外主体的第一端包括优选地结合在那里的第二环状夹紧面,用来与同轴电缆外导体的内表面相接合。这些第一和第二夹紧面在支承螺母拧紧于外主体的第一端上时共同用于夹紧其间的同轴电缆外导体的露出部分。前壳体的第二端可以是阳螺纹或阴螺纹。如果前壳体的第二端是阴螺纹,那么它就优选地包括围绕外主体的第二端可旋转固定的前螺母,该前螺母包括与外螺纹匹配组件相匹配的内螺纹表面。介电绝缘体放置在外主体的中心孔内,并且中央导体延伸通过介电件的中心孔并受其支持。中央导体的第一端包括朝向外主体第一端开口的可挤压阴螺纹插座用于接收并接合同轴电缆的内导体。中央导体还包括通常在外主体第二端内延伸的相对第二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电绝缘的卡住挤压物在外主体的第一端内移动。卡住挤压物的一端在支承螺母拧紧于外主体的第一端上时被同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同轴电缆准备好的一端的同轴连接器,所述同轴电缆包括具有第一预定直径的内导体、围绕所述内导体的电介质、围绕所述电介质并具有第二预定直径的外导体、以及围绕所述外导体的保护套,所述同轴电缆准备好的一端具有移除电介质的端部分而露出的内导体的端部分,所述准备好的一端还具有移除保护套的端部分而露出的外导体的端部分,所述外导体具有相对的内、外表面,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a.一支承螺母,具有在其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中心孔,所述支承螺母包括与其一体的、并设置在所述支承螺母的第一 和第二端之间的第一环状夹紧面,用于接合接近所述同轴电缆准备好的一端的所述外导体的外表面;b.一具有第一和第二端的通常呈管状的外主体,具有沿中心轴延伸而在其所述第一和第二端之间贯穿的中心孔外主体,所述外主体的第一端适于可释放地固定所述 支承螺母,并具有与其一体的用于接合所述同轴电缆外导体内表面的第二环状夹紧表面;c.所述第一和第二夹紧表面在所述支承螺母拧紧在所述外主体的第一端上时,适于共同夹住其间的所述同轴电缆外导体的露出部分;d.设置在所述外主体的中心孔 内的第一电介质,所述第一电介质具有沿着所述外主体的中心轴贯穿延伸的中心孔;e.延伸通过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中心孔并受其支持的中央导体,所述中央导体在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延伸,所述中央导体的第一端包括朝向所述外主体第一端开口以容纳并接合所述同 轴电缆内导体的可挤压阴螺纹插座,并且所述中央导体的第二端通常在所述外主体的第二端内延伸;f.设置在所述外主体的第一端内的电绝缘卡住挤压物,所述卡住挤压物包括用于接合所述同轴电缆外导体的第一接合表面、以及用于接合所述可挤压阴螺纹插座的 第二接合表面,其中将所述支承螺母固定在所述外主体的第一端上会挤压所述阴螺纹插座而抓住所述同轴电缆的内导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C赫尼格森
申请(专利权)人:康宁吉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