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道次加热炉的加热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759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钢坯加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三道次加热炉的加热工艺,该加热工艺包括:预先调节以下参数:助燃风机出口压力为4~7kPa,炉膛压力为20~30MPa,煤气热值为2000~4100kJ/m3,煤气总管压力为6~11kPa,压缩空气为0.4~0.6Mpa;在三道次加热炉内,板坯由入炉端向出炉端输送,在输送过程中通过预热段、加热段一、加热段二和均热段,通过控制预热段的炉压和温度,并控制加热段一、加热段二和均热段的上煤气流量、下煤气流量、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以及各段的温度,实现加热炉内三道布料道上板坯的均匀加热,从而使得位于中间布料道上的板坯受热均匀,进而获得加热质量合格的板坯,提高生产产量。提高生产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道次加热炉的加热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坯加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三道次加热炉的加热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冶金工业中,加热炉是将物料(如钢坯等板坯)加热到轧制温度的设备。现加热炉领域中有两道推钢式加热炉和两道步进式加热炉,由于加热炉内装炉道次(布料道)只有两道因此,板坯的装炉块数(进炉的板坯数量)受到了限制,产量有限。而如果为了提高产量,在加热炉内设计三道布料道,则中间布料道上的板坯,其受热较为困难,导致中间布料道上的板坯受热不均匀,无法获得加热质量合格的板坯,这也是制约三道步进式加热炉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三道次加热炉的加热工艺,使得三道次加热炉内位于中间布料道上的板坯受热均匀,获得加热质量合格的板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道次加热炉的加热工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加热炉内布料道数量增加而导致位于中间布料道的板坯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道次加热炉的加热工艺,包括:预先调节以下参数:助燃风机出口压力为4~7kPa,炉膛压力为20~30MPa,煤气热值为2000~4100kJ/m3,煤气总管压力为6~11kPa,压缩空气为0.4~0.6MPa;
[0005]在三道次加热炉内,板坯由入炉端向出炉端输送,在输送过程中通过预热段、加热段一加热段二和均热段,
[0006]在预热段,炉内压力为20~25kPa,炉温为1000~1050℃;
[0007]在加热段一,加热段一的下煤气流量为1450~2000Nm3/h,加热段一的上煤气流量为1000~1500Nm3/h,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为2.5~5.5:1,炉温为1150~1200℃;
[0008]在加热段二,加热段二的下煤气流量为1500~2500Nm3/h,加热段二的上煤气流量为1000~1600Nm3/h,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为2.5~5.5:1,炉温为1250~1300℃;
[0009]在均热段,均热段的下煤气流量为1450~1600Nm3/h,均热段的上煤气流量为950~1100Nm3/h,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为2.5~5.5:1,炉温为1250~1300℃。
[0010]可选地,监测煤气热值H,当2000≤H<2500kJ/m3时,加热段一、加热段二和均热段中,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为2.5~3.5:1;当2500≤H<3000kJ/m3时,加热段一、加热段二和均热段中,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为3.5~4.0:1;当3000≤H≤4100kJ/m3时,加热段一、加热段二和均热段中,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为4.0~5.5:1。
[0011]可选地,在加热段一,加热段一的下煤气流量为1500~2000Nm3/h,加热段一的上煤气流量为1100~1500Nm3/h。
[0012]可选地,在加热段二,加热段二的下煤气流量为1900~2500Nm3/h,加热段二的上煤气流量为1500~1600Nm3/h。
[0013]可选地,在均热段,均热段的下煤气流量为1500~1600Nm3/h,均热段的上煤气流量为1000~1050Nm3/h。
[0014]可选地,预热段的长度为L1,加热段一的长度为L2,加热段二的长度为L3,均热段的长度为L4,L1>L3>L2>L4。
[0015]可选地,L1为11.5~12.5m,L2为5.5~6.5m,L3为7.5~8.5m,L4为4.5~5.5m。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加热工艺制得的板坯。
[0017]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三道次加热炉的加热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三道次加热炉内位于中间布料道上的板坯受热不均匀的问题,填补了三道次加热炉加热工艺领域的空白,保证三道次加热炉加热板坯的质量,使得经三道次加热炉加热后的板坯,其心表温差、黑印温差和板坯长度方向温差均不大于30℃,氧化烧损率不大于2%,提高了单批次生产的产量。
[0019]2、本专利技术中,控制L1>L3>L2>L4,以及控制炉内压力为20~25kPa,使得板坯在预热段充分预热,从而节约能耗、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道次加热炉的加热工艺,预先调节以下参数:助燃风机出口压力为4~7kPa,炉膛压力为20~30MPa,煤气热值为2000~4100kJ/m3,煤气总管压力为6~11kPa,压缩空气为0.4~0.6MPa;
[0022]在三道次加热炉内,板坯通过步进梁由入炉端向出炉端输送,在输送过程中通过预热段加热段一、加热段二和均热段,
[0023]在预热段,控制预热段的炉内压力为20~25kPa,控制预热段的炉温为1000~1050℃;
[0024]在加热段一,加热段一的下煤气流量为1450~2000Nm3/h,加热段一的上煤气流量为1000~1500Nm3/h,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为2.5~5.5:1,控制加热段一的炉温为1150~1200℃;
[0025]在加热段二,加热段二的下煤气流量为1500~2500Nm3/h,加热段二的上煤气流量为1000~1600Nm3/h,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为2.5~5.5:1,控制加热段二的炉温为1250~1300℃;
[0026]在均热段,均热段的下煤气流量为1450~1600Nm3/h,均热段的上煤气流量为950~1100Nm3/h,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为2.5~5.5:1,控制均热段的炉温为1250~1300℃。
[0027]预热段的长度为L1,加热段一的长度为L2,加热段二的长度为L3,均热段的长度为L4,L1>L3>L2>L4,L1为11.5~12.5m,L2为5.5~6.5m,L3为7.5~8.5m,L4为4.5~5.5m。
[0028]板坯在三道次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的过程中,监测煤气热值H,当2000≤H<2500kJ/m3时,加热段一、加热段二和均热段中,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为2.5~3.5:1;当2500≤H<3000kJ/m3时,加热段一、加热段二和均热段中,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为3.5~4.0:1;当3000
≤H≤4100kJ/m3时,加热段一、加热段二和均热段中,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为4.0~5.5:1。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加热工艺制得的板坯。
[0030]下面具体的例举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同样应理解,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道次加热炉的加热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先调节以下参数:助燃风机出口压力为4~7kPa,炉膛压力为20~30MPa,煤气热值为2000~4100kJ/m3,煤气总管压力为6~11kPa,压缩空气为0.4~0.6MPa;在三道次加热炉内,板坯由入炉端向出炉端输送,在输送过程中通过预热段、加热段一加热段二和均热段,在预热段,炉内压力为20~25kPa,炉温为900~1050℃;在加热段一,加热段一的下煤气流量为1450~2000Nm3/h,加热段一的上煤气流量为1000~1500Nm3/h,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为2.5~5.5:1,炉温为1150~1200℃;在加热段二,加热段二的下煤气流量为1500~2500Nm3/h,加热段二的上煤气流量为1000~1600Nm3/h,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为2.5~5.5:1,炉温为1250~1300℃;在均热段,均热段的下煤气流量为1450~1600Nm3/h,均热段的上煤气流量为950~1100Nm3/h,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为2.5~5.5:1,炉温为1250~1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道次加热炉的加热工艺,其特征在于:监测煤气热值H,当2000≤H<2500kJ/m3时,加热段一、加热段二和均热段中,空气与煤气的体积比为2.5~3.5:1;当25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啸松何超鹰贺敦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