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结构溢浆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8816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结构溢浆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施工第一构件,在第一构件的顶部预留灌浆槽并向灌浆槽内灌浆;预制第二构件,在第二构件的底部设有装配型钢,装配型钢包括埋设于第二构件内的预埋段以及凸出于第二构件外的插接段;将第二构件提升至第一构件上方,通过插接段插接至灌浆槽内并使灌浆槽内的浆料随之溢出,实现第二构件与第一构件的连接。相应地还提供一种装配式结构溢浆连接节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插接操作即可实现湿节点连接,不需要现场支模及钢筋连接,施工极为便利;解决了构件及钢筋定位实施难、节点区钢筋连接构造复杂、节点强度弱及渗漏水、施工不便利工效低等问题;连接节点受力明确、可靠性高,工程质量较高。工程质量较高。工程质量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结构溢浆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结构溢浆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装配式结构连接节点方案主要有适用于全预制方案的卯榫螺栓连接方案、适用于装配叠合整体式结构的灌浆套筒连接方案等。以上方案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0003]1)卯榫螺栓连接方案一般适用于全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卯榫难以做到刚性连接,螺栓耐久性较差,连接节点强度较差,卯榫螺栓连接方案防水能力较弱,一般适用于地下水较少的地区。
[0004]2)灌浆套筒连接方案可以实现现浇湿节点,但现场钢筋定位对准难度大,对施工精度要求极高,连接节点质量不可控,并需要现场支模,施工便利性差。
[0005]构件及钢筋定位精度易产生偏差、钢筋接头受力性能差、接头处防水效果差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装配式结构的发展推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结构溢浆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0007]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结构溢浆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
[0008]施工第一构件,在所述第一构件的顶部预留灌浆槽并向所述灌浆槽内灌浆;
[0009]预制第二构件,在所述第二构件的底部设有装配型钢,所述装配型钢包括埋设于所述第二构件内的预埋段以及凸出于所述第二构件外的插接段;将所述第二构件提升至所述第一构件上方,通过所述插接段插接至所述灌浆槽内并使所述灌浆槽内的浆料随之溢出,实现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的连接。
[0010]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灌浆槽由预埋于所述第一构件内的多块钢质壁板围合形成。
[0011]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一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构件,至少部分所述钢质壁板与所述第一构件内的钢筋结构焊连。
[0012]作为实施方式之一,部分钢质壁板为相邻于第一构件内的结构主筋设置的转换壁板,所述转换壁板包括作为灌浆槽槽壁的本体段以及自本体段的两端水平延伸形成的翼板段,所述本体段及所述翼板段均与相邻的结构主筋焊连。
[0013]作为实施方式之一,至少部分所述钢质壁板上设有伸入至所述第一构件内的抗剪栓钉。
[0014]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预埋段与所述第二构件内的结构主筋焊连。
[0015]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预埋段上设有伸入至所述第二构件内的抗剪栓钉。
[0016]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插接段上和/或所述灌浆槽的槽壁上设有凸起块。
[0017]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插接段呈一字型、工字型、C型或H型,所述灌浆槽的形状与所述插接段的形状适配。
[0018]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如上所述的装配式结构溢浆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所形成的装配式结构溢浆连接节点。
[0019]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结构溢浆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通过简单的插接操作即可实现湿节点连接,不需要现场支模及钢筋连接,减少额外的现场工作量,施工极为便利;较好地解决了构件及钢筋定位实施难、节点区钢筋连接构造复杂、节点强度弱及渗漏水、施工不便利工效低等问题;连接节点受力明确、可靠性高,从源头上较好地解决了工程质量不可控的问题。本方案对现浇结构和预制结构均适用,尤其对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具有现阶段常见连接节点不可比拟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构件(含矩形灌浆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A

A剖视图;
[0024]图3为图2中B

B剖视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构件(含一字型插接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中C

C剖视图;
[0027]图6为图5中D

D剖视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构件(含工字型灌浆槽)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构件(含工字型插接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如图1

图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结构溢浆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
[0033]施工第一构件1,在所述第一构件1的顶部预留灌浆槽12并向所述灌浆槽12内灌浆;
[0034]预制第二构件2,在所述第二构件2的底部设有装配型钢22,所述装配型钢22包括埋设于所述第二构件2内的预埋段222以及凸出于所述第二构件2外的插接段221;将所述第二构件2提升至所述第一构件1上方,通过所述插接段221插接至所述灌浆槽12内并使所述灌浆槽12内的浆料随之溢出,实现所述第二构件2与所述第一构件1的连接。
[0035]本实施例可应用于地铁工程、市政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地下室、综合管廊、明挖区间等类似地下结构工程或地上装配式结构中的连接节点的施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连接节点为板墙连接节点,例如为地下车站的结构侧墙中的连接节点,上述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相应地为板墙节段。
[0036]上述第一构件1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对于该第一构件1的施工,其可以为现浇施工,也可以为预制构件安装至相应位置处,具体的现浇施工方式/预制方式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此处不作赘述。
[0037]优选地,上述灌浆槽12的槽壁为钢质槽壁,也即该灌浆槽12由预埋于所述第一构件1内的多块钢质壁板131围合形成,与第二构件2上的装配型钢22配合,实现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之间的刚性连接,能提高连接节点的结构强度;其中,各钢质壁板131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结构,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8,至少部分钢质壁板131上设有伸入至所述第一构件1内的抗剪栓钉4,能提高钢质壁板131与第一构件1的混凝土之间的结合效果,进而保证钢质壁板131的受力性能及连接节点的服役可靠性。
[0038]进一步地,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第一构件1,至少部分所述钢质壁板131与所述第一构件1内的钢筋结构焊连,能可靠地将灌浆槽12的结构受力传递给第一构件1,尤其地,部分钢质壁板131与第一构件1内的结构主筋11焊连,受力性能更好。优选地,可以通过受力计算等方式,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结构溢浆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工第一构件,在所述第一构件的顶部预留灌浆槽并向所述灌浆槽内灌浆;预制第二构件,在所述第二构件的底部设有装配型钢,所述装配型钢包括埋设于所述第二构件内的预埋段以及凸出于所述第二构件外的插接段;将所述第二构件提升至所述第一构件上方,通过所述插接段插接至所述灌浆槽内并使所述灌浆槽内的浆料随之溢出,实现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的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结构溢浆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槽由预埋于所述第一构件内的多块钢质壁板围合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结构溢浆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构件,至少部分所述钢质壁板与所述第一构件内的钢筋结构焊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结构溢浆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部分钢质壁板为相邻于第一构件内的结构主筋设置的转换壁板,所述转换壁板包括作为灌浆槽槽壁的本体段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军林汪国良林作忠邢琼向贤华王华兵周兵毛良根闫顺张波胡正波潘正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